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徘徊黄浦江
作者:地瓜肚子      更新:2022-05-18 00:58      字数:2578
  三月的天气,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此时本来是各大品牌忙着招商,忙着寻找开发货品的时候,但是今年,却是与往年截然的不同。

  上海天之云公司,因为老总韩飞不幸去世,公司随之也倒闭了;上海小雪人公司,本来也是和天之云公司,差不多规模的内衣公司,如今也是库存积压严重,面临倒闭关门。

  还有几个比较有规模的内衣公司,也都是苟延残喘,债台高筑,面临着被清算,被银行方起诉查封的局面。

  比如南极和北极这样的大品牌,虽然也是库存积压几千万,但是他们毕竟家大业大,抗风险能力强一些,还没到那种倒闭关门的地步。

  义乌的许多生产厂家,因为在内衣上面吃了大亏,很多都开始转行做别的产品了。一时之间,内衣行业大洗牌,哀鸿遍野,一片风声鹤虐。

  今年的全针会上,人流非常稀少,著名厂家参展的也很少,会场上,一些快餐公司的盒饭,往年都要十五元或者二十元一份,如今都堆积在那里,即使十块钱也没有多少人光顾。

  李大龙来到全针会现场,四处看了看,只有可怜的一个内衣馆,往年兴盛的时候,都要三个内衣馆。

  并没有见到,一些全国各地的老客户和老朋友过来参会,李大龙也便索然无味的打道回府了。

  李大龙将公司里的几个业务员,都打发走了,实在是没有钱发工资了,甚至两个会计人员,最后也被李大龙给辞退了。

  员工们也都比较理解公司的难处,知道今年的生意不好做,能看出来李大龙的艰难之处,也都非常善解人意,都默默地离开了。

  李大龙和王强两个人,在偌大的,空荡荡的公司内,感到非常的难熬,每天都是前来要债的厂家代表。

  楼下的小牛公司,日子也不好过,程晓牛老总因为一时着急,竟然在一天早晨,脑出血,出现昏迷状况,住进医院里了。

  李大龙买了一些营养品和水果,来到上海华山医院,看望程晓牛,毕竟相识一场,虽然是程晓牛去年在关键的时候,摆了李大龙一道,但是事情都过去了,李大龙也并没放在心上。

  李大龙觉得,去年程晓牛出尔反尔,使自己的生意出现了断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程晓牛的不仁不义,同时也救了李大龙。

  如果是按照之前和程晓牛商定的,支持李大龙一千多万的货品的话,那么下面的客户退货率就会升高很多,而且货款也不会很及时的回来。

  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候,就要顺其自然,不要太过强求,要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做事情。

  来到华山医院,只见程晓牛,已经被及时的抢救过来了,脑子里面的血液,被打了个微创,放出了一些,只是还有残留的血液,需要身体慢慢的吸收。

  程晓牛鼻子上插着氧气管,身上打着点滴,肥硕臃肿的身体,占据着整个病床,眼睛无神地看着眼前的李大龙。

  “兄弟,你来啦。”程晓牛有气无力的说着。

  “程总,别担心,好好养病。”李大龙小声的说道。

  “兄弟,去年老哥哥失言了,对不住你,其实我的情况,非常的严峻呢。”程晓牛眼睛里流出了眼泪。

  “程总,不要说了,都过去了。”李大龙之前对程晓牛,还有一肚子的怨言,如今看到他如此境况,所以的怨言和委屈,也便烟消云散了。

  “唉,去年的时候,我失去了一大半的订单,差点就倒闭了,今年更加严峻,债台高筑啊!”程晓牛说着,眼泪止不住的流着,像一个垂垂老人,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程总,钱财乃身外之物,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不要难过了。”李大龙劝别人的时候,同时也是在劝着自己。

  离开了华山医院,李大龙让王强开车,自己坐在车上,闭上眼睛,开始考虑下一步,该如何进行。

  来到上海,快三年了,竟然将生意做得一塌糊涂,而且还欠了不少的货款,李大龙感到自己非常的失败。

  虽说是大行情导致了自己亏损,但是从细节考虑,李大龙自己也是难辞其咎,没能提前预判市场的风险,而是一味地争强好胜,好大喜功。

  “王强,咱们去外滩转一转。”李大龙说道。

  “好的,李总。”王强已经是二十岁的小伙子了,跟了李大龙已经五六年了,做事情比较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王强,你觉得咱们,还有在上海继续坚持的必要吗?”李大龙闭着眼睛问道。

  “李总,虽然是在上海比较的艰难,但是如果真要撤回鲁东,实在是可惜了。”王强竟然有自己的判断力。

  “嗯,不错,咱们从下面,一步跨到上海来,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如今说要返回去,的确是很可惜。”李大龙也是心有不舍。

  “俺觉得,在上海保留一个公司,最多保留一间办公室,费用控制在一年几万块钱,然后将产品全力以赴地在鲁东省销售,这样比较好。”王强虽然没干过业务,但是每天跟着李大龙,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说得好,王强,你可以担当重任了。”李大龙比较欣慰。

  “俺只是说的很肤浅,最终还是看李总的决定。”王强说道。

  “俺现在也是进退两难,在上海,光是有品牌,还不行,没有生产环节,将来肯定没有竞争力。如果要是撤到义乌去怎么样?”李大龙最近在考虑这个大问题。

  “义乌当然好,但是需要重新投资办厂,这块费用很大。”王强不假思索的说道。

  “如今这上海的品牌,渐渐地跟不上义乌的品牌了,关键就是这生产环节,义乌是前店后厂模式,非常的具有竞争力。”李大龙提前看到了上海品牌的弊端。

  李大龙二人来到外滩,已经是人流如潮,灯火阑珊了。只见黄浦江内,一些游船和货船,川流不息的来往,汽笛声络绎不绝,空气中一股水草的腥味,向四处蔓延着。

  对岸的浦东陆家嘴,那高高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光怪陆离,非常的好看,电视塔周围一些高楼大厦,是那样的突兀,让人感觉是到了另一个高科技时代。

  春风拂面,也非常的刺骨,让人很是清醒,此时的李大龙,手扶着铁栏杆,站在江边,眼睛穿透层层迷雾,看着远处的灯火,心中无限感慨。

  可惜李大龙不是诗人,不能用诗句,记录此时的澎湃心情,他想到了古人,想到了李白,曾经被唐玄宗封为翰林学士,但是因为性格原因,没能长留在皇上身边,最后赐金放还,怏怏不乐的返回了家园。

  还有苏轼苏东坡,一生被贬多次,不能够在任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民造福,那种烦闷的心情,该是多么的失意啊。

  李大龙徘徊在外滩,心情就像失意的李白和苏轼,总觉得自己这样放弃了,是一种多么失意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