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半仙·血海深仇(15)
作者:武侠精品      更新:2022-05-15 13:34      字数:2599
  关雁鸣跟她第一次见面就紧张,此刻更加紧张,舌头就好似打了结,说道:“我们也不是……这个……两伙。”小姑娘道:“加上买家,原来你们是三伙。”关雁鸣支吾道:“我们也不是……”小姑娘打断他问道:“那你们究竟是几伙?”关雁鸣瞠目结舌,嗫嚅道:“我们是……这个……”扭头去看关青山,眼神无助。

  关青山一巴掌打他脑袋,骂道:“没出息,要我帮你数数么!”心头却暗自赞叹:“一个小女孩身处险境,竟有如此镇定和气势。”小姑娘见关雁鸣挨打,破涕微笑,随即又收住笑容,黑漆漆的眼珠看着二人。

  关青山微笑道:“你不要怕,你看我们像坏人么?真正的坏家伙在外面吃酒呢。哭闹半天了吧,一定还没吃过东西。不在家的时候,不管遇上什么事情,都要先吃饱穿暖,养足精神。你先坐下,雁鸣,去搞几个好吃的菜来,要不辣的。咱们呀,和这位漂亮的小姑娘聊聊天。”小姑娘见关青山言谈温和,笑意融融,嗓音浑厚低沉,便似有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令人感到舒适,便坐在一张空椅子上。

  关雁鸣见桌上的盘中只剩些残羹冷炙,便要收拾出去,好摆上新席。关青山恐桌上若是摆上新席,又将令小姑娘感到局促,伸手止住他道:“一桌吃饭,哪有换席的,你只管去要新的来。”关雁鸣忙出门去叫菜。

  走到二楼栏杆边上,他喊住一个小厮,吩咐菜名,抬头见老板娘温翠香在弥勒佛旁边的椅子上坐着,正与两位公子爷谈笑风生,便假意徘徊,靠近一些。听得温翠香正说道:“……两位少爷谈吐卓识,一看就是儒雅之士,我们这的姑娘们都巴不得几位能发个话,点了他们过来伺候呢。可几位爷怎么一个都不点呢?是我们这的姑娘们不合意么?”

  二少爷笑道:“老板娘哪里话,一来呢,我家老爷子不许,这两个胖瘦无常鬼就是监督我们来了;二来呢,初到宝地我们就听说翠香楼的板鸭风味独特,是本地一绝,故而不为其他,专门前来品尝一番。”

  对面坐的大少爷却道:“我看老板娘风情万种,只怕翠香楼的头牌也比不了,不如就你陪我了。”关雁鸣斜眼瞅见他眼光扑朔迷离,有些醉态,心道:“原来这大少爷不是什么好鸟。”温翠香嗔道:“看你说的是哪里话,定是怪我这没称意的姑娘,今天又不巧,我们最好的兰儿姑娘已被人点了。不如我过去说说情,请他放兰儿姑娘过来陪您一会儿。”

  大少爷怒道:“你说的什么话!他是什么东西,要我堂堂白虎堂……”二少爷打断道:“大哥,你喝多了。”大少爷见了他的眼神,重重把酒杯一搁,不再说话。温翠香笑道:“大少爷别生气,明天我专门给您留出来。难得二少爷这么赏识敝处的板鸭,正好明天有几只上好的板鸭送来,这可是安宁河三九天的野鸭熏制,入口浓香,嚼起来肥而不腻,脆而不韧,味道正宗,如果几位肯赏脸,保准满意而归。”

  二少爷道:“明天恐怕……”温翠香接道:“这种野鸭平时很少能够捉到,三九天的板鸭,一年也就三两只而已。不过,价钱当然要比普通板鸭贵不少。”大少爷道:“好,就这么定了。老板娘可准备好,别让我二弟失望。他这张嘴吃遍大江南北,刁着呢。”温翠香咯咯笑道:“保管二少爷满意,也定叫大少爷一百个称心。”二少爷稍迟疑,眼光扫扫弥勒佛和瘦竹竿。二人不露眼色,二少爷便道:“好吧,明天来见识见识。”

