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跟郭的交易;团综;
作者:酒花玉露      更新:2022-05-14 14:12      字数:4784
  (求订阅!求票票!求收藏!)

  跟着世琳一起在老家待了几天,之后,他们带着孩子启程飞往波尔多,一是在那边度假;二是照顾世琳母女。

  韩素则独自一人搭乘民航回到京城,这一次离开的时间可不短,还好公司没出什么乱子。

  真要是出了乱子,岂不是显得他用人无能吗?

  回到京城后,韩素来到北展后台拜访郭得刚。

  晚上有演出,韩素下午就到了,也是为了多留出些时间谈事。

  后台,郭老师正跟老搭档余乾喝茶呢,俩人都穿着白汗衫,要不是面料讲究,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俩拉人力车的呢。

  看到被助理带进来的韩素,赶紧起身,“哎呦,韩总,劳驾您大老远跑一趟,真是罪过~”

  韩素跟他握了下手,“没关系,我也是您的粉丝,一会得辛苦您老两口帮我签几个字。”

  “嗐~那都不是事儿,韩总来坐吧,喝杯茶~”

  “好,尝尝郭老师的好茶~”

  跟余乾也招呼了一声,这位相声皇后很懂规矩的起身道,“韩总,您和郭老师慢慢聊,我这烟瘾来了,出去抽根烟~”

  这就是个托辞,主要是不想打扰韩素他们谈事。

  人都出去后,后台待机室里就剩下韩素和郭得刚二人,在这里谈事,韩素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韩总,听说您要跟我聊聊戏剧演出的事?”

  韩素点头,“对,我们最近要发行一部电影,叫《进京城》,讲的是当年徽班进京的故事。”

  一谈到戏,老郭可是滔滔不绝,绝对是个戏迷。

  “哎呦,谁拍的?到时我一定捧场,徽派戏剧,那可是京剧的鼻祖,起源剧中之一啊。”

  “哦?郭老师给讲讲,电影是胡梅导演拍的,看过之后很感动,但您也知道,这个题材不吃香。

  我们既然接下了发行任务,就得想办法让更多人知道,这不就想到跟郭老师您来合作了吗?”

  老郭嘬了口茶,“得~就冲您看得起,这事儿就有的聊。

  虽说京剧起源于八皖,但真正的起源地却是下辖一个叫宜城的地方。

  万里长江经过荆楚、江南西道、流进八皖省,又流到了宜城,在那里江面一下子变窄了一些,好像是一个咽喉。

  严格讲,这里就是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也是古代楚国和吴国的交界处。

  所以那儿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算得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八皖省里这个皖字就是从那儿来的,宜城有一座皖山,一条皖河。

  春秋时期还有一个小小的皖国,三国东吴时期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军事要塞皖口城。

  后来越叫越响亮,干脆就成了一省之地的名字。

  这里虽说以内河港口出名,但最为人熟知的原因,还是京剧。

  清朝乾隆年间,宜城四大徽班到京城演出,一下子就迷住了京城里的皇族和老百姓。

  徽斑首领程长庚融合了昆曲、汉调等剧种的长处,创造了京剧,他也因此被称为京剧鼻祖。

  不仅如此,大名鼎鼎的黄梅戏也起源在这里。

  也是在乾隆年间,发源于八皖和荆楚交界处的采茶调,流传到宜城后,和本地方言结合起来,就发展成了黄梅戏。

  同时,宜城也是明清两代有名的桐城派的诞生地。

  那时桐城文学风格风靡全国,有‘天下文章看桐城’的说法。

  所以宜城真是个宝地,曾经有幸去过一次,韩总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去转转,看看传统风格的美景,尝尝当地美食。”

  韩素抱拳拱手,“受教了,郭先生博学~”

  “嗐~我这人性子内向,很少出去应酬,就喜欢看书,年轻时有机会的话四处走走看看,知道的就多了。”

  “佩服,有机会一定去宜城走上一遭。”

