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公投竞选
作者:芜彧      更新:2022-05-15 19:10      字数:3454
  冲淡这场要命风波的,是张叠山作为青年教师的唯一代表,为市里教育局带队来参观学习的同行专家展示语文公开课。

  王青云亲自走到四班公布了年级组的决定,语重心长地阐述了此次演示课程的重要性。交代同学们务必配合张老师,为他的职业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叠山双手叠放着,站在合拢的教室木门边上,老老实实。卫澜盯着他陷入恍惚,渴盼着能像肚里的小虫一样洞悉他的内心。

  她的同盟合作者、赞助支持者,真像眼下这般温顺平和吗?

  赵凯的事,在他那里不了了之,究竟为什么?

  难道他的血性就此隐没了?

  也着了王青云“大义凛然、大局为重”的道儿了?

  没人能给她答案。

  王青云的慷慨陈词结束,耳边响起嘹亮的掌声。

  迎检的状态能颠倒黑白、模糊色彩。

  第一中学从上至下,老师学生、教职员工、保洁阿姨都踩着小碎步,对着自己的任务清单忙活个没完。

  这几日,陈曦连去食堂用餐的时间都匀不出,全靠卫澜和向尧打饭送到教室。

  “谢谢啦,亲爱的姐妹们。”陈曦接过饭盒,撅起嘴飞吻一个。

  向尧长叹一口气:“你至于吗?不就是安排你现场回答个问题吗?吃中饭的时间都挤不出啊?”

  卫澜见陈曦尴尬,赶忙动手打开饭盒,把勺子插了进去:“别说了,快吃吧。都凉了。”

  陈曦努了努嘴,一脸委屈,握着勺柄的手捏捏放放:“我哪里有你们记性好?发的问卷我都才背了一半。”

  “不是吧?”向尧皱起一额头褶子来,“你真背啊?”

  “不背怎么行啊?万一考察组问到我,一问三不知,岂不是成了一中的罪人了?”

  “都说了就是来听听张胖子上课,哪里有你想的那么复杂?再说了那些问题哪个自己不能答啊?”

  向尧说着伸手抽出陈曦压在桌上的问卷来读,“请问,第一中学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吗?

  回答:是素质教育。请问,平时的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都是如期上课的吗?回答:是如期上课。请问......”

  “行了,”卫澜一把抢回试卷,退还给陈曦,鼓了向尧一眼。

  向尧不甘示弱:“你瞪我干嘛啊?让我把这些白痴问题从头到尾念念完也好出了心头的一口恶气。”又转向陈曦,嘀咕着:“这些问题你背它个干什么?顺口答不就行了?”

  陈曦扬起头:“尧姐姐,你拿的只是第一页,后面还有五页内容。是给前面做的附注,要展开来回答的。

  体育课一周上几次,都是怎么上的?音乐课的考试形式有哪些?学校的校训是什么?素质教育提倡和倡导的内容......”

  “打住——”向尧做了个“停”的手势,“这些虚假的东西要我们背,我嫌嘴臭!”

  卫澜赶紧一手捂住向尧那张嘴,左臂钳住她的肩头:“住嘴!有人呢!不想活了?”

  陈曦利索地朝着教室后扫了一圈:“要是王组长听了去,小命都要没了。”

  向尧扒开卫澜的手,鼻子里哼着气。啐了一口,蹬脚就走。卫澜一直目送她回到座位上,才收了回来。

  “先把饭吃了,背的这些有个大概印象就行。真要逐字逐句,那可够呛。”

  陈曦端起饭盒:“我听朱奇她们嘀咕,说是来看张老师的公开课,实则是来检查素质教育的落实情况。教育局率先在一中试点,如果做不成气候,几个校长怕都没法交差。”

  “那干嘛不本本分分按写的做呀!”卫澜的牢骚只敢跟陈曦说,换了向尧,那是绝不能开口的。

  “你以为那么容易啊?”陈曦扶了扶镜架,“素质教育要搞,升学率也不能丢,难着呢!慢慢来吧,凡事都有个过程。”

  陈曦的这番话宛如三伏天的一道凉风,徐徐而过,抚平了卫澜悸动燥热的心。

  对啊,哪里能一蹴而就呢?

  好歹她见过的任校长是正派的,她的大伯乐张叠山依旧在奋进着,一中的横幅标语、宣传栏上、领导的报告中,哪里没有“素质教育”几个字呢?

  这是方向、是目标,是要达到的彼岸。

  那么,就一起摇桨划船、勇往直前吧!

