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青云条例,日新月异的武朝局势
作者:驴子太丑      更新:2022-05-15 22:26      字数:4459
  药田工程浩浩荡荡的开始了。

  而徐开并没因为工程交给他人之手,而闲下来。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

  他将自己山洞的地下三层,彻底改造成了炼器室。

  后山山谷中的药田,可以隔三差五的给他提供几株成材的仙药。

  毕竟六层仙药培植术,外加徐开加大元炁投入力度的加持下,也不是吃素的。

  揠苗助长稍有效用。

  平均下来,一天能给他提供大概120-180点左右的财富值。

  他决定近期再讲山谷中的药田规模,扩大一些。

  山洞前的空地。

  偶尔运气不错、欧皇附体的时候,会有新生的几株仙药冒出来。

  他等不及仙药品级晋升,完全成材。

  只能保证现有的仙药,能够得到继续培育和发育的空间,不被他注入到系统中。

  而新生的这些,除非是可以当做非常珍惜的仙药种进行二度培植的仙药。

  否则,就只能悲催的充当了徐开财富值的来源。

  一个星期大概也能给他提供200-500点财富值。

  这么算下来,一个星期积攒的财富值兑换的材料。

  可以打造3.5枚储物戒指。

  嗯,没错他就是个数据帝。

  但像储物戒指这种小型的仙器。

  一枚一枚打造的话,在炼制过程中会很吃力。

  越是精巧的仙器,打造出来的难度越大。

  尤其是塑形的时候,徐开经常掌握不好形状的构成。

  器阵的刻画也经常会失败。

  像第一次那种,塑形成功之后,器阵还一次性刻画成功的,毕竟是少数。

  只能说运气不错。

  但他之后的炼器过程,可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针对同一仙器或是灵器来说,最多只能刻画三次器阵。

  三次如果没有刻画完全,原仙器或灵器就会直接报废。

  再也无法刻画器阵。

  对于储物戒指这种,比较简单的仙器来说。

  只需要刻画成功一道器阵就好了。

  也就是说,他有三次刻画阵图的机会。

  失败了两次也没什么,还有成功的机会。

  算是制作难度非常之简单的一种。

  毕竟品级在那摆着呢。

  这是最低级的仙器。

  但是。

  以后,徐开要炼制高品级仙器的时候。

  有的仙器,同一个仙器上面,就需要刻画三种极其复杂的器阵。

  每一个器阵的复杂程度……

  都不亚于,一次性刻画上万枚低级储物戒指器阵的集合。

  而需要三个器阵,也就意味着三次刻画机会都得做到尽善尽美,一丝不差。

  一点失误都不能有。

  因为一失败,仙器就会变成一坨废铁。

  哦,说废铁有点过分了。

  原器件毕竟都是各类珍稀仙器材料炼制出来的,还是有一定的威力的。

  但绝对与成品谬之千里。

  所以器阵师在从前的天庭来说,还是非常吃香的一种职业。

  而徐开作为这个世界硕果仅存的,通晓器阵知识的人。

  务必要做到求精求稳。

  因为仙器材料的匮乏,留给他进行尝试的机会并不会特别多。

  他需要用有限的机会,来弥补自身经验上的不足。

  所以一般,每次刻画失败,他都不会紧接着进行下一次的刻画。

  都会停下来一段时间,思考自己究竟错误在哪里。

  然后吸取教训,争取下次不会再犯。

  如此这般……

  仅仅报废了一枚戒指。

  储物戒指的器阵刻画就已经趋近于完美了。

  之后再制造储物戒指,器阵刻画就越发的得心应手。

  而器阵问题解决之后。

  还需要完善的,就是塑形了。

  总不能还是制造出自己都嫌弃的样子吧……

  言而总之。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待在山洞里。

  偶尔听一听外界传来的药田工程的进展,还有一些大新闻。

  或是指导三个徒弟的修行进度。

  看起来不声不响,生活异常平静。

  ……

  这个时代。

  正是各类新闻层出不穷,各种新生事物不断爆发、出现的时代。

  某位伟人说过。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它拥有万般可能性。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正因为它存在各种可能性,所以带来了数不清的不确定性。

  诸如:

  哪哪哪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特殊觉醒者。

  觉醒局又有了哪些突破。

  亦或者修仙部的全国招生开始之类的。

  这样的新闻。

  每天都变着花样的见报、上头条。

  各个网络平台上面,热度榜长期霸榜的都是此类消息。

  而从前在媒体界最吃香的娱乐新闻,反而不再那么的吃香了。

  人类迅速从娱乐至死的时代,演变成了大道必争的时代。

  这无疑是佛系社会向自强社会的进展。

  是一种跨越式的进步。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外界大众早已经普遍接受了修仙和觉醒的事情。