  “得~您就甭捧我了,还是说说这徽派戏剧。

  早在明朝的时候,八皖人喜欢唱戏和看戏已经形成了风俗。

  有商人蓄养的‘徽班’的演出;也有民间自发的戏曲活动,所以八皖人懂戏。

  至于所谓的徽派京剧,其实跟我们今天听到的京剧有很大不同,不管是腔调还是肢体表现,都不一样。

  我倒确实跟老先生聊过这个话题,但要我模仿,短时间内很难成系统。

  放在段子里模仿那么一两句还成,直接拿上台表演,那就是丢人现眼。”

  韩素摆手道,“郭先生谦虚了,这年头能找到一位像您这么爱戏的名角儿,可是难上加难。”

  顿了下他建议道,“不如这样,以您的名义发起,就当是一出徽派戏曲交流活动,广邀名角跟您同台演出。

  这样一来您能借机学习正宗的徽派戏曲,二来还能进一步推广徽派戏曲,而我们呢,也能借机宣传电影。

  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呢?”

  老郭还是有意推脱,“这种事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定下来的,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韩素换了个思路,既然谈理想不成功,那就谈利益。

  “我听说贵公子最近在往演员道路上发展?但碍于非科班出身,得不到什么好的演出机会~”

  老郭若有所思,“韩总的意思是?”

  “我们和新历投资了一部小说改编剧,偏喜剧风格,而且年龄跟贵公子相仿,我觉得可以一试。”

  “男主角?”

  “对,男一号,我们公司旗下炙手可热的小花旦宋佚出演女一号,这部剧投资不小,也是阅闻的一次试水。”

  不等他多做思考,韩素紧接着打出第二张牌,“另外,素心做综艺的水平有目共睹,而德云社旗下的演员,又多具备发展综艺的潜力,我觉得双方完全可以合作,如此,资源才不算浪费。”

  老郭一时没明白,“韩总的意思是?”

  “素心帮助德云社打造团综,专属于你们得云社的团综,播放平台不出意外的话会是企鹅视频。”

  老郭倒抽口气,“此话当真?”

  “当然,这种事岂能开玩笑?”

  打造得云团综的好处,老郭不用多想都数的过来,谙熟娱乐圈发展之道的他,真的动心了。

  韩素这两个条件,于公于私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好~韩总,您这么有诚意,我也不能不上道,演出的事我答应了,但具体怎么设计,得给我一些时间考虑。”

  “没问题,但一定要快~”

  “我明白,一定抓紧时间,能为传统文化做出一份贡献,也是我的荣幸~”

  。。。

  回到公司后,韩素直奔张伟办公室,“老张,跟新历打个招呼,男主角的角色留给我们吧~”

  “老郭答应了?”

  “嗯~他没道理不答应,于工可以帮得云社的演员争取更多曝光的机会;于私又能帮他儿子在电视剧领域站稳脚跟。

  换你你不答应?”

  张伟砸了咂嘴,“就是觉得这两个条件我们亏大了,随便一个都够了~”

  “既然要合作嘛,不如大方点,老郭是个聪明人,这次我们卖他这么大人情,日后总归有回报的机会。

  而且我们也不亏,得云社现在可是顶流,随便拉出来一个演员,都有一大批粉丝追随。

  换句话说,这档综艺不用费劲儿宣传,就有稳定的收视基础,赚钱是肯定的,区别只是赚多少而已。”

  韩素这么一解释,张伟便不再废话,“得~那就这么定了,新历那边我去沟通,就是不知道男主角定没定下来。”

  “定下来也得给我换了,老曹跟我们赚了这么多钱,这点事要是还办不到的话。。。”

  “我觉得问题不大~”

  “嗯~我也觉得~”

  张伟站起身,示意韩素到茶台那边,“喝杯茶吧,得云的团综你准备怎么做?”

  “我没什么想法,让编剧部门想吧,设计一些游戏环节,不过核心还是相声。”

  “你的意思是做完游戏以后,让他们轮番上台表演相声?”

  “这只是一个思路,不一定非得按照我说的来做。”

  “好吧,我明白你意思了,可是什么时候做呢?现在肯定不行,实在抽不出人手~”

  “年底呢?”

