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方案(2)
作者:王冠波 姬春晖      更新:2022-05-16 06:03      字数:3790
  范文针对会议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繁复、细致的安排。特别是“会务分工”充分体现出方案的繁复性和明确性。首先,把会议工作人员细分为三组;其次,分别对材料后勤组、组织组的工作再次进行了细致划分,特别是后勤组,对其工作人员在会前、会中和会后的具体工作都做了细致的安排。

  范文的语言十分明确,没有使用任何模糊词,用的都是明确、精准的语言。会议的时间、地点,小组中由谁负责,组员多少人,都有明确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方案语言的明确性特点。

  范文解析三:

  ××股份有限公司首届职工运动会总体方案

  一、运动会目的

  进一步活跃公司员工的文化生活,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激发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发展创业的激情。

  二、运动会主题

  积极进取、勇创一流

  三、大会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大会组织委员会名单

  主任:×××

  副主任:×××、×××

  总裁判:×××

  委员: ×××、×××、×××

  (二)大会仲裁委员会

  1.人员名单

  主任:×××

  委员:×××、×××

  2.职责

  处理各种书面抗议及申诉,终审裁决竞赛纠纷;对规则和规程未曾涉及的问题作出裁决;对比赛中遇到的突发的情况,在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向主裁判提出改进意见。

  (三)大会资格审查组

  1.人员名单

  主任:×××

  委员:×××、×××、×××

  2.职责

  负责运动员参赛资格审查工作。

  (四)组委会办事机构及成员名单、成员职责

  1.活动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大会开、闭幕式策划、筹备、组织、彩排活动;负责运动会经费预算,印制奖状,购置奖品。

  2.竞赛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运动员报名事宜,编制运动会秩序册;准备比赛使用的各类表格,收集、统计各部(组)的记录,安排比赛器材;培训运动会各项目裁判员;处理竞赛过程中有关技术性突发事件。

  3.宣传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运动会标、横幅及运动环境布置;审核开、闭幕式演出节目;负责运动会摄影、摄像工作;运动会宣传报道工作。

  4.裁判组

  组长:×××

  成员:×××、×××、×××

  职责:维护赛场上的公正公平,保证各竞赛项目按规程顺利完成。

  5.后勤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运动会所需物资的采购、供应;准备参赛人员及出席运动会领导伙食和现场饮品;负责运动会进行中伤病员的急救、护理等医务工作;负责运动会期间安全保卫工作及竞赛过程中秩序的维护。

  四、运动会时间、地点

  拟定于××月××日至××日在××体育场

  五、比赛项目(略)

  六、比赛方法

  见附件

  七、参赛单位

  各办公室成为独立代表队。

  八、运动会程序

  1.开幕式

  2.各项目按照流程表比赛

  3.闭幕式

  九、奖励方法(略)

  附件:

  1.××股份有限公司首届职工运动会总章程

  2.××股份有限公司首届职工运动会单项规程

  点评

  范文《××股份有限公司首届职工运动会总体方案》是一篇总体方案。总体方案一般是围绕某个事项,对其实施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的工作做出总体的预测安排,一般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这点从范文中可以看出:短短一篇方案,却围绕召开运动会九个方面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安排,而且安排的过程非常详细具体。

  范文的第三部分完美地体现了方案的繁复性和指导性特征。其中把筹备、举行运动会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做了分组,详细列出人员名单,使工作人员都可以详细地掌握自己的工作内容,促进运动会的顺利进行。

  经验分享

  写好方案是写作计划性公文时比较难做到的,因为方案的写作不仅仅涉及文字表达,还涉及具体事项的组织和安排问题,影响长期计划或者规划的实施效果。方案制定者必须拥有长远眼光和领导魄力才能使方案符合相关计划或者规划的方向。

  首先,制定者必须分清这个方案的内容属于哪一类,适合用什么样的语气、态度和结构方式来写。其次,再结合计划或者规划的任务、方向等,制订具体方案中的工作细节和要求。

  方案比规划和计划更加单纯、具体,完成的时限性更强,所以内容上要比前两者更具体、详细和深入。

  第五编

  记事性公文

  写作要领

  写作要领

  记事性公文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所使用的,用于记录重要事项或者传达最新事件动态时所使用的叙议结合的公文,主要包括简报、消息和大事记三种。

