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秦尚书
作者:月上春眠      更新:2022-05-12 10:50      字数:2349
  秦尚书读完借阅的《九刑》,又在律法部分寻找。看到有一本新放的书,装订比较简单,他随意地抽出来浏览了下书名。

  《律法白皮书》,名字很有意思,确实是白皮新纸。作者萧启,没听说过,墨色很新,应是刚写不久,想来是哪个书生写了放这里想让人看看的,他又把书放回了原处。

  江源一边与人对诗一边不动声色地注意着秦言,见他又把那书放回去心中不觉失望,面上自是不显。

  昨日见到这些内容,他简直可以用震惊来形容,里面写的法规和处罚方式完整、齐全、合理、合情是他平生仅见,详细内容甚至列举了一些案例的处理方法,这些案例虽未听说处理的却是妙不可言,若是秦言看到这些内容,肯定会为之疯狂。

  楚天宸则不顾天色已晚,连夜让人装订成册,先把几类的大纲一册放在文人墨客,就是刚刚秦言拿的那本,内容部分的册子都放在店掌柜那里,待秦言感兴趣,再吊足他的胃口后再单独拿给他。

  这几天秦尚书无事就来文人墨客,已经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由此在朝廷中也引发了一股读书热潮。

  这几天来文人墨客喝茶看书的在职官员明显多起来,让那些寒门学子一时噤若寒蝉又忍不住想向他们靠拢。但更多的是异常兴奋,他们从未想到一朝一日会和他们在同一屋檐下读书品茶。

  也有些无功名的书生鼓足勇气企图上前攀谈,有的官员性情随和,倒也和他们聊两句,不外乎知识层面的问题,但也够他们高兴一阵了。

  想直接和秦尚书攀谈的,都被他全身散发的生人勿近的气息打击回来,因此秦尚书周围一立方米,连只苍蝇都没有,他连跟那些官员打招呼的性质都没有,一心扑在书籍上。

  江源看着秦言一直在书架前流连却再也不看那白皮书不免有些着急,又不能表现出来。对方是刑部尚书,刑侦的专家,自己又不能冒然上前引导一下又恐被他察觉出有目的,这种感觉像被心里有只小猫轻轻地挠,痒又无可奈何。

  转悠了半晌,好像没找到合口味的,终于秦尚书又拿起了那本目录式大纲,且翻开看了几页看了看,从随意到认真,再到渐渐地眼睛放出光彩,开始用手指指着一行一行地看。

  江源悄悄松了口气,成了。

  他对面慕名而来与他对诗的年轻人见大名鼎鼎地冯远竟对着自己做的诗露出微笑,心中一阵激动,“先生,学生的诗可还入得了先生的眼?”

  江源点头:“太好了!”

  那书生士气大振,提笔唰唰唰一连写了好几首,恭敬地请先生指教。

  江源接过纸张,冲书生笑得及其和善,余光看着秦言去了掌柜那里,脚步也很是急切,于是便留意着他们的谈话。

  秦尚书一说话,满室散发着一股威严感,“掌柜,此书从何而来?”

  掌柜职业性地满面笑容又带着一丝紧张回道:“大人,这本书是昨儿个一位年轻的客人拿来的,说是放在这里让学子们看看有没有不足的地方。本来我是不同意的,我们这不是什么书都放,可那年轻人说,若是三日内还没人看他就过来拿走。嗨!那孩子说的真诚,文人墨客这方面的书又少,我就暂时放在那里充个数了。怎么大人,难道此书有不对的地方?”

  许是发觉自己太严肃了,秦言放缓了情绪:“没有没有,掌柜无须紧张,此书写的甚好,竟是一年轻人所写?”

  “据他说是的。”

  “掌柜可否联系到这个年轻人?”

  “怎么大人,这……真没什么问题吧?”

  “没有问题。”秦言竟极其罕见地露出笑容,“是此书写的太好了,忍不住想见见作者。”

  掌柜不由松了口气,“不瞒大人,还真没办法联系到,不过他应该三日后再来。”

  秦言喃喃自语:“三日后……燕王那日大婚,没时间哪。掌柜,这样,我写个便条,此人若是再来你就把这个条子给他,让他务必四日后再过来一趟。”

  “亲大人,您放心吧,一定带到。此书能得到亲大人得夸赞也不枉他来此祈求一番,那书生必定日日在此等待。”

  秦言似乎很高兴,又问掌柜:“这书可否让我带回去仔细看看。”

  掌柜为难地说:“实在抱歉啊大人,我们店的规矩,凡是进了文人墨客的书,客人一律只能在此看,不能带走。”

  “好好好!不为难掌柜,再给我办借阅吧。”

  “好来,要说最守规矩,还是您秦大人。”

  秦言难得的对掌柜的奉承没有摆脸子,还呵呵笑了两声。

  签了字,秦言拿着书就去看了。

  江源看着他时而地头沉思,时而面露微笑,时而赞叹不已,时而拍手叫好,看的他不禁也面上有光,笑容也更加亲切,要知道这东西可是他们家郡主写出来的。

  而秦言一系列不自觉的举动,让满室的书生都好奇不已,能吸引尚书大人的到底是本什么书。可惜此书已被借阅,只能尚书大人归还之后才能轮到他们。

  江源一时高兴,提起笔在那年轻书生的诗作上写了一行小评,把那书生激动的。

  他知道,但凡在文人墨客作出的诗或者文章,皆不可带出去,而是专门在几面墙上张贴展示。观者可以在作者的诗作上写评,甚至修改,因此一般做的不好的也不敢轻易献丑。

  而自己的诗竟然被冯远冯大诗人评论,这种得到专家肯定的心情,简直是难以描述的兴奋和欣慰,寒窗十载终于有点盼头了。

  秦尚书那边,一边读一边细细地研究,看嘴唇不断张合的状态,似乎还在默背!

  这种状态让那些有心攀附他的官员不禁好奇起那书的作者来,究竟是谁,可以获得秦尚书的如此青睐,连内容都要记下来。这可是秦尚书啊,为了维护律法,连圣上的话都置若罔闻的秦尚书!

  羡慕此书此人能入得秦尚书得法眼,嫉妒此人竟有如此之才,恨,昨日没能遇见此大才之人,或许遇见了竟无缘得识。

  幸好!幸好还有机会,三日后?燕王大婚,四日后,秦尚书不是给那人留了纸条吗?让他务必再来文人墨客,他们心里都合计着下了朝就来此处,这次一定要睁大眼睛,切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