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抑郁了
作者:地瓜肚子      更新:2022-05-18 01:00      字数:2537
  自从杨木木倒闭破产了以后,李大龙就再也没见过他,有人说,杨木木和他老婆离婚了,领着个漂亮的小老婆,去了南方,也有人说,杨木木出家做了和尚。

  反正,李大龙此时顾不了许多了,只是每天呆在家里,哪里也不愿意出去,即使是风华服装城内,他也很少去了。

  为什么呢?

  因为李大龙害怕见到熟人,特别是那些曾经跟他一个市场里的老板们,他们的询问和异样的眼光,都会深深刺痛李大龙那非常脆弱的心灵。

  李大龙抑郁了!

  就像是当年的央视主持人小崔,因为一些负面的压力,而想不开一样,如今的李大龙害怕出门,害怕见到熟人,甚至是熟人来的电话,他也轻易不去接了。

  徐小凤每天早出晚归,去风华市场内出摊,毕竟那里还有自己的生意,还有上百万的货物,积压在仓库里面,家人还要吃饭,还要生存下去。

  但是,徐小凤很不放心李大龙如今的状态,所以,每次出门的时候,她都会叮嘱李大龙,一定要好好地吃饭和休息。

  虽然徐小凤经常会埋怨李大龙几句,甚至两个人也会大吵大闹一番,但是这个岌岌可危的家,暂时还是完整的。

  李大龙在家里待着急了,就会去隔壁房子里,看看身体不好的李永年,给李永年做饭,给李永年拉呱,回忆几十年前的那些往事。

  李大龙想起来,还是很小的时候,父亲从沂蒙城内,买回来一斤狗肉,自己不舍得吃,几乎全让李大龙给吃了。

  但是,李大龙到半夜里,开始上吐下泻,食物中毒了,幸亏去了医院,打了一夜的吊针,才算是脱离危险。

  李永年到现在都还非常的内疚,一说起来,眼睛里就开始掉眼泪,就像是一个孩子般的模样。

  记得有一次,李永年去闸上站岗上班,临走的时候,王雪给烙了够一个礼拜吃的煎饼,背在身上,身后还跟着五六岁的李大龙。

  为了少走几里路,李永年准备趟过蒙河去,于是背着煎饼,抱着李大龙,开始过河;

  当时的蒙河正是发水期,河道里面的水,又浑又黄,非常的湍急,李永年走到河中间的时候,水面几乎已经没过头顶了,水势也变得非常的凶猛,冲的李永年站不住脚。

  而且手里抱着孩子,身后还有十几斤的煎饼,被水泡了,更加的沉重,眼看就要出现危险了。

  李永年身为野战部队出来的军人,虽然水性很好,但是毕竟顾及怀里的孩子,他急中生智,将背上的煎饼赶快扔掉了。

  他紧紧地抱着李大龙,使出浑身力气,终于游出了深水区,走向了蒙河对岸。但是一个礼拜的煎饼,却被河水给冲跑了。

  李大龙看着眼前,病痛缠身的父亲,心里非常的难过,这么些年来,自己只顾走南闯北的去做生意,没能好好的照顾父亲,这是做儿子的失职。

  如今,终于能够静下心来了,就要好好地陪着父亲,哪怕就这样静静的陪着他,看着他吃饭,看着他睡觉,只要他开心,李大龙就会在心里稍稍有些安慰。

  李大龙每天都睡得很晚,每晚也就睡几个小时,不是不想睡,只是睡不着,即使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思想也会胡思乱想,无法进入梦乡。

  李大龙失眠了!

  前尘往事,就像是放电影一般,在李大龙的脑子里,来回的播放,许很久远的事情,许多年前的问题,就像是在昨天发生的一样,就会从脑子里跑出来。

  李大龙认为,自己这一生,是失败的一生,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留恋的,也没有什么闪光的点,能够值得自己骄傲一回;

  从小挨饿受冻,吃不饱穿不暖,受人白眼,在村子里面,和姐姐一起,受那些村干部的孩子欺负;

  记得小时候,给生产队里面割牛草,李大龙和姐姐两个人,忍着饥饿割回来的草料,很多时候,生产队的饲养员,都不给记工分,挑肥拣瘦的,硬说不合格;

  可是人家村干部的孩子,即使草料上沾了很多的泥巴,也能够顺利的交上去,并且给记上好几个工分,然后便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稍微大了一点,去外村上学,李大龙没有鞋穿,光着脚丫子,呱唧呱唧的,在泥泞的路上奔跑着,身上的衣衫都被淋湿了,坐在教室里面,冻得上牙打着下牙;

  中午在学校里面吃饭,别人家的孩子,手里拿着煎饼卷炒鸡蛋,或者是咸菜炒肉丝之类的,吃的是那么的香甜,那种香味都能够飘几十米远呢;

  可是李大龙和姐姐,总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偷偷从怀里面,拿出煮地瓜或者窝窝头来吃,有同学突然走过,姐弟俩还羞的脸红脖子粗的;

  因为吃凉地瓜和窝窝头,容易胃酸,所以李大龙和姐姐,总是将地瓜和窝窝头提前放在怀里面暖着,拿出来吃的时候,带着自己身体的余温,比吃凉的强多了;

  家里的茅草房子,阴暗潮湿,四下里漏雨,李大龙因为将奶奶接回家里住,自己和弟弟没有地方住,便在客厅里用麦秆打地铺;

  可是,李大龙却是生了一身的虱子和跳蚤,晚上睡觉的时候,大了胆的老鼠,经常会从李大龙的身上和脸上跑过;

  终于上初中了,李大龙的母亲王雪,去了城里做生意,家里的条件才算是渐渐地好了起来,最起码的,李大龙和姐姐弟弟们,能够吃上饱饭了,也有衣裳和鞋子穿了;

  母亲王雪,不止一次的说,真是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国家的大好政策,她才能够不受束缚的大展身手,做自己喜欢的服装生意,孩子们才能够吃饱穿暖,再也不会受村子里,那些小人们的白眼;

  李大龙上了高中,经过努力,去了军营,在部队上,干了五年,其间也有许多机会,可以留在部队的,但是他依然和徐小凤,回到了地方发展;

  他认为,凭借母亲给打好的基础,自己和徐小凤两个人,完全可以继续带领家人们,发家致富的;

  但是,事与愿违,李大龙在商海中,拼搏二十余年,一次次的沉浮,一次次的挣扎,使得家人跟着自己受苦受累,特别是徐小凤,跟着自己担惊受怕;

  还有年迈的父亲和母亲,一次次的为自己担心,李大龙觉得,自己真是一个不孝之子,没有让家人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俗话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啊!

  这一次,由于李大龙的好高骛远,遇人不淑,做事不知道算计和衡量,致使自己再一次的将大好形势,毁于一旦,而且还背了一身的债务和担保,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李大龙就这样,睁着眼睛,看着窗外的繁星,经常会一夜到天明;李大龙似乎是抑郁了,他是否还能够战胜自我,走出自己的心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