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花坠影上(二十三)
作者:武侠精品      更新:2022-05-15 13:38      字数:2526
  果然,夕阳落下时,倭贼终于接受了必然的失败,慢慢收拾兵马,败往汉城。留下满地尸体。

  李如松长长出了口气。平壤城,已然可守。他有些明白,卓王孙为什么没听从他进攻的计策。如果有一座城池作为根据地,以后的仗就好打多了。如果这座城是不会被攻陷的,那这场战争更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显然,那些巨大的箱子里不仅仅装着海棠。这座上古奇阵也早被分解,装在其中运到了朝鲜。

  那些剩余的箱子里还装了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

  正当李如松面对着空空的土地发呆,不知该拿什么来建设城池时,无数只箱子被运到了他面前——箱子一只只打开,他想要的,希望要的,渴望要的,甚至没想到要的,全都在里面。

  李如松惊喜交集,急忙督促部下加紧建设。

  又过了十日,整座城已初具规模。士兵跟百姓的脸上重新洋溢起笑容,因为他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看着从自己手中诞生的新城,感受到它的强大、富庶,想象着自己生活在其中,极为美好的未来,便由衷地喜悦起来——平坦、广阔的道路纵横交错,三横三竖,将整座城连通分割成整齐的方块。

  房舍、商铺,林立栉比,一座一座地拔地而起。红砖碧瓦穿杂在精致的园林、宏大的建筑之中,这座城市以极具盛唐气象的风貌,感染着每一个见到它的人。

  但,正道群豪的脸色,却变得极为难看。因为,这座城,正一点一点地变成他们心中的梦魇——华音阁。

  显然,那些剩余的箱子中装着的,是被拆碎的华音阁。卓王孙此次征倭,带来的不仅仅是四天圣阵,还有整座华音阁的精华。这是多么可怕的大手笔、大牺牲。

  这种牺牲几乎令正道中人窒息。他们忍不住不断地问自己,我又为这场战争做了些什么?他们虽然也很想为天下伸张正义,但少林寺会拆了木人巷、武当派会挖倒真武堂吗?绝对不可能!那还争些什么呢?

  群豪不禁汗颜,再也说不出话来。

  陆陆续续地,朝鲜的官员、百姓们听说了平壤的胜利,纷纷前来投奔。平壤城的几个城门分别留下了出入四天圣阵的道路,由华音阁弟子亲自把守。他们仔细盘查,不时有倭国奸细被查出,就地格杀。

  新来的百姓们,也立即投身到平壤城的建设中。这座城,正以更快的速度成长起来。

  同时,朝鲜各地义军也闻信前来投奔。其中最出名的有两路,一路是狼筅将军元豪,一路是红衣将军郭再佑。这两位首领本都是普通的朝鲜百姓,倭贼杀来时,他们为了保卫家园,才组织义军反抗。

  那元豪身高体壮,手持一根狼筅,重达二十八斤,更难得的是他不仅勇猛善战,而且极有心机,擅长将敌人诱往火枪不能发挥威力的地方,然后再率众冲杀,屡获胜利。

  而郭再佑本是庆尚道玄风的小小地方官,倭贼打来时,他在宅邸的大樟树上悬鼓猛击,召集全村百姓组成义军对抗倭贼。当时的他身披红袍,作战时冲在最前,大声高呼:“红衣将军在此!”杀得倭贼溃不成军。他擅长打心理战,用投毒、夜袭等计策令倭贼人心惶惶,如惊弓之鸟。

  卓王孙对这两人颇为赏识,在议事厅上询问他们作战的近况。元豪几乎不懂汉语,而郭再佑做过几年县吏,汉语倒是说得甚是流利,恭恭敬敬地回答了卓王孙的问题。

  一时大家都有些奇怪,为何郭再佑每次都冲在最前,历经了几十场血战却没受过重伤。郭再佑也说不出原因,只好笑道:“也许是因为我身上的红袍乃是先祖当年朝拜大明时得到的赏赐,有些神奇也说不定。”

  卓王孙闻言笑道:“如此,我就再赐你一件红袍。清商道长,请你日后与弟子跟随郭将军,保护他的安全。”

  清商吃了一惊,他堂堂一派掌门,地位尊隆,只有少林方丈差可比拟。朝鲜乃是小国,郭再佑不过是个草莽,怎配由他去保护?这不是让他做郭再佑的侍从吗?清商道长顿时怒气勃发,忍不住就要发作。

  卓王孙淡淡道:“月写意,你来保护元将军,如何?”

  月写意盈盈笑着走出道:“谨遵阁主之命。”说着,站到元豪身边道,“你这只狼筅真的很重吗?让我掂掂。”

  元豪愣头愣脑地看着她,不明白她在说些什么。月写意指着他背上的兵刃,又指了指自己。元豪方才恍然大悟,摘下狼筅,递给月写意。月写意一把接过,随手挥舞一下道:“也不是很重么。我看你啊未必有什么本事。”说着,轻声娇笑了起来。

  元豪搔了搔头,也跟着傻笑起来。而清商道长的怒气,顿时发作不起来了。

  武林均知,华音阁主卓王孙最是护短,决不容任何人伤害阁中弟子。月写意身为侍书仙子,在阁中地位虽不高,却是阁主的亲信,连她都可以成为朝鲜将领的侍卫,自己为什么不行呢?

  清商道长豪气顿生,走到郭再佑面前,朗声道:“你会什么剑法?”郭再佑摇了摇头。

  清商道长再问:“你会什么掌法?”郭再佑再摇了摇头。

  “你到底会什么?”

  郭再佑想了想:“我会笔法。”

  清商道长大喜:“什么笔?判官笔?分水峨眉刺?”

  郭再佑摇了摇头:“都不是。我会写柳体的隶书。”

  清商道长怔了怔,喃喃道:“这人居然现在还没死,真是个奇迹……”

  日子缓缓过去,平壤城再度展现出它的壮丽。

  废墟一般的城体已被完全修复。三角形的城墙由清一色的青色巨石垒成,沿着大同江、牡丹峰延伸,高大威严。城墙内,隐隐显出一排排雕梁画栋。整齐的道路隐在凄迷的烟雨中,层叠相映,一望无垠。似乎此处并非异国平壤,而是江南水乡。

  大同江在城内打了个弯,聚成一座极大的湖泊,仿佛便是华音阁中的莫支湖。湖边矗着一座七层小楼。从楼上望去,丹楼如霞,却是虚生白月宫、东天青阳宫、西天太昊宫、南天离火宫、玄天元冥宫。花树披拂,宫与宫之间被星罗棋布的道路联通在一起。

  正道群雄本是散居于内城中,此时尽被安置在东天青阳宫中。两万明兵则驻扎在西天太昊宫。原本这些士兵豪杰均可以随意走动,而今,他们却渐渐感到约束。只因宫与宫之间的道路错综复杂,仿佛迷宫,只要稍不注意,就会迷失方向,不知不觉被引到城外。而城外,大同江被重新挖掘引导,呈八卦状环绕着平壤城。错综复杂的水道令地形变成迷阵。阵中的森林、山石、树木、泉流之间,隐藏着天下最可怕的阵法——四天圣阵。一旦误入其中,后果只有一个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