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面见贾诩
作者:天青上宁      更新:2022-05-12 05:58      字数:4533
  替王允求情的大臣们对于这个处理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他们不再言语,默默的退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

  随着殿卫将公车司马令带下去之后,朝议则继续进行。

  “陛下,臣告退。”王允黯然神伤的说道。

  “扶王司徒回去。”

  “是,陛下”两名殿卫默默的跟上王允。

  张明看着王允心不在焉的样子,考虑到王允年龄也有些大了,他有些怕王允受不了这个打击,在半路上倒了下去。

  待王允离开大殿之后,殿中却久违的出现了一些沉闷的气氛。

  随着陛下的一个眼色,崔明大声的喊道“各位大臣还有事禀报吗?没有的话,那便散朝吧。”

  有了王允的前车之鉴,新任尚书令士孙瑞不敢再有所隐瞒,本来在昨日的会议中,他们打算自行其是,不告诉陛下关于各地赋税的事情。

  “陛下,臣有一事禀告。”士孙瑞站了出来说道。

  “说”

  “陛下有所不知,自董卓擅权期间,各地的赋税就居高不下,尤其是他每一次发动战争,都会加征一次赋税,后来牛辅率敌军肆虐而来,又席卷了沿线许多城池,导致各地百姓生活更加困难。”

  “臣担心如此这般高的赋税,恐怕各地城池都会像武功县那样出现起义。”

  黄巾起义虽然早已经宣告失败,但各地的农民起义却没有停歇,如今京都地区再次出现了起义,虽然规模不大,但对于民生的破坏却是实打实的。

  想要平定京都附近的起义力量,对于朝廷来说已经非常容易了,只是平定容易,但如果不解决根本问题,迎接朝廷的恐怕不只有农民起义军,如今各地军阀已经初步形成,他们正借助替朝廷清除起义军一步步扩大地盘。

  “不知道尚书令有什么好的想法?”

  “臣觉得可以适当的降低一些赋税,但不能降太多。”

  “怎么说?”

  “降低赋税的确有利于民生,但是朝廷需要养的士兵实在太多,所以一旦降低赋税之后,恐怕难以养活这么多的士兵。”

  听到士孙瑞的话后,吕布先站了出来,他直接朝着士孙瑞吼道。

  “若不是我们军队拼死拼活的从郿坞和蓝田抢来粮食,又哪来你们这群人在城中逍遥快活。”

  “后来又是我们带兵才守住了长安城,若不是我们,你们现在恐怕已经是牛辅的阶下囚了。”

  吕布不顾在场所有文官的脸面,直接反驳了士孙瑞的话。

  如果不是皇甫嵩稍显稳重一些,恐怕此刻也已经站出来反驳了。

  “车骑将军,息怒。”士孙瑞宽慰道

  “陛下,臣就是考虑到暂时不能削减士兵,所以才说只能降低一些赋税,这已经是最好的折中方案了。”

  “降低一些赋税,大概能降多少?”

  “最多能降二十有一。”士孙瑞思考了许久,说道。

  张明呵呵笑了一声,这群文官,是把他当傻子了吗?降二十有一,和没降有什么区别。

  “尚书令,可否再降一些?”张明略有质疑的问道。

  “陛下,真的不能再降了,尚书台之前有议过此事,考虑到维持军队的需要,维持朝廷运转的需要,目前的赋税真的只能降这么多。”

  “朕问各位大臣一句,朝廷的运行需要这么高的赋税吗?”

