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丰腴之地
作者:右边幸福      更新:2022-04-24 08:01      字数:3303
  各种威逼利诱,王纯悟终于知道两封信件内容。

  王纯悟原本怀疑是张新故意栽赃陷害,现在,他百分百肯定,这两封信不是张新栽赃。

  张新真的只是在履行锦衣卫职责,为大明朝考虑,没有私心。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全部基于两封信件内容。

  第一封:明朝简介

  明皇沉迷于女人,生活极尽奢侈,派太监四处敛财。

  官员贪腐成风,朝党相互倾扎。

  国内民变四起,饥荒不断。

  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

  ....

  近千字内容,分成四个部分讲解,几乎将大明朝底裤扒干净。

  第二封:逐步蚕食濠镜澳计划。

  继续使用行贿官员办法,争取早日可以在濠镜澳内修筑城墙和炮台。

  铸枪、铸炮、存粮、移民,提前准备;剩下只需交给时间,明朝便会分崩离析,那时便是我们完全占领濠镜澳的机会。

  ....

  扬扬撒撒又是一千多字,内容是如何占领濠镜澳。

  两封信件内容,听完翻译王纯悟居然一点都不震惊,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事实。

  但是,有些事实并不为外人所知,比如万历皇帝喜欢好色这些只有极少数大臣知道。

  也就省级三司衙门的里的几个大佬知道,像张新这类屯田总旗,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这么机密的事情。

  所以栽赃嫌疑直接排除。

  那么,夷人造反、想要窃取濠镜澳这件事情是真的!!!

  不仅如此,夷人还得到一些封疆大吏的支持,否则不知道如此许多信息。

  现在‘球’在王纯悟手里,他会怎么办?

  张新返回营地后,也在思考王纯悟看到信件后会做何选择,并根据他的不同选择,做出不同应对办法。

  一,假如王纯悟已经被费尔南多收买,选择沉默不报。

  自己的选择比较简单粗暴,让万历皇帝换一个人过来。

  二,假如王纯悟上报,万历皇帝震怒,派兵清缴夷人。

  自己要做的是躲在后面捡漏,比如一些优秀的夷人工匠。

  三,王纯悟上报给他的干爹王安。

  王安在万历皇帝身边服侍40年,历史上说这货比较贪财,胆子很大,他会做出什么选择,张新暂时猜不到。

  但是,千算万算没算到,王纯悟即没有瞒报,也没有上报王安或万历帝皇,而是把情报送给两广总督张同鸣。

  当前大明朝只有十六位总督,个个都是封疆大吏,正一品高官。

  可以理解为高官+,管的面积大,官佚高,凌驾于省级三司衙门之上。

  张同鸣收到情报,第一反应是脸红,臊的慌。

  因为他也是葡夷人的行贿对像之一,情报里的说大明朝官员贪腐成风,这话一点都不假,

  万历四十二年,也就是1614年,广州军民反夷呼声非常高,群情激愤。

  更是喊出‘议者有谓,必尽驱逐,须大兵临之,以弭外忧;有谓濠境内,不容盘踞,照旧移出浪白外洋就船贸易,以消内患。’

  眼看就要大兵压境,就在这时葡人找到张鸣,送来的银子多到他无法拒绝。

  于是驱逐葡离澳,这件事情就被压了下来。

  但是,虽未驱逐,张鸣当时却加强了对濠镜澳葡夷的压制和管理。

  不压不行,民愤难抑。

  然,万万没想到,才过去三年,夷人又开始变的不安份,这里得感谢王纯悟,没人知道两人是私下很要好的朋友关系。

  这些情报要是送到京城,那怕皇帝昏溃无能,也会被彻底引爆吧?

  不能让皇帝知道,又得打压葡夷,不打压不行,情报里葡夷几乎把大明朝,上到皇帝,下到大臣都骂了一遍。

  念及于此,张同鸣心生一计!

  狮子村。

  山清水秀,平静而美好的地方,陈晴儿正在山坳里仔细观察赵进、黄忠等人,日复一日制造的‘蒸汽机’。

  “这东西就是新哥想要的铁牛吗?”

  炎热的铁匠铺里,赵进额头布满密汗,恭敬回答道,“陈小姐,这就是公子想要的铁牛,以前不了解,亲手把它制造出来,才明白,这东西堪称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

  “会不会夸张?”陈晴好奇。

  “不夸张。”赵进解释道,“用公子的话说,拥有它,等于拥有全天下。”

  “好吧,”陈晴儿接受,“接下去做什么?”

