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币制的思考
作者:静海流云      更新:2022-05-15 22:18      字数:2482
  本书已全部重新写,内容改动之大,完全等同于另开了一本新书,还希望各位兄弟朋友能够从头再看一次!

  ===============================================

  VIP章节将在明后天陆续解禁免费,所以,为了保护您的财产,本人不建议订阅VIP章节。

  ==========================================

  再把李世民的态度,以及自己的担心完完整整的告诉李承乾后。长孙无忌便直截了当,明白无误的要李承乾告诉他,他最近这段时间到底是在干什么?他又对币制有着怎样的想法。俨然是一副,今天不把事情弄个清清楚楚,绝不会像上次那样轻易离开的架势。

  其实,打从一开始李承乾就没有想过要对这件事情进行保密。只不过是他觉得,想要和这帮土老帽解释清楚自己这个现代人的想法,可能会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与其把时间都浪费在这个上面,还不如自己先干着,反正这些个东西这些政治家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不过,既然局势已经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李承乾也觉得是时候把自己的想法给说出来了。

  既然要说,那么光说给长孙无忌一个人听自然是没什么大用。所以李承乾干脆直接拉着长孙无忌一道,找到了李世民,准备当面向他陈述自己的观点。

  “父皇,自武德四年,皇爷爷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以来,我大唐一直实行的都是“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自我大唐开国以来,确实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然近些年来,随着我大唐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货币形态的过多,多币种间的比价问题严重扰乱了货币的正常流通,而且,绢帛作为货币体大物重、不便分割、难于运输储藏等缺点,使得民间并不愿意接受这种货币,百姓在交易中更愿意使用铜钱而非绢帛,已是难以更改的事实。”

  在进呈给李世民的奏折中,关于多元化的货币制度的弊端,有着更加详细的陈述,李承乾现在口述的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既然你认为“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有诸多的弊端,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那么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李世民确实堪称是一位雄才伟略的政治家,可是人无完人,至少在经济这个领域,李世民绝对可以说的上是一个门外汉。虽说李承乾也谈不上是什么经济学家,可是曾经作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的公民,对于经济的了解,又确实是李世民所无法比拟的。

  所以,当李承乾在奏折中,引用了诸多后世大家,尤其是马克思先生关于货币多元化的结论后。就算是李世民也不得开始正视,“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似乎确实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父皇,儿臣以为“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推行初衷,还是值得推崇的,“钱帛兼行”使得我大唐在商品交易时,既有单位价值较小的铜钱,从而较好地适应了小额商品交易的需要,又有单位价值较大的绢帛,为大额交易提供了便利,只不过这绢帛的种类太过庞杂,居然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丝织品,造成比价混乱,反而引发交易不变。”

  为了能够让李世民更加容易的明白自己的意思,李承乾并没有急于挑明自己的想法,而是先耐心的把绢帛作为货币,为什么不行详细的解释起来。

  “那么,你的意思是就像铜钱一样,从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这些丝织品中,只取出一种来作为绢帛,与铜钱一同在市场上流通,是这样吗?”李世民虽然不懂经济,可他毕竟是还一个非常聪明得人。所以就算李承乾还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李世民就已经猜测出了个大概。

  “父皇英明。”李世民这快就猜透了自己的想法,确实是出乎李承乾的预料,在短暂的惊讶过后,李承乾有些兴奋的接着说道:“不过,儿臣刚才已经说个,绢帛作为货币体大物重、不便分割、难于运输储藏,如此之多的缺点,并不适合承担货币的职责,按儿臣的想法,是想仿效官铸铜钱一样,使用锦绣绫罗等原来,加工纺织出一种大小、样式固定的法定货币来。”

  “你是想像铜钱一般,织造出一种绢钱来?可是这又和绢帛又有什么不同呢?”对于李承乾这种天马行空般的,李世民的思维方式确实有些跟不上趟、

  “呵呵,父皇是这样的...。”

  在李承乾的反复、详细的讲解下,李世民终于弄明白了李承乾的意图。

  原来,李承乾是打算仿效现世已被广为接受纸币的制度,在大唐帝国发行绢币。

  李承乾之所以会选择绢币而非纸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现在的大唐,纸张制造的成本要远远超过丝绸。而且,除了纸张的成文因素外,现在的雕版印刷技术,也同样不过关,如果贸然推行纸币的话,那么将很难做到防伪。

  所以,综合现有的实际情况,李承乾最终还是决定使用绢帛为原料,通过特殊的原材料搭配比例,独特的编织手法,相对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复杂的染色等诸多工艺加工,形成无法仿造,具有官方认可价值的绢币。

  “绢帛之所以能够作为货币,是因为她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绢帛的拥有者除了可以把它当做货币使用外,还可以用来制造衣裳等物,你现在想用很小的一块,几乎没有什么使用价值的绢帛来作为货币,百姓恐怕很难接受啊。”虽然明白了李承乾的想法,可李世民他还是无法相信,百姓真的会接受这种货币。

  “父皇的担心,其实也是儿臣所的担心,所以儿臣打算配合这次汇通天下,先发行少量的绢币用于替代现今市面上所流通的“飞钱”(类似于后世的银票),待那些富商门阀都接受了这种很难仿造的绢币的价值后,再正式使用绢币取代绢帛的货币地位,如此一来,遇到的阻力应该就会小上很多。”

  对于李世民的担心,李承乾自然是早就想好了对策,否则他也不敢就这么贸贸然的跑来做李世民的工作。所以,在李世民、李承乾,以及长孙无忌三人的反复研究和论证后,李世民终于初步接受了李承乾发行绢币的想法。

  不过,发行新的货币,哪怕暂时还不是市场流通性的货币,那也不是一件可以在轻易间,就能做出决断的事情。

  反正李承乾现在就发行绢币这件事,也还有不少的技术难题需要克服,所以,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供给李世民和诸大臣们细细琢磨和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