  让自己也成为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参与者、见证者、主导者!

  卫澜心里的豪言壮语几乎要冲出胸膛,把她自己都吓了一跳。之前消极应对的心态截然转变,她大声朗读着那些问题和答案,似乎每念一次,心中的力量又多了几分。

  张叠山的公开课圆满地超出想象,他个人出彩的专业水平、激情洋溢地诠释讲解,加上学生热情洋溢的配合,给参观的考察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张口闭口都不离“素质”两个字,生怕落了伍,以显出自己的无知和过时。

  广播里一连好几天播放着“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轻快旋律,第一中学四处充溢着祥和愉悦的氛围。有的人回忆时毫不夸张地说“空气里的味儿都是甜的。”

  这世上,很多话,说着说着就顺了,说着说着就信了。

  半个月后,“咸猪手”案几乎销声匿迹,因为没有人还有心思和精力将主意分散出去。第一中正迎来一个学期里最重要的时刻——期末考试。

  还有半个月就要一决高下了,卫澜想着摸底考试和中考的成绩排名,不免吸了口凉气。

  在怀泽的小城里,她曾是班里的佼佼者,“三好学生”专业户。可自从来到这个地方,她就再也没因为考试兴奋过。

  摸底考试的阴影依旧在心头,这是让她看清所处环境的一次较量,和这些废寝忘食的战友相比,她的能量太弱。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适应,对于这点她似乎已能坦然接受。只要外界不公开提出来说事,她的心态还算平稳。既是如此,总还得想想别的办法重新跻身塔尖的团体。

  对,三好学生,是的,就是它!

  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从这里突破,一切都还有希望!

  这不正是学校所倡导的吗?

  我,卫澜,必是一颗闪耀的星!

  晚自习第三节课时,张叠山笑容满面地进了教室,三步并两步走到讲台上,清了清嗓子道:“大家先停一会儿,我宣布一件事。”

  一双双疲惫的双眼,懒懒地抬起,望向台上兴奋不已的人。

  “这个学期‘三好学生’的评选呢,我想了想,还是采取大家投票和老师甄选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大家提名、投票,然后老师再结合综合表现,从大家公选出的同学中确定‘三好’的获得者。

  你们觉得这个方式怎么样?每个人都可以发表下意见,但说无妨。”

  张叠山话音刚落,教室后方就传来一声“冷笑”。

  对的,没有听错,就是一声赤裸裸且很大声的冷笑。

  张叠山探了探头,寻找声音的来源,发声者倒也不避讳,直接大声说道:“‘三好’不是向来都是前十名包揽的吗?什么时候还学着美国搞公投了?”

  说话的正是李辉!

  这个家伙可是什么都敢说。最大的优点就是实诚,最大的缺点则是太过实诚!

  好在他对自我的定位非常清楚,从来也没指望自己那几乎垫底的成绩能登堂入室,但他认可父母的安排,好歹第一中的差生也比其他学校要强。

  李辉的直接挑衅惹出一阵闷笑,张叠山并不尴尬,这是他预料到的阻碍。

  他果断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台下,一边走一边打量,嘴里流畅地回着:“没错,以前可能都是这样操作的。但我们都知道,评价一个学生,光看成绩是远远不够的。

  他的思想品行、综合能力都很重要,我们要为大学、为国家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书呆子。所以我才提出了这种方式,更加公正、客观、全面地进行评选。”

  李辉抬起头望着已经走到他桌边的张叠山,拧着眉质疑道:“张老师,你这是要学着商鞅改革么?”

  张叠山微微一笑:“革一次,又未尝不可?”

  “张老师,那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报名呢?”

  “张老师,如果入选的人成绩不在前十名,会不会最终还是没希望啊?”

  “老师,互相推荐的时候是匿名还是公开提名啊?”

  “张老师,‘三好学生’会计入学生档案吗?高考能不能加分啊?”

  “张老师……”

  ……

  显然李辉打开了四班所有人的话匣子,这些绝大多数的沉默者终于被这一点点希望之光点燃。只要有可能,每个人都憧憬着变得更优秀,毫无疑问,这是人的本性。

  唯独沉默不语,埋头苦干的只有“竹林七贤”们。他们不愿耗费口舌,浪费时间在张叠山这种把戏上。

  呵呵,公投?

  张叠山亏你想的出!

  果然是新来的实习班主任,第一中可不是什么三中、完小。

  这里的规则从来只有一条,分数论成败!

  你就折腾吧!

  到时候你就知道,今天你的心血来潮不过是——耍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