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挑着孩子卖豆腐
作者:地瓜肚子      更新:2022-05-18 00:54      字数:2632
  红霞开始上小学了。

  白家庄村部隔壁,就是村里的小学校。

  一排十几间的土坯房子,里面垒着水泥板课桌,孩子们一边上学,一边还要回家帮大人干农活。

  红霞上了学,王雪可少了一个大帮手,而且晓峰还小,没人照看,大龙成天疯玩,不着家,也不敢把晓峰让他给照看。

  怎么办呢?

  干脆,挑着晓峰一起去卖豆腐吧!

  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地上的积雪一尺多厚。王雪一大早,挑着豆腐挑子出发了。

  豆腐挑子的一头,是两板冒着热气的豆腐,另一头的竹筐里,一块石头上面,是正在熟睡的儿子,晓峰;

  因为晓峰太瘦小,不够分量,只能加一块石头,才能和两板豆腐差不多重。王雪深一脚浅一脚的,艰难地走在通往公社驻地的小道上。

  竹筐里的晓峰,刚刚一岁半,脸被冻得红里透紫,小手也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的。终于到了公社驻地,王雪开始大街小巷地吆喝起来。

  “热豆腐喽!”

  “焦干的热豆腐!”

  公社驻地,很多人们,都认识了王雪,也都买过王雪的豆腐吃。这么恶劣的天气,看见王雪这女人,竟然挑着个孩子出来卖豆腐,皆不由得议论起来。

  “这个卖豆腐的女人心真狠呐!”

  “孩子这么小带出来干嘛呢?”

  “这真是,要钱不要命啦啊!”

  “真作践,看来孩子不是亲生的吧!”

  “唉,人家的苦处,你们咋知道啊?”

  ······

  王雪听见一众的议论声音,强忍着泪水,担起挑子,向拐角走去,拐过没人的墙角,再也忍不住委屈的眼泪了。

  掉眼泪有啥用啊?改变不了现状呢!还是继续吆喝吧。

  “热豆腐喽····”

  王雪含着泪水,继续走街串巷,拼命地吆喝着。

  有时候,晓峰会走一路哭一路,有时候,晓峰会走一路睡一路;哭是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而哭,睡是因为,再也没有力气哭了,才会昏昏沉沉地睡觉。

  晓峰一岁半的孩子,瘦的皮包骨头,比同龄的孩子要轻许多斤两。多少年以后,晓峰只有一米六多的身高,总是埋怨娘,自己小的时候,没能给打好基础,比哥哥大龙矮上一头多。

  每次推磨,磨豆汁的时候,晓峰都是跟着石磨转圈,也是乐此不疲的,哭啊哭。屋后的邻居,李永久大爷,听见晓峰的哭声,总是会过来问一句:

  “晓峰啊,你老是哭个啥呢?”

  “俺···俺哭···是在干活的!”晓峰稚嫩的回答着。

  于是,后来李永久大爷,听见了晓峰的哭闹声,又赶忙跑过来道:

  “哈哈,晓峰啊,你这是在干活了吧!”

  晓峰一直到了两岁多,才不肯哭了。后来,王雪找到了原因,这孩子不能吃地瓜和地瓜干子,一吃就反胃;一岁多的时候,硬给他吃地瓜,也吃不进去,肚子饿的,就会一直哭个不停。

  不像人家晓峰的哥哥大龙,人家是地瓜肚子,顿顿吃地瓜都不嫌烦,三碗地瓜吃下去,能撑大半天呢。

  可是,大龙就不敢吃肉,吃了肉就拉稀,而且拉得非常厉害。后来,王雪才知道了原因,这孩子一年到头的,吃不上肉,肚子里挂不住荤腥,肠胃不吸收,只能吃粗茶淡饭的命啊。

  村里终于给李永年,在村东头,批了一块宅基地。四间屋的宽度,距离大街也不远。王雪让李永年去砖厂,买来了三拖拉机的红砖,又从石头塘,买来了几拖拉机的红石头,全部堆在宅基地里,好准备着盖红砖瓦房。

  家里喂养的三头大肥猪,一头都有二百多斤了,再有几个月就能出栏了。王雪喂猪的时候,瞅着三头猪,就像瞅见了大把的钞票一样的高兴。

  秋天来了,地里的庄稼成熟了。

  白家庄的村民们,开始提前准备好家什,要在秋收里大干一场了。

  今年的庄稼长得出奇的好。金黄的大豆饱成饱成的;玉米棒子裂开着嘴,笑开了花;谷子和高粱,坠弯了腰;刨开的地瓜,满地都是······

  社员们一个劲的干呀,脸上都充满了笑容。因为大丰收了,挨饿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少了。

  孩子们就更忙活了。

  大龙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拿着?头和篮子,在生产队收完了秋的地里面,捡拾着拉下的地瓜和花生,一天下来,可是捡拾不少呢!

  每次用?头,刨出来一个大地瓜,大龙就会激动地像是捡到了宝贝一样。

  “狗蛋,你捡了多少了?”大龙问远处,跟自己一般大的狗蛋。

  “大龙,俺捡了不少,赶紧过来,这片地里真多啊!”狗蛋在地瓜地里大声喊着。他这一嗓子,可不得了,周围的二孩、三果、还有三八戒,都跑了过去。

  大龙一看,自己再过去,那片地就抢不到啥了,干脆还是老老实实,在自己这片地里慢慢地捡吧。

  中午,孩子们饿了,这可难不倒他们。

  大龙他们几个很要好的孩子,找了个支沟,扒了一个简易的洞,作为生火的炉灶;拾来干柴,点着了火,等烧了许多灰以后,将地瓜埋入灰火中,上面继续烧火;

  过了半个时辰后,扒开灰火,拿出烧的表面发黑的热地瓜,去掉表面的地瓜皮,金黄喷香的烧地瓜出炉了!孩子们吃的又香又甜,抹了一脸的灰尘,添了一脸的欢笑。

  生产队里收秋,有心的人,会故意在地里拉下一些粮食,好让那些困难的家庭,通过自己的劳动,合法的得到一些意外之喜,来贴补家用。

  一个秋收下来,红霞和大龙,在地里捡拾了不少的粮食,王雪为了奖励孩子,就会给孩子们做鸡蛋汤喝。那放了葱花和姜末的鸡蛋汤,真好喝,让大龙一辈子都忘不了。

  秋收完了,红霞和大龙就开始四处的捡拾柴草,准备好过冬的时候生火用。

  红霞和大龙,每人一个耙草的大耙子,走在路边,耙一些枯叶,走在支沟,耙一些枯草。一天下来,能耙好几大筐的柴草呢。

  “姐姐,一个钱包!”大龙在路边上,发现了一个钱包。

  “大龙,给俺瞧瞧,哎呀,里面有三十多块呢!”红霞数着钱包里的钱。

  “大龙,什么东西?拿过来!”村里的李永才媳妇,也在附近拾柴禾,看见大龙捡了个好东西,赶忙走了过来。

  “俺捡了个钱包····”大龙是个实诚孩子。

  “哎呀,这钱包是俺的,拿来!”李永才媳妇命令道。

  “真是你的钱包?你知道里面有多少钱吗?”还是红霞聪明。

  “这····俺的钱包俺认识,有多少钱,俺记不清了,别想耍赖,拿来吧!”李永才媳妇,一把从红霞手里夺过了钱包,立马跑了。

  “姐,她大人欺负小孩,不是人!”大龙圆睁着双眼,愤怒道。

  “大龙,回家告诉娘去!”红霞委屈的和大龙,赶紧向家里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