  陛下的语气已经不单单是质疑,而是质问了。

  如果说维持军队运行需要较高的赋税,张明还能了解,毕竟长安城现在的士兵的确太多,而且这还不包括蓝田县徐荣的士兵,整个朝廷,现在已经拥有将近十万的士兵。

  对于这么多士兵的养活,张明有解决的办法,只是相比于处理士兵而言,他现在更需要解决的是百姓的负担。

  “陛下,需要。”大夫杨彪说道。

  “陛下,如今朝廷刚刚解决了京都危机,百废俱兴,正是最需要钱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猛然降低赋税,百官必然不能积极的投入战后建设之中,到时候只怕会更苦了百姓。”杨彪解释道。

  杨彪不愧是老油条,他深知如今的百官和之前的百官已经不一样了,现在的百官已经习惯了这种高赋税,在这种高赋税下,他们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如果朝廷贸然降低太多赋税,那得罪的就是所有的官吏,所以一切都需要谨慎为之。

  朝廷虽然诛杀了董卓,击退了以牛辅为首的敌军,但各地早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方式,这套管理方式通常是这样的,各地县令自行征募乡勇,从乡勇变成士兵,这些士兵需要钱,粮,结果县令就只能维持高赋税,高赋税下百姓又活不下去,于是百姓起义,又需要士兵镇压,结果就这样成为了一套死循环。

  如果降低太多赋税,各地的官吏没有利益可得,就懒得管起义力量,这些起义力量很快便可以成长起来,到时候再想剿灭就困难重重,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汉灵帝将征募乡勇的权力下放的原因,朝廷真的管不过各地的起义力量,只能依靠各地自行其是。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回到最初的问题上,究竟要怎么解决各地起义力量,是朝廷来解决,还是由地方来解决,只要还依靠地方来解决,赋税就降不下去,但依靠朝廷来解决,那就需要足够多可靠的将领。

  张明思考了良久,这件事情,断不能再交给地方来处理,照各地县令这样下去,估计要不了多久,各县的百姓都被压榨完了,到时候,留给朝廷的恐怕就是一片荒芜。

  “既然如此,不知杨大夫有何妙计?”

  “陛下,臣觉得,可以按照尚书令的意思降低一些赋税,缓解各地的官民矛盾,等朝政稳定下来之后,再做打算。”杨彪说道

  “好,不过朕觉得降二十有一的赋税还是太少,不如降十之有一的赋税,尚书令觉得如何?”

  士孙瑞合计了一下,觉得可行。

  “是,陛下。”

  初步解决了赋税问题之后,朝议便就此结束了。

  待陛下离开之后,群臣才全都走了出去。在路上,杨彪拦住了士孙瑞。

  “恭喜君荣兄成为了尚书令。”

  “哎,文先兄,没想到陛下这般绝情,仅仅因为一份弹劾,就罢黜了司徒公。”士孙瑞有些烦闷的说道。

  “君荣兄,身为子师的左膀右臂,怎么还没有我了解子师啊。”杨彪默默叹息道。

  长安战争时期,当时王允便是和杨彪一起负责安抚城内世家的,那时候杨彪就经常劝谏王允不要整天想着权力,杨彪告诉王允说,陛下虽然初登大统,但你我都知道,陛下早早的就开始谋划脱离董卓的控制,如今陛下必然也容忍不了其它想要控制权力的大臣,只不过那时候王允仗着诛杀董卓首功,并没有听进去。

  “陛下并不是因为一份弹劾而针对子师兄的,一份弹劾算的了什么,想要弹劾你我的人多的是,难道陛下都要处理吗?”

  “陛下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尚书台做好它应尽的责任,而不是成为陛下统治的阻碍,子师身为一个尚书令,为何连这点都没有想到。”

  杨彪边说边叹气,他也曾经被罢黜过官职,与王允不同的是,他是因为反对董卓迁都长安才被罢免的,后来到了长安之后,董卓考虑到杨彪等人在朝中的威信,又恢复了他的官职。

  杨彪再次感叹道“子师在董卓擅权期间,都可以做到曲意迎合,不骄不躁,为何诛杀了董卓之后,反倒变成了这样。”

  士孙瑞听到了杨彪的话,才知道陛下此意何为,他此前虽然身为尚书仆射,但没有王允那么大的想法,如今他虽然成为了尚书令,但也只求踏踏实实做好本职事情就好。

  这一路上,士孙瑞和杨彪交流了许多意见,等出了宫门之后,他们便一同前往了王允府。

  中午的时候,张明用完了午膳之后,便前往了高门殿,他要在此处等待贾诩的到来。

  “崔明,从你手下选一个老实一点的宦官,让他前往公车司马府,与前任公车司马令交接一下工作。”

  “是,陛下。”

  张明之所以让宦官担任公车司马令,就是防止再发生和之前一样的事情,世家之间可以互相包庇,但世家和宦官在大多数场合下只会是敌意的关系,毕竟士人是看不起宦官的。

  身在李府的贾诩刚等到李儒上完早朝回来。

  贾诩调侃道“文优兄,这次早朝时间还挺长的啊?”

