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烽火再燃
作者:迷茫的旅者1      更新:2022-05-12 08:36      字数:2824
  襄阳城!

  自1273年被蒙元攻陷,郭靖夫妇殉国已经过去了八十年,这座城市已经恢复了原本的繁荣,和平已久。

  不过,随着黑风军的壮大,湖北渐渐被蚕食,这做古城也开始紧张了起来,到处都是巡逻的蒙元士兵,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氛。

  王家大宅!

  一位白衣男子悄悄从偏僻的后院翻墙而入。

  “旺旺!”

  狗叫声惊动了寂静的后院,三个拿着木棍的家丁闻讯赶来。

  “哪来的小毛贼?胆敢闯入王家?”

  白衣男微微一笑道:“大牛,你不记得我了吗?”

  “你是?三公子?”

  “太好了,三公子回来了,老爷夫人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

  家丁们由惊转喜,不由欢呼起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自幼时拜入武当,王野已经数年没有回家,他抑制住激动的情绪道:“我回来的事不要声张,带我去见父亲。”

  随即,王野跟着家丁来到了父亲的书房。

  亲人相见,热泪盈眶,一阵寒暄和诉情之后。

  王野挥手斥退下人,说出了此行的目的:“父亲,蒙元残暴不仁,我们武当已经和明王联盟,准备反元。”

  “什么…”王老爷一惊:“那么说,你这次回家的目的是?”

  “没错,我们的第一役就是襄阳,望父亲弃暗投明,助天下汉人一臂之力。”王野大义凛然的道。

  “胡闹,造反是要杀头、诛九族的!”王老爷一拂衣袖。

  “我让你拜入武当,就是看中了道家的与世无争,没想到他们不好好念经,竟然和黄河民工、黑风强盗一起造反?”

  “野儿,我们王家数百年的基业,可不能毁于咱爷俩手中?”王老爷苦口婆心的劝解道。

  他虽然痛恨蒙元,但家大业大、顾虑太多,可从来没想过造反,敢反抗的世家早已在八十年前被屠灭干净了。

  砰砰砰!

  王野知道父亲心意已定,也不想为难,跪在地上,挥剑斩下一缕头发,含泪道:

  “父亲,师命不可违,忠孝难两全,请原谅孩儿的任性,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王家三公子,只有一个反元的王姓小道士。”

  接着郑重的磕了二十一个响头,额头血流不止:“你的养育之恩,孩儿只能来世再报。”

  做完这些,推开门,头也不回的就要离开。

  王老爷被气的摔倒在椅子上,大声喊道:“给我拦住这个逆子,把他抓起来!”

  外面的家丁闻言,急忙拦住,但却不敢下手,反被王野用剑鞘轻松打倒。

  虽然他只是一个三流武者,在光明顶一战中被魏武鬼狱阴风吼的余波震伤,但也不是这些拿棍棒的家丁能挡住的。

  “都住手!”

  这时,王夫人闻讯赶来,制止了打斗。

  看见王野脸上满是鲜血,哀鸣一声抱住幼子,拿出手帕为其擦伤:“我的小心肝,发生了什么事,是谁打的你?”

  随后尖声咆哮道:“王富贵,给老娘出来,反了天了你,竟然敢打老娘的儿子?”

  最终,一阵鸡飞狗跳后,王野被母亲劝住,王家在深夜进行了一场秘密的家族会议。

  王老爷眯着眼道:“你是说,不仅武当,整个武林都反了?而且那个明王还让你们全部回老家发动起义。”

  王野点头:“是的,明王说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一切力量?我记得襄阳有不少家族的子嗣加入了武当、少林,还有好几个少林俗家弟子的势力,丐帮的分舵,他们是不是也回来了?”王老爷问道。

  “这是我们的机密,不能说。”王野摇头,但意思很明显,他们也回来了。

  王老爷倒吸一口凉气,只觉得一阵天昏地暗:“好狠的心,好狠的心啊!”

  不反不行了,晚一步他们王家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当年,他儿子拜入武当的时候,他可是宴请群豪,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

  而现在,无数道士和尚下山鼓动家族发动起义,只要有一两个被说动,蒙元朝廷岂能猜不到这中间的猫腻?

  待蒙元反应过来,按他们宁杀错不放过的性子,肯定要杀光所有和江湖大派有关的家族。

  他们王家不得不反,反晚了,要是襄阳起义失败,他们就要被蒙元的屠刀砍了。

  最终王老爷得出结论:长子长孙一脉连夜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而王家其余人等待时机,揭竿而起。

  同样的议事发生在襄阳一个个家族,乞丐被丐帮统领,三教九流被明教鼓动,暗流涌动。

  五天后,

  王家以老太爷大寿为名,大办寿宴,邀请了城内的蒙元贵族,以这场鸿门宴为号角,襄阳起义爆发。

  数万汉人揭竿而起,与黑风军里应外合,这个曾经阻拦蒙元大军几十年、让黑风军无功而返的坚城,一夜之间就被轻松拿下。

  不仅仅是襄阳,中原大地上的每个城市都在发生同样的事,无数起义在这个月爆发。

  有了统领的明教义军也展露出獠牙,相互配合,势如破竹的攻破了一个个城市。

  整个中原完全糜烂,狼烟四起,每天都有无数城市易主,蒙元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

  而这时,大都(北京)也流传出谣言:统帅百万大军的脱脱在养寇自重,欲效仿赵匡胤黄袍加身。

  脱脱屠杀了徐州城,让汉人人人自危,这才导致起义盛事再次爆发。

  两个谣言同时传入元惠宗耳中,再加上哈麻的谗言,元惠宗下旨削了脱脱的兵权,将其押解至京。

  在进京的途中,哈麻以伪诏赐死了脱脱。

  临阵换将,百万大军群龙无首,明教义军趁此良机发动攻势,数路反王在魏武的指挥下同仇敌忾,蒙元大败,一溃千里,投降者不计其数。

  至此,蒙元再也没有余力镇压起义。

  义军乘胜追击,红巾军全占河南,甚至侵略了河北南部;黑风军以海军奇袭辽东半岛,并南北夹击攻占山东,整个大都已然在义军的兵锋之下。

  魏武没有贸然进攻大都,反而是听从李善长等谋士的建议,收编各路反王的军队,先统一内部,拿下中原。

  如今明教义军山头林立,各路反王老大做惯了,面对突然出现的教主,难免有些不适应。

  围剿百万大军时就因反王珍惜兵力,不敢进攻,导致蒙元军队得到喘息之机,突围成功。

  但,魏武收兵权编练新军的想法,触犯了绝大部分反王的逆鳞。

  他们知道这是为了整合力量,更好的对付蒙元,但是自己用命打拼出来的军队,切切实实的利益,怎么可能就这样拱手让人?

  乱世,兵权最重要,没有了军队他们什么都不是,所以坚决不从、各种推脱。

  好在最大一路反王韩山童对明教忠心耿耿,又念及魏武派大军助他抵抗蒙元,不顾手下兄弟的劝阻,毅然上交兵权,坚决维护明教的统一。

  而魏武也投桃报李,封其为四大法王之首白莲石王,收韩林儿为弟子,传授其乾坤大挪移。

  黑风和红巾二军合力,几乎占了天下起义军七成的力量,其他反王再怎么反对,面对大义和悬殊的兵力,也只能乖乖交出兵权。

  当然也有头铁的,魏武直接大军压境,强势镇压。

  软硬兼施之下,义军被统合,统称为明军,花了数月练兵,随后兵分四路,进军狼烟四起的湖广行省、陕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