  关雁鸣听了一会儿,不好再徘徊,回厢房去了。关青山正给小姑娘夹菜,见关雁鸣回来,笑道:“还不过来给果拉小公主磕头。”小姑娘已吃了半碗饭,此时笑盈盈看着他。关雁鸣没听明白怎么回事,但见她粉雕玉琢,清新可人,脑袋“嗡”地就大了,手脚不知该往哪放,眼睛不敢去看她,心头却一阵欢喜:“小美人这么快就喜笑颜开了,好得很。”

  关青山又招呼他:“这是我们的果拉小公主,还不快磕头行礼。”小姑娘听关青山又如此说,不由脸上泛起红晕,稍有忸怩之态。关雁鸣看着美人笑颜,当即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关青山哈哈大笑,本是逗他,不料他真就磕头。小姑娘忙道:“你快起来,快起来。”

  关青山便道:“再磕三个,大大有赏。”关雁鸣脑中早就一片空白,只道小叔叫磕头定然没错,又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小姑娘忍不住笑道:“别再磕头了,我可没有东西给你。”见关雁鸣不起来,顿时犯难,稍一迟疑,便将手腕上一个丝带编织的腕环退下来给他。关雁鸣大喜,立刻戴在自己手腕上,才站起来坐在关青山旁边。

  三人边说边吃,关雁鸣才知道,原来这小姑娘是西山还往西不知多远的康摩族人头领的女儿果拉公主。去年春天的时候,巴颜族人打败康摩族人。管家博雅尼和他儿子博星朗拼死救出小公主,逃难途中又遭遇险境多次。管家重伤之下,不多久便死去,临死前吩咐他二人到山外来找一条安宁河,在安宁河一带找祖师庙投奔。

  原来管家曾翻阅族人历史记载,得知百年前康摩家的祖上曾有个儿子在拉萨修禅,后来云游到汉人的地方访天下名师,被汉人文明吸引,再未回过故土,改了汉名叫做杨习义。三十年后,山外来的商客带来消息,说安宁河朔爆发瘟疫,一位得道大法师施展神通救了百姓,又修建庙宇,招收门徒。在传下度世经文八卷之后,化作虹光万道西去。百姓们得知他的真名是杨习义,便改寺庙叫做祖师庙,尊奉他为杨祖师。

  管家临死之前想起这段历史,叫他们来投奔祖师庙,期盼杨祖师的传人能够顾念这层渊源,收留这两个孩子,给康摩家族延下一条血脉来。

  博星朗和小公主葬了管家,一路向东,艰苦跋涉。起初二人怀着仇恨,决心有一日回来报仇。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安宁河。两人满是欢喜,从包袱里换了一身干净衣服,一路打听祖师庙,来到安宁镇。从前康摩家族管辖的村落里有不少做买卖的汉人,他二人自小便常接触,因而汉话既能听懂也能讲,并无语言不通之处。镇上热闹繁华,两人都看花了眼,从没见过这般景象,看什么都好奇,看什么都津津有味。

  不料,时值庙会,人海如潮,两人在四牌楼走失散了。小公主寻不见博星朗,只觉天下之大,顿时只剩自己孤零零一个人,急得哗哗掉泪。这时过来一个中年妇女,问明情况,说自己知道博星朗在哪,带她去找。小公主不假思索便跟她走,结果给卖到了翠香楼。

  关雁鸣听得眼眶湿润,叹道:“原来还有比我更命苦的人。”关青山道:“这些年我待你不薄,你竟说出这等没良心的话来。”果拉心头担忧博星朗,满目忧愁,望着关青山,说道:“也不知道博星朗在哪里,他一定很着急,我……想去找他。”关青山拍掌道:“眼下我正缺一个人手,博星朗最合适。雁鸣,你去把博星朗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