  “兄,别说了,要不是陛下让人叫来公车司马令,也不至于让众人等了这么长时间。”李儒有些疲劳的说道。

  李儒身为侍中,自然也是要参加朝议的,不过他很清楚,现在朝中百官虽然不会与他为敌,但他在朝中也没有啥朋友,所以自然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于是李儒便将今天大殿之内发生的事情都与贾诩说了。

  “没想到,当年董卓统治期间,王允都没有出事,结果现在却栽在了这个天子身上。”贾诩有些感慨道。

  “是啊,我当初劝董卓多关心一下国事,结果董卓不听劝,只知道打仗,打仗,打仗,他都不知道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人中,有多少人是反他的,甚至连王允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结果反倒是王允害了他的性命。”

  李儒虽然无情,但他毕竟也跟着董卓好多年,哪是这么快便能够把恩情全部忘掉的,更何况,今天与他聊天之人,同样也是董卓的部下,所以他才没有太多忌讳。

  “兄,等用完午饭之后,在前去宫中如何?”

  “好啊”

  李儒和贾诩有说有笑的吃着午饭,看起来贾诩也一点不着急。

  贾诩用完午饭之后,已经是午时两刻了,于是又休息了两刻,然后才骑着马前往皇宫之处。

  贾诩抵达皇宫之后,便告诉守卫此来的目的,守卫一听是贾诩,便带着贾诩朝宫中走去,进了宫城之后,便换成了由小黄门带领。

  等到小黄门和贾诩抵达高门殿,崔明问了一下,便带着贾诩再次走进了殿中。

  这是贾诩第一次见到天子,却多少有些意外,据他了解的信息,天子今年不过十岁,然而无论是长相和身高,都已经跟成年男子没有太多区别。

  贾诩在李儒府中的时候,就已经了解过当今的天子,他还亲自问了李儒,但是毕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以他的性格,没有亲眼见到之前,多少有些怀疑。

  “草民贾诩拜见天子,草民有罪。”

  走进殿中的贾诩连忙跪了下来,嘴里说道。

  “说吧,你有什么罪?朕想知道。”

  张明并没有让贾诩起身,他可没有那么容易便原谅对方,虽然对方有着惊世之才。

  “第一,董卓死后,陛下给董卓部将都发了赦免书,本来他们都已经做好了逃走的准备,但草民给了他们信心,让他们重新组织了反抗朝廷的部队。”

  “第二,陛下曾经在半年前派杨大夫与草民接触过,但那时草民有眼无珠,继续跟着反贼为非作歹。”

  “第三,草民身为汉臣,受大汉荫庇,却不思为国效力。”

  “有此三罪,草民死不足惜。”

  贾诩说的有声有泪,仿佛真的寻死一般。

  贾诩在李府的几天内,已经大致了解了当今天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当今的天子连曾经弑君的李儒都敢用,虽然朝廷对外声称是董卓弑君,但贾诩不是傻子,哪怕李儒不再言语这件事情,但他知道,以董卓的性格,怎么可能亲自弑君呢。

  董卓作恶多端,残暴不仁,将弑君的名头推到他的头上,并无不妥,百姓乐意接受这个结果,群臣也乐意接受这个结果,更何况董卓已死,死无对证。

  从这一方面,贾诩便明白了,当今的天子并不是迂腐之人,而是一个谨慎识人,大胆用人的天子。

  大殿之中的贾诩虽然每一句话都在说着死罪,但以天子的性格,想必不会在乎那些迂腐的条文,天子只在乎殿中的此人能否有真才实学。

  “朕想知道,你既然已经明白自己是死罪了,为何却要面见于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