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9(七 )
作者:武侠精品      更新:2022-05-15 13:39      字数:2569
  “你说今日三大会一齐出动,将要发生什么事吗?”

  “听说三大会联同涪陵城周围的十四家小帮派齐聚三香阁,要迎接擒天堡来的大人物……”

  “三香阁、擒天堡。”蓝衣少年喃喃念着这两个名目,脸色微变,呆怔片刻轻声道:“有劳船家,这就撑船靠岸吧。”

  “小哥莫不是要入城?”

  蓝衣少年露出一丝揶揄的笑:“既然到了涪陵城,当然要去三香阁见识一下,顺便也看看那擒天堡的大人物。”

  船夫一惊,连连摇手:“小哥有所不知,那擒天堡就位于丰都狮子滩头,离此不过四、五十里地,顺江而下最多两个时辰的船程。擒天堡前些年势大,莫说涪陵城,就连半个川东也是它的地盘。但四年前擒天堡闹了内讧,又与滇南的媚云教打了一场,元气大伤,三大会这才有机会出头,当年结盟也是为了对抗擒天堡。这次擒天堡来人只怕其意不善,弄不好就会引起帮派火并,你去趟这浑水就不怕引火烧身么?嘿嘿,我原本不该多说什么,但见小哥面善,实不忍见你受害,所以才好心提醒你一声……”

  蓝衣少年若有所思,摆摆手示意船夫不必再说,只管开船。

  船夫见蓝衣少年如此,心里不由突突一跳,暗忖人不可貌相,这少年虽然年轻,但行迹古怪,莫非与那擒天堡派来的人有关?再也不敢多说半句,当即解锚运桨,一面暗责自己多嘴多舌。

  这个蓝衣少年正是许惊弦,他本打算回家乡滇北清水小镇,但在峨眉山偶遇浪子游侠楚天涯,与之共醉一场,隐约记得醉梦里有一位陌生女子让他去涪陵城找她,那梦境似真似幻,实是难辨真假,一直在他心头勾留不去。若按梦里的情形,那陌生女子应该就是焰天涯之主封冰,到底是因为听了楚天涯的留言方有此梦,还是封冰当真来过?又想到在无名山洞中亦曾听香公子提及与一众非常道杀手在涪陵城相会,不由动了前去一探究竟的念头……

  于是许惊弦下了峨眉山后一路南行,到了金沙江边,改道沿江而行,一大早到了涪陵,雇船至江心孤岛上。他望着澎湃江浪,想到四年前被擒天堡的日哭鬼掳走,沿江坐船至涪陵,正是在这里看到暗器王林青横江拦舟,其后又在三香阁中与虫大师、花想容、水柔清等人相遇。如今旧地重游,斯人已逝,英姿犹存,不免心头隐隐疼痛,不禁伤怀。

  四年前,御泠堂红尘使宁徊风潜伏于擒天堡中,明里为擒天堡的师爷,暗中却移花接木,以御泠堂弟子周全假冒擒天堡主、名列邪派六大宗师之一的龙判官,并在困龙山庄设巧计用铁罩困住林青、虫大师等人,若非许惊弦灵机一动诱宁徊风火攻,包括黑道杀手鬼失惊、京师“妙手王”关明月等人都将命丧其中。林青脱困后发出暗器射瞎宁徊风一目,然后才去狮子滩地藏宫解救出被宁徊风软禁的龙判官。

  宁徊风自知事情败露,索性率擒天堡不明真相的徒众远赴滇南进攻媚云教,媚云教教主陆文渊当场被杀,五大护法中的费青海与景柯亦阵亡,而擒天堡设在大理的近千伏兵则是全军尽没,擒天六鬼中锁神、缠魂死于乱军之中,许惊弦的义父许漠洋也在此役中受宁徊风暗算,最终客死萍乡城。