  记事性公文一般产生于机关、单位或团体的具体事务中,与机关、单位或团体的日常工作和中心工作联系紧密。所以记事性公文的写作目的非常明确,针对性很强,并且有特定的传播范围,一般在本机关、单位或团体内部传阅,或报送有关的上级机关,有些则可以对社会公开。

  同行政公文相比,记事性公文没有严格的制发程序,一般不能单独成为正式的文件,因而不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行政指导性,也没有执行的强制性。记事性公文的作者也没有严格的限定,集体、组织和个人都可能成为其作者。

  一、特点

  记事性公文旨在传递信息、说明情况、交流经验、处理公务及解决实际问题等,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客观性

  记事性公文存在的目的就是记录事实,因此内容上具有客观性。事物的本来面目、客观的实际情况是记事性公文的写作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对客观情况进行恰当的概括或者分析来写作,绝不能凭个人的主观臆断或虚构的事实来写作。

  2.专题性

  记事性公文和其他类型的公文比较,更偏重于反映和处理专题性的事务,综合性比较弱。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是就某专门问题或者新发生的事件进行总结、深入调查和汇集信息来制作简报、大事记;消息则是专于一事的深入反映情况或发掘问题。

  3.及时性

  发布记事性公文要及时。记事性公文的内容侧重对最新的事件、知识、经验和意图的转达和传播,其中的问题、经验若是带有普遍性,传播开来,便会对其他机关或其他单位、团体产生启发作用。因此,要求发布迅速及时,让行文对象以最快的速度查知此事,而做出相应的反应。

  4. 实效性

  记事性公文的内容具有时效性。记事性公文是直接用来记录最新事件的,要注意实用,讲求效率。为此,记事性公文从主旨的确立到材料的选择都必须切合实际讲求效率。

  二、结构

  记事性公文没有国家明文规定的固定格式结构,写作起来比较灵活,用合理的结构准确、完整、有条理地表达出内容即可。

  记事性公文最重要的是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一般采用纵向式的结构写作,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结构或者纵向历史发展历程来架构内容。特别是大事记,一般都是采用纵向结构行文。但是在实际写作中,有些特殊的事件需要横向结构行文,以便对同时期内的事情、问题进行比较和区分。

  记事性公文的结构要严密,各部分要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旨或者主题;部分和部分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也不能不相关联,也就是公文从内容到结构都要严密周全,避免因遗漏内容而表达不全。比如,写一篇大事记,要把这件事的历史发展方向表现在其中,中间不能有断层。

  三、撰写要求

  记事性公文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一些领域内最新的事件做报道和沟通,主要有三个撰写要求。

  第一,及时、客观地对新事件做了解和通报,便于沟通情况,联系工作。在工作的开展中,有许多事件需要有关机关、单位或团体共同了解,协同解决,消息、简报作为这种信息载体从而起到沟通情况的作用。

  第二,公文还要集中、详尽地反映情况,说明问题,一篇公文中不能同时反映几个事件相关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上下级或者平级不同机关、单位或团体之间及时地综合有关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第三,记事性公文要通过反映客观事件的发展形势,来介绍经验、预测事物发展方向或者揭露时弊,这样可以使公文起到统一认识,提高行文对象工作热情的作用。

  四、写作经验

  记事性公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写作记事性公文时要注意叙议结合

  写作记事性公文一般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地叙述事实。记事性公文不追求写得曲折波澜,只求平直地叙述清楚事件主旨。有的记事性公文还要对调查材料中得出的结论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但这种议论是画龙点睛式的,点到即止,无需展开论述或论证。聪明的作者甚至可以将自己的评论观点寓于描述事实的文字之中,用事实说话,不另外表述议论内容。

  2.材料的真实性是记事性公文写作的“生命”

  记事性公文是向上级机关和有关机关、单位或团体或者社会大众传递信息、报告情况和揭示问题的。上级机关将依据这些信息、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大众依公文内容认识、了解已发生的历史事实,或把握事件的动向。因此,写作中一定要保证公文中的材料真实可靠。

  3.记事性公文选用的材料还有具有新颖性

  那些缺乏新意、尽人皆知的事件或过时的信息,都不应该作为记事性公文的写作内容。记事性公文所反映的问题、经验、观点或信息,只有具有新意,才能吸引行文对象的注意力,给予启发、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