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不利
作者:默溪      更新:2022-05-12 08:50      字数:2097
  沈茂君看看老太爷,又看看沉默下来的谢丕,两人不急,自己却急了。

  “老先生,这件事非同小可,难道您不打算安排一番吗?”

  “一动不如一静,动了就不一样了。”

  老太爷心中想的,可要比他们想的多。

  “你那麒麟阁的事都安排好了?”

  “这……”沈茂君竟然听明白了他说的是什么,颇为拘谨道“差不多了,正好近日锦衣卫在查。”

  老太爷点点头,没有再多问,只朝梁伯吩咐道“去把书房里东西拿给他。”

  梁伯看了眼沈茂君,应下了。

  老先生给他准备的东西?

  沈茂君心里疑惑,不由地朝谢丕看去,结果人家正皱眉想着什么,半点儿眼神未分给他。

  得了,他已经不重要了。

  待梁伯将东西拿给他,他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

  沈茂君看着名册,只觉得烫手。

  这样大的动作,也不怕那两位直接反了?

  “天色已晚,你便在附中留宿吧!”

  老太爷吩咐完,背着手径自离去。

  沈茂君拿着名册,苦了脸,“昳中,你说这真要牵扯上这些人,麒麟阁届时不会成为众矢之的吧?”

  谢丕看了他一眼,神色淡淡,“那又如何,你若能吞了祥瑞阁,届时还有人能动得了你?”

  沈茂君这么一想,似乎也对,到那时,除非皇室想动,不然还真没人敢打他的麒麟阁主意。

  这么一想,他咬咬牙,就当豁出去了。

  “所以,大姑娘的事怎办?这回八成都是冲着她来的。”

  提起这事,谢丕顿了顿,才道“破绽太多,大理寺不会那么傻。”

  沈茂君点点头,不论如何,总归这消息已经送到了。

  房里,正披着衣裳歪在炕上看书的崔九贞听到门外传来了敲门声,和着雨声显得尤为突兀。

  “这么晚了,是谁?”今晚守夜的玉烟伸头询问。

  “是我!”

  闻声,她连忙过去开了门,就见摇晃的廊灯下,谢丕撑着伞,一身寒意扑来。

  玉烟赶紧让了路,将他迎了进来,“二公子!”

  说着,替他收了伞。

  谢丕应了声,进去就看到正朝他望来的人,瞧见她手中的话本子,没有多在意。

  “晚上少看些,当心伤着眼睛。”

  “如何少看?这漫漫长夜的,不多看些书打发时间,怎么睡得着?”

  崔九贞弯唇,狡黠地笑起。

  谢丕摇摇头,思及自己来此的目的,询问道“你近日可有书信落在外头?”

  “嗯?书信?”崔九贞奇怪,“我除了从前与刘姐姐通过信,近日就是跟马家姑娘通过两回信,怎么,有什么不妥吗?”

  谢丕想了想,将沈茂君带来的消息与她说了。

  崔九贞惊讶,放下了话本子,“这是冲着我来的?”

  她能想到的敌人,也就那么一个,这么看来,还真是嫌疑最大。

  不会真的是她做的吧?

  “明儿个三司来人,你不必怕,问什么如实回答便好。”

  谢丕说着,起身准备离去。

  崔九贞却拉住了他,仰头道“你就这么相信我,若真是我做的呢?”

  谢丕垂眸看她,牵住了她的手,“若真是你做的,也无碍。”

  他必定会倾尽全力护着她!

  崔九贞笑了,支起身子在他脸颊落下一吻,道“不早了,哥哥快回去歇息吧!”

  谢丕颔首,径自出了门。

  待她走后,崔九贞脸上的笑意这才淡下。

  玉烟在一旁将话本子收了,斟上茶,“小姐,此事分明就是有意栽赃给您,那人真是歹毒。”

  “歹不歹毒另说,不过这魄力是真教我刮目相看。”

  “小姐知道是何人所为?”

  “你想想,谁不想我好过?”

  玉烟立即想到了从前的二小姐,她震惊,“不会吧!这么做,未免也太……”

  王夫人与崔元淑的事她们也听过一些,却不曾想闹到这般地步了。

  崔九贞没有说话,她想着,若此事是崔元淑做的,那么只能说这些日子长进了不少。

  翌日,崔家果然迎来了三司的人,这回出动的还有督察院左都御史。

  原本也不必三司前来,奈何他们手中收到的证据实在对崔家大姑娘不利。

  就连皇上都过问了,他们自然不敢轻率。

  朝太子行过礼,几位大人说明来意,“我们想要一些大姑娘从前写过的字集,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这是极为客气了,老太爷也不会不允,崔九贞神情镇定,让玉烟去准备。

  “敢问大姑娘,此物可是你所有?”

  大理寺卿拿出一个红色的荷包,上头绣着梧桐,这样的荷包在她那里,随便都能找出几个。

  崔九贞认了,“我院子的织锦用物都绣有梧桐,看模样是我的不错。”

  大理寺卿点头,为了证明她没说谎,还特意让人拿了几个出来分开收好作为证物。

  待玉烟拿了一叠字集过来,刑部侍郎也接了过来,查看一番,眉头紧锁。

  两人相视一眼,都有些奇怪。

  “敢问大姑娘,这些字迹为何有些不一样?”

  “我这几年一直琢磨柳体,久而久之,便结合从前的颜体练了现在的字样。”

  两位大人默了默,这字着实是好字,颜筋柳骨,却与之前他们所得到的书信上的字有些差别。

  也就是说,崔大姑娘现在的字迹与那书信不一样,那书信更像是几年前所写。

  着实令人头疼。

  “实不相瞒,我等得到证物,这荷包里还装着些宝钞和银两。”刑部侍郎看向崔九贞,“大姑娘,这些证据对你可不利。”

  此时,就连太子听懂了,这八成是哪个王八羔子栽赃陷害呢!

  “书信可有带来?”一直未语的老太爷开口了。

  大理寺卿想了想,拿出得到的证物,亲自递给了老太爷。

  打开看了眼,字迹乍一看确实是出自崔九贞之手,但却不是这两年的字迹。

  且,仿的确实可以以假乱真。

  “这并非我孙女的字迹,想必你们也有所察觉,对方既然会混淆视听,那栽赃嫁祸自然也不在话下。”

  几人点头,他们既然亲自查案,自然不会随意抓人定罪。

  “是,只是,还有一事可否请大姑娘回答。”

  “几位大人尽管问,九贞知无不言!”

  “大姑娘可与什么人结过怨?”大理寺卿询问道。

  崔九贞闻言,笑了。

  。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