第九十五章 杨瓒
作者:天青上宁      更新:2022-05-12 05:57      字数:2250
  “上御中台,诸官出府,恭迎陛下。”

  尚书台外的一声谒者仆射高呼,台中之人便也听的清清楚楚,六曹尚书即手下左右丞,还有几十名尚书郎都停下了手中正在处理的事情,按照顺序走了出来。

  他们也是自新帝登基之后第一次在尚书台见到天子车驾,刚入宫的尚书郎还不知所措,但尚书杨瓒,郑公业等人却也是数朝老臣,虽然略感惊讶,但很快便反应了过来。

  尚书杨瓒,郑公业等人伏地稽首,口中高呼道“臣等叩见陛下。”

  此刻天子车驾才及时的放了下来,张明这才推开车门,准备从车驾上走了下来,奉车都尉王斌及时要去扶着陛下,张明也明白了其想法,就在他的搀扶下走了下来。

  “制曰:起。”这一声是由崔明所说,这种事情陛下一律交给了他来处理。

  随后这些六曹尚书,左右丞,以及尚书郎尽皆站了起来,站到了两边。

  随后张明便带着崔明,随侍宦官,黄门侍郎等人走了进去,进了尚书台之后,一眼望去,大大小小的桌子都堆放着一个个的竹简,还有一些绢帛,想必这些就是官员上书的奏章。

  张明并没有去看奏章的内容,而是看到了最里面居中的一个位置,想必那就是尚书令的位置,他不由分说的便坐在那个位置上,宦官分立左右。随后尚书等人也进来台中,并排站着。

  “朕此次前来只是例行询问,并无重要事情需要交代,各位尚书郎可以先去各自的位置继续批示奏章,留下六曹尚书即可”张明说道。

  这些尚书郎在听到陛下的话,并没有直接告退,而是先看了一下站在前面的六曹尚书,看到他们没有意见,便就回到了自己所在的位置,继续批示起了奏章。

  “朕记得此间奏疏都是先有各位尚书郎批示,然后交给朕预览,为何这里有这么多的奏疏,可到达朕手中的奏疏却寥寥无几?”张明对此感到意外,有些疑惑的问道。

  若不是张明今天到达尚书台,还不知道这里居然有这么多的奏疏,然而到达他手上的奏疏,却不到这里的五分之一。

  各位尚书互相看了看对方,随后杨瓒先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此处奏疏虽多,但大多都是无用的奏疏,所以在此处时就已经被处理掉了,不会让陛下烦心。”

  杨瓒所说不无道理,张明并不知道,前任皇帝刘宏那时便已经很少处理这些政事,后来董卓时代,也没人关心这些东西,国家大小事务一律交给这些尚书处理,及至今日,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习惯,那就是由这些尚书先处理具体上奏的事务,他们觉得重要的再交给陛下。

  只是这样的话,究竟那些奏疏有价值,那些奏疏没有价值,全凭尚书们一言决断,皇帝反而成为了摆设,当然这种做法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对于东汉后期的皇帝而言,这种制度下,皇帝需要处理的事务特别少,每天大多数时间都负责娱乐,玩耍,日子过的再舒服不过了,坏处就是天下百官,万民的诉求无法上达天听,国家混乱,无人管理,毕竟这些尚书每天都是按时上台,按时回家,天下之大,与他们又有多大关系,更何况他们虽然权力大,但俸禄低,俸禄还不如一些大县的县令,所以每天混日子的居多。

  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的张明也拿不准主意,一方面如果他要观看所有的奏疏,先不说能不能看完,反正累死是肯定的,他记得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份,处理国事四百多件,强如明太祖都累得半死,但若是任由尚书们决定哪些奏疏有价值,哪些奏疏没有价值,他又不甘心。

  “各位尚书辛苦了。”张明说道。

  张明暂时还没有想到好的处理办法,准备先搁置此事。不过很快他又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最近传到宫中的奏章一半以上都是要求处理李儒的,这也是让他当初非常困惑的事情,难不成真的有这么多官员讨厌李儒,原来只是尚书把这些奏章挑出来而已。

  “各位尚书,以后有关写李侍中跟随董卓时期所做的无奈事的奏章就不用给朕看了。”张明说道,既然已经承诺了保住李儒,他自然不会食言,更何况他看着也烦,每次都是车轱辘的那些话,没有任何意义。况且在此关键时刻,李儒的价值并不小,他对董卓部下熟悉的很。

  杨瓒倒没有意识陛下今天来此居然会是为了李儒出头,要知道所有有关针砭李儒的奏章都是他让尚书郎挑出来的,当然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从洛阳搬迁过来的世家的统一想法。

  弘农杨氏也曾经在洛阳为臣几十余载,在洛阳置办的田产,物财,房屋都被洛阳一把火烧的彻彻底底,况且从洛阳搬到长安不到半年时间,这群人对于李儒这个始作俑者还是有着不少恨意,虽然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火烧洛阳的执行人是董卓,但毕竟董卓已经死了。至于鸩杀陈留王,也只不过是他们掩盖自己真正目的的借口而已。

  “陛下,李儒其人可恨,在坐的尚书哪一位不对其的做法表示严重不满,若我只是妒贤嫉能,那陛下所说臣自然不敢违逆,但今日臣大方的说,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陛下。”杨瓒继续说道,一边说着一边看着其他的尚书。

  其他的尚书并未发话,他们对李儒的恨意没有那么多,毕竟他们不同于弘农杨氏,四世三公,在故都洛阳置办了很多财物,田产,房屋,这些东西在迁都长安的时候,都没来的及带走,一把火将几十年的基业全都烧的干干净净。

  “朕已经亲自问过李侍中,他告诉朕,当年鸩杀陈留王,火烧洛阳是董卓一力为之,与他无关,杨爱卿勿要错怪他人。”张明说的很直白,若要论才能,他难以说服杨瓒,但要论甩锅,他甩起来心里没有负担,反正董卓已经死了,所有的锅都可以甩到董卓身上。

  杨瓒看着陛下,他以为陛下会与他辩论,但没想到陛下此话一出,他一下子有些发懵,这不是他擅长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