  “年底都忙着做电影发行呢~”

  “也是~”

  韩素没敢说明年初,毕竟那场肆虐全球的疫情就要来了,可他偏偏什么都不能做,还得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更不敢借此发国难财,实在憋得难受。

  “抽时间吧,争取今年拍完,集中拍摄的话用不上半个月时间~”

  “你说的轻松~哪有那么多人呢?

  《职场诞生记》、《灌篮2》、《恋爱的滋味2》、《演员2》,哪个都不轻松,你告诉我怎么抽时间?”

  韩素挠了挠头,“不行从韩国调人!”

  “什么?从韩国调人?那成本可就高了。”

  “高就高吧,我相信得云社的魅力,这档综艺做出来就能赚钱~”

  张伟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说他任性吧,可偏偏人家看准的项目都火了,真是没天理。

  狠狠的叹了口气,“我还是尽量找个空档吧,看来VJ们休假的愿望要落空了~”

  “休什么假?有工开,能赚钱,不比休假重要?”

  “这话你可别说出去,容易被误解~”

  “放心,我又不傻~”

  韩素喝了口茶,“没事了吧?没事我回办公室了~”

  “等等,还有个事,关于严丹宸的安排,你有没有考虑?《大约在冬季》拍完了,总不能让她一直闲着吧?”

  “额~不是安排她上《演员2》了吗?”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难道拍摄之前什么都不让她干?”

  韩素沉吟道,“没有本子找她?”

  “那倒是有,一堆呢,但不是乡村题材就是家庭伦理,央妈9点以后或者下午播出的那种。”

  “这么惨,让我想想~”

  “目前公司收到的剧本我都看过,没有适合她的,要不你再看看?”

  “行,给我看看~”

  张伟起身拿来pad,调出档案后交给他,“你慢慢看,我也得去工作了~”

  “行,忙你的,我一边喝茶一边看~”

  果然如同张伟所说,大部分都是对准退休老人市场的片子,对韩素来说毫无吸引力可言。

  足足上百个剧本,韩素愣是没挑出一个入眼的,倒不是说剧本不好,但一是不适合严丹宸,二是没有投资必要。

  现在素心已经开始形成口碑了,这个时候要是来一部烂剧,对口碑的打击可是不小。

  所以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要尤为谨慎。

  实在不行的话,就要从韩国那边选合适的剧本来做中国版改编了。

  然后,第一个在脑海中蹦出来的名字就是《顶楼》,这部集合了一切狗血因素,夸大讽刺效果的韩剧,在明年可是引起不小的轰动。

  说起来,顶楼的主线,跟《三十而已》其中一条支线极为类似,就是所谓上流社会的残酷。

  只不过《三十而已》没有着重笔墨去描写,大部分都是一带而过的情节。

  但不得不说,这一部分情节起到了很好的讽刺意义,而且更为贴近现实。

  而韩剧一贯的风格就是夸大,把上流社会的残酷赤果果的呈现在观众眼前,所图的无非是一个爽字!

  顶楼这剧吧,韩素是陪着他老妈看了几集,然后实在看不下去了,没点耐心和狗血承受力的人,真的别去尝试。

  反正韩素看过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整体的画面特别的奢侈但又特别的压抑。

  可以说,它把人类最富贵一面的生活展现出来又把人性最顶端的恶展示了出来。

  剧里充满了富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戏码,他们只会不择手段让自己站得更高,又担心底层的人比自己优秀,所以又用尽一切手段去欺压他们,取代他们好不容易得到的成果。

  所用手段之残忍,韩素怀疑照搬的话,会被大剪刀毫不留情的剪个七零八落,也只有韩剧才敢这么拍。

  但你又不得不承认,有那么一部分人,特别是女性群体,就很吃这种剧。

  就像当年那部《妻子的诱惑》,完全是狗血烂俗剧的教科书,男人很少能看得进去,但女人们迷得不可自拔,甚至对女主角产生共情。

  《顶楼》也是一样的效果,韩素不在乎自己喜不喜欢,只要拍出来有人看,能火,就足够了。

  喜好又特么不能赚钱,谁在乎呢?

  只是这部剧要是改编成中国版,剧本大纲肯定要大动,按照原版一模一样的拍肯定是不行的。

  想到这,韩素回到办公室敲起了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