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小试牛刀
作者:why森莫      更新:2022-10-22 07:42      字数:2395
  北极星首舰的入列,让第一大队上下欢呼雀跃,骤然膨胀的野心有些无处按放。

  于是他们决定暂时推迟返航计划,多找点虫子的麻烦,赚点星门秘钥。

  编制方面,第一大队的锤头鲨被北极星替代,军刀编队暂时不变。

  陆峰将薪火号的机库里装满了攻击型无人机,通过舰载电脑进行遥控指挥,以图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测试它们在面对瓦鸠拉虫族时的表现。

  编队很快出发。

  因为时间还早,所以虫族巡逻队出现在内环区的次数并不多。

  第一大队只有深入外环才能保证遭遇它们。

  果不其然,大摇大摆的第一大队很快便被虫子盯上了,因为是对方的地盘,所以一次就来了两只巡逻队。

  其中有两只血戟甲虫。

  “按原定作战计划执行,主炮锁定血戟甲虫!”

  北极星上下两块装甲板立刻向两侧移开,两座4尺寸的炮塔升起,泛着蓝光的精密炮口指向其中一只血戟甲虫。

  “5发急速射,打!”

  75炮管内的电磁线圈立刻涌过大量电流,专用的电磁炮弹被加速至十数倍音速,然后致命的射向远处的血戟甲虫。

  由于距离不远,因此血戟甲虫几乎是转眼便被炮弹命中,连做出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巨大的动能直接撕碎了血戟那漂亮的甲壳,并将它半边身体轰碎,很快便死透了。

  陆峰显然没猜到这只血戟会呆成这样,竟这样直愣愣的冲过来,连型机动都不做,可能是长时间没跟人类打过架的缘故吧。

  因为血戟尸体被弹丸轰飞,所以火控系统刚射完第二炮便被叫停了,省去了电磁炮散热的时间。

  另一只血戟当即成了两座75主炮集火的对象。

  尽管它开始疯狂机动并寻找掩体,但恐怖的电磁弹丸还是毫不留情的在身边飞过,前几发落空后,第7发终于成功杀死了它。

  干掉了领头血戟甲虫后,其余的数十只黄甲虫威胁便小了很多,在人类密集的炮火下纷纷化作碎片。

  激战中薪火号的装甲被命中了不少电浆子弹,结果跟挠痒痒似的。

  事实证明,当虫子不以优势数量发动围攻时,尤其是在指挥者阵亡以后,其能造成的威胁将大打折扣,因为他们缺少必要的个体智慧。

  交战只持续了短短10分钟便一边倒的结束,陆峰如愿以偿的又得到了2枚星门秘钥碎片。

  趁着无人机打扫战场的空档,陆峰评估了一下战舰情况。

  发现除了两门主炮需要散热外,其他设备一切正常。

  主炮进入冷却状态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不过船上这两门75炮冷却很快,在进行一阵高频射击后,用不了多久就能冷却完成。

  散热是所有先进武器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电磁炮虽然威力巨大,但对材料、能源、散热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尽管与同级能量武器比小巫见大巫,但用起来还是比较繁琐的。

  线圈炮是比较初级的电磁发射系统,其优点是造价便宜、简单耐用、便于维修,在低质量领域与磁轨炮威力相差不是太大,综合考虑更具性价比,因此常被用于小口径电磁武器中。

  像是妖精步枪,便采用了电磁线圈与传统火药击发相结合的重接炮原理。

  什么时候用线圈炮,什么时候用轨道炮,这在业内具有比较普遍的共识,简单说就是根据口径来。

  威力能级20的75标准舰炮便处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分界点上。

  在军用领域,75以上的舰炮往往采用轨道加速,以此来保证足够的威力和精度,军舰庞大的能源与散热系统也更能支持轨道炮的发挥。

  而75以下的速射炮往往采取线圈加速,或者重接炮的方式,以牺牲部分威力和准确度为代价,换取更高频、更稳定的击发。

  其相对低廉的造价与维护成本,对本就造不起大船的势力也足够友好。

  甚至在妖精重工古老版本的巨舰上,他们甚至丧心病狂的装备了4600口径的传统化学能火炮,突出的就是一个量大管饱。

  除了炮管钢材很好之外,其余的机构之简单,造价之低廉,堪称所有同级战舰之最。

  这也是为什么北极星会使用线圈炮,而不用更昂贵的磁轨炮的原因了。

  没必要!

  你一个量产型护卫舰再怎么牛逼,到最后还是一炮秒的货色,太先进了没用~

  便宜量大才是王道。

  当然了,这条只适用于那些不缺人,或是研发了无人战舰的势力使用。

  陆峰想了想前途未卜的地球人类,觉得自己以后的舰队单位最小也得是驱逐舰,护卫舰要么全部淘汰,要么就研发无人型。

  人能少死点就少死点吧。

  ……

  因为是在虫族活动区战斗,所以这次陆峰他们只粗略打扫了下战场,然后便匆匆撤离。

  回到内环区后又跟尾随而来的虫族追兵大打一架,这次过来的瓦鸠拉小队已经多达3支,略感疲惫的军刀编队花了好一番功夫才勉强应付下来,数架战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而北极星也跟血戟甲虫真刀真枪的干了一架,装甲上挨了两炮,结果全被防住。

  血戟甲虫的电浆炮威力最高可达24,与北极星的防御峰值持平,但威力却会随着射程而大幅衰减。

  因此,只要不让血戟有靠近船体开火的机会,血戟的远程攻击便无法撼动北极星的防御。

  最后被75炮挨个点掉了。

  虽然交战中新船员有些混乱,但后期还是努力适应了下来,表现还行。

  战斗结束后,第一大队向内又撤了一段距离,随后开始安排无人机维修船体,更换零件。

  所有备件都是陆峰通过亚空间直接生产,现在神唐的舰船工业高度依赖亚空间,所以陆峰不得不在制造时考虑到普通人独立维修的问题。

  也就是说,他需要按照造船厂的建造顺序,一点点具现,留下完整的维修通道和拆卸接口。

  不然他一下子将所有东西都凝固在一起了,虽说完全不担心质量问题,但战斗损坏还是有可能的,到时候维修员根本连拆都拆不开!

  要不以后弄成模块化的,坏掉直接扔?

  陆峰陷入了沉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