  修仙一途和觉醒一途也早都将中心目光,聚焦在了学生身上。

  毕竟学生才是最有力的基础发展群体。

  早在灵气复苏开始初期。

  修仙部就想要在学生群体中,抢占先机。

  所以向上面要下来一些z策。

  设定计划。

  首先是在全国范围的省重点小学、初中、高中先后开展“修仙班”。

  挑选灵根最为出众的学生。

  在每天傍晚多加一节晚课的时间,普及修仙知识。

  然后随着灵根测试变得寻常化后。

  渐渐普及向市重点,县城,乃至全国每一所学校。

  但是这个计划在初期只是计划而已。

  设想是美好的。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发展并不那么顺利。

  因为后来觉醒局横空出世,觉醒者的数量激增。

  觉醒局自然不甘示弱,不可能让修仙部霸占着生源。

  所以同样给上面施加压力,向上面索求。

  一些省重点也开始尝试着加入“觉醒班”。

  将所有灵根出众、以及通过大数据推测最可能觉醒异能的学生,也纳入了其中。

  于是乎晚上又多了一节课……

  就算武朝上层愿意看到这种群魔乱舞的景象,学生们也不愿意啊?

  一天多出两节课来,这特么是多蛋疼的一件事情?

  本来课就多,学生们当时就特么尿了。

  怨声载道的一片。

  各种各样的举报信就跟雪片一样的传上来……

  更何况武朝上层本来也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

  头疼不已。

  事实证明。

  就算修仙、觉醒这种近乎于神话的东西,真正进入到生活中。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学习、去尝试。

  去耗费自己大量的时间下苦工。

  尽管从前有些人说着:

  “学习有什么意思?要是我也能跟小说里说的,去修仙就好了!”

  “觉醒异能是件多爽的事情,我喜欢的不得了……学什么习?!不学!”

  但后来就可能演变成:

  “救救孩子吧,我想回去学习。”

  “学习已经够累了,我为什么要学修仙,为什么要学觉醒知识?”

  “我特么就是嘴贱才说想学这种破东西!太累了!累死了!”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吃到葡萄了,发现葡萄是真特么酸……

  不过也有人乐此不疲,喜欢接受新的知识。

  对这些新颖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每天无怨无悔的刻苦努力着。

  尤其是那些对学习本身没有大兴趣,更学不会学不懂的人……

  简直是发现了新大陆。

  因为这将是他们未来,除了学习以外的另一条出路。

  修仙觉醒占其一,也能在未来社会上拥有其一席之地。

  大体来说局面不算太坏。

  可即便这样。

  武朝上层也发现了,觉醒班和修仙班就算可以开,也不可能全开。

  而当时武朝的情况是,觉醒不太可能舍弃。

  因为觉醒意味着潮流、乃至主流。

  而修仙,就算想舍弃也舍弃不了了。

  因为第三方,古武道协会已经有冒头的迹象了。

  三足鼎立将成。

  这个时候无论舍弃哪一个,都会对武朝格局造成大洗牌。

  一个不好,也许会在国内搞出什么不利于发展的巨大影响。

  而且安仙大建设的轰轰烈烈……

  所以武朝不敢对任何一方进行压制。

  最后权衡利弊。

  只能咬紧牙关,将蛋糕分到底。

  一分为三。

  全都保留,不被舍弃。

  大概在两年前。

  上层的教育策略终于确定。

  从全国省重点学校开始实施。

  而后面向全国。

  这一次的策略计划。

  不只是面对那些资质好的,而是面向所有学生。

  修仙班,觉醒班,武道班。

  三者凭兴趣任选其一。

  对其基础知识进行学习。

  小学,初中,高中。

  逐步渗透。

  至于一些紧跟时代的、先进的大学。

  三班都被立入了非必修课程。

  可以进行选修,但没有学分。

  全看个人兴趣。

  另外。

  在一些重点大学、全国知名大学中,有这样一条声明。

  三班其中之一学满一学年,将有机会直接选入该部门。

  这个声明被民众们称之为“青云条例”。

  意思就是。

  只要有这个声明在的学校,就有助你青云直上的可能性。

  举个例子。

  比如你是发布了青云条例的某大学的学生。

  你选择了修仙班这个非必修课程,学了一学年。

  那么你的个人信息。

  就会通过数据共享,直接录入到修仙部的资料馆。

  可以供修仙部内部审查评定。

  如果达到修仙部内部的某些要求、标准。(这个具体标准并不对外透露。)

  那就有可能被直接选入修仙部,作为炼气士后备役。

  甚至还有可能直接进入安仙大学习。

  觉醒局和古武道协会也是同理。

  这是对大学生来说的。

  至于中小学生,则要宽泛一些。

  随着教学方针的普及化。

  从去年开始。

  中小学生在中考、高考之前。

  学习过三班之一,并满一学年的。

  就都有可能在中考、高考后接到三方任意一方的录取通知。

  据网上流传的一些信息说。

  武朝近期有推行中高考改化的意思。

  全面革新中高考的模式。

  在现有科考之上,加入修仙考、觉醒考、武科考。

  目前还属于零散的消息,并没有实际通告。

  但在一些有心人看来,这应该不是捕风捉影的事情。

  很有付诸实践的可能。

  但由于中高考涉及面太广,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太多了。

  牵一发动全身。

  毕竟国内的科举考试的历史,可以向上追溯到隋朝时期。

  这种固有的考试模式,想要推翻,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到的。

  所以。

  新型科考,在近期不可能实现,需要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可,这是机会。

  大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