  经此变故,擒天堡与媚云教两败俱伤。擒天堡一蹶不振,龙判官虽然复出,但势力已大不如前,涪陵城原本是属于擒天堡的重要分舵,其中以船商为主的铁楫会、牧商为主的驰骥会、盐商为主的井雪会皆附庸于擒天堡,趁机结成联盟自立门户,从此脱离了擒天堡的控制。

  许惊弦听了船夫的一番话,大致明白了涪陵城的形势。他对擒天堡与涪陵城帮会的冲突并无兴趣,只是想起当年日哭鬼掳走自己时虽然不怀好意,又恶言恶语地要吃了自己,但一路相处下来,彼此间却不觉生出深厚的感情,后来日哭鬼为了维护自己还被宁徊风打了一掌,几年不见,不知他现在是什么状况?若那擒天堡的使者是日哭鬼最好不过,不然也可找机会打听一下他的消息。日哭鬼曾对自己说起往事,念念不忘要找杀害他妻儿的罪魁祸首高子明报仇,而高子明化名高德言藏身京师,成为刑部的五大名捕之一,最后正是死在自己手里,于情于理都也应当通知他一声。

  除此之外,许惊弦想见日哭鬼还有另一层用意。四年前太子御师、黍离门主管平为除去林青,在平山小镇设计绑架许惊弦,林青千里追踪直至京师,唯恐对方杀人灭口,无奈之下只好公然宣称许惊弦是明将军的克星。此言虽然真假难辨,但出自暗器王之口,谁敢不信?再经江湖上好事之人一番添油加醋、以讹传讹,自此“许惊弦”这个名字在江湖上可谓是赫赫有名,无人不知。但许惊弦在锡金呆了几年后形貌大变,面容上已完全没有当年小弦的影子,心想日哭鬼曾与自己朝夕相处数十天,若是连他都认不出自己来,日后便可另换一个身份,行走江湖也方便许多。

  小船缓缓往岸边行去,许惊弦不虞惹人注目,轻抚鹰羽低声道:“扶摇啊扶摇,我有事去涪陵城中查看,你也不妨四处游玩一番,晚上在这里听我哨音相会,如何?”扶摇灵性十足,虽不通人言却懂得主人的意思,当即振翅而起,在空中盘旋数圈后消失不见。

  船夫在一旁看得又惊又羡,暗暗咂舌,越发认定了许惊弦大有来历。

  码头拥挤,船只难以尽数泊岸,都停在船埠之上。并列的三条船埠之中,最宽阔的一条用于装卸货物,次宽的则用于上下行人,皆是忙乱不休,而最窄最长的第三条船埠却空空荡荡,并无船只靠近,不知有何用途。

  用于上下行人的船埠十余个船位都已占满,小船只好在江上兜着圈子,直等了半炷香,才听到码头上有人招呼道:“王三哥快过来吧,这里还有个空位。”船夫应了一声,将小船靠岸,正在第二、第三条船埠之间。

  许惊弦刚刚下了船,就见一叶轻舟悠悠行来,不偏不倚地停靠在第三条船埠的尽头。只听到周围有人小声道:“来了来了……”声音微微颤抖着,似是兴奋,又似紧张。他正觉得蹊跷,不由驻足张望。

  只见从小舟上下来了两个人,一人头戴一顶蓑笠,身着青色长袍,佝偻着腰背,手持一根竹竿,点点划划地上了船埠,看不清他相貌,仅从步伐神态上判断应该是位盲眼老人;另一位黑衣人长发散肩,身材修长窈窕,面上蒙着一层黑纱,仅露出一双眼睛,乃是一位女子。

  黑衣女子扶着盲目老人,缓缓往岸边行来。江风将那女子一袭黑衣吹得贴在身上,婀娜娉婷,望之不由心生绮念;而老人却似不堪风寒,走几步便摇摇晃晃,仿佛不小心便会跌入江中,让人不禁为他捏着一把汗。一个是风烛残年,一个是轻盈健美,走在那长长窄窄的船埠上,形成极端的对比,令人惋叹老天造物是何等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