  “按公子吩咐,蒸汽机研制成功,接下去开始制造白糖。”

  陈晴儿发现,在山坳里干活的人,都是她新哥的铁杆支持者。

  比如,公子要求,公子吩咐,公子以为、公子希望...好像行走的傀儡?

  这时陈晴儿的母亲冯氏找过来,“晴儿,快跟我回村,你爹要出远门。”

  原来,张四九接到上级任务,傍晚之前到达莲花茎关外集合。

  因为一个总旗已经调走,余下还有一个总旗五十三人,这次也要进入濠镜澳。

  陈晴儿欢呼一声,因为她一直想去看她的新哥,可是老爹不同意,担心男女之间干柴烈火,发生什么不该发生的事情。

  现在陈左也被调去濠镜澳,那她也可以跟着一起去。

  傍晚,张四九带着一个总旗五十三人,外加一个随军女家属,来到莲花茎关口。

  到地方张四九才发现,童守义名下的千户所锦衣卫居然全都在这里集合。

  他的上司童守义本人,双手后背,正立于正前方。

  又等约半个时辰,最后一个百户带着手下一百多人赶到。

  童守义这一刻有点诗仙李白的意思,别人都是制服,唯他一席灰色长袍加身,看上去又瘦又小,身姿却异常挺拔,眼睛深遂如星空。

  “列队!肃静!”

  童守义虽然瘦小,声音却颇为洪亮。

  待队伍站立整齐后,童守义站在莲花茎关卡前,开始他的训话。

  “以后我们会常驻濠镜澳-望洋山,恢复日常训练,并严格持行锦衣卫日常条例。”话到这里童守义停顿一秒。

  “过去你们做过什么,我既往不咎,但进入濠镜澳之后,如果有人及其家属,胆敢收受任何贿赂,价值超过一两白银,鞭三十;受贿六十两白银,仗毙。”

  “....”

  童守义话音落下,一些人眼神频频交流,不知在传递什么信息。

  “通关吧。”

  说话时童守义让开身边,他身后就是已经敞开的莲花茎关卡。

  目送近千锦衣卫通过,这是守军们第一次见,有点壮观。

  不仅是小兵第一次见,莲花茎参将(类似旅长)也是第一次见。

  “童千户,”莲花茎参将熊本事走过来朝童守义抱抱拳,表情哭笑不得问:“上面把你派过来是什么意思?”

  熊本事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有一个故事。

  有次童守义的上司,卫所指挥使(下辖5个千户)去找他喝酒,到了地方,就找最大的宅子敲门,敲错门。

  再敲一家,又敲错门。

  再敲,也不是。

  最后,他来到三间土坯茅草屋前,打量一身粗布衣,犹如老农民的童守义,卫指挥使怀疑人生问:“怎会如此?”

  童守义答:“家里太穷。”

  明太祖是农民出身,所以他制定的官员俸禄很低,像童守义这样的正五品,月粮16石,大概等于是1500公斤。

  看着还可以,花销却很大。

  比如,堂堂一个千户,总需要有一跑腿吧。

  还有,千户所衙门要有人看门,要有人做饭,要有人端茶倒水,还要养个师爷吧?

  这些都是最基本配置,都需要他的月粮来养。

  不仅如此,就这点俸禄还打折。

  16石大米,实际只发8石,另外8石发宝钞!

  原来十惯钞票能换到一石米,现在需要三十惯才能换到一石米。

  也就是说,钞票不变,童守义买到的大米却整整少了三分之一,从8石变成2.5石。

  8+2.5,一个月俸禄仅10.5石大米。

  还要养一帮人,可想而知,他住的情况有多惨。

  这个世界很糟糕,但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两个海瑞,坚决不拿一分不属于自己的钱,为人刚正不阿,活的底气十足。

  所以,如同张四九在百户里混的最惨,童守义在同一个卫所五名千户中,同样也混的最惨。

  回头看,张四九之所以能升这么快,并不是什么救命之恩,而是童守义在张四九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所以参将熊本事才会问,“老兄,为什么是你?”

  他十分不解,那些老爷们为什么把这么一块石头,派来这油水丰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