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1章 妥协的艺术(6更求订)
作者:偷名      更新:2022-11-13 07:20      字数:5285
  晴朗的春日下午,分外舒适。

  并不高的丰达大厦顶层视线很容易受到阻拦。

  端着茶杯站在落地窗前,方年目光虚虚的望向地面。

  电话会议的结果早在方年预料中。

  自打前沿接管女娲系统开始,复杂的利益纠葛早已随之而来。

  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也是雷軍在基于某种默契埋下的苦果。

  处于这个利益共同体中,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女娲实验室不行,小米不行,后加入的菊厂也不行。

  这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有人想办法去做,唯独涉及到时间轴的后悔药没有人试图做了。

  方年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但他知道雷軍肯定后悔了。

  有些事情的本质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一旦有了利益,就会开始发生变化。

  在前沿的大战略规划里面,方年在多数行业无奈的遵循了互联网开放精神,就必然会受累于开放。

  当下就是鲜明的例子。

  只是一个简单的女娲实验室独自发布30稳定版的事务,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利益较劲上。

  方年忍不住嘀咕了句“人这一生呐,总是在不断的吃亏,然后告诉自己,吃亏是福。”

  “……”

  有一说一,这也是庐州项目之所以会连位置交替都算进去的核心原因。

  实际上从前沿成立开始,方年的商业规划就变得复杂而不得不时常妥协起来。

  甚至……

  会故意同流合污。

  当然……

  即便方年有很理想的一面,但也有自私的一面。

  辛辛苦苦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总也不可能到手再放手,总归是想了各类妥善的办法让碎银得以存续。

  这就是人。

  矛盾、对立、冲突而又统一。

  ……

  稍晚些时候,方年走进了一间没挂显眼招牌的茶馆中。

  就在五角场附近,方年却从未注意过。

  都不能称之为店的小店。

  里面有两三桌客人。

  方年目光一扫,径直走向其中一张桌子,尚未落座先笑着礼貌招呼“杨校下午好。”

  “坐。”杨余良做了个手势,面色和蔼。

  “……”

  亲自给方年倒了杯茶,杨余良抬眼看向方年,淡笑着问“这阵子挺忙的?”

  “还好。”方年老实回答,“偶尔忙一忙。”

  杨余良微微一笑“能者多劳,总归是避免不了的。”

  接着和和气气道“假如时间实在不充分,也不必要日日去学校,可以相应变通,毕竟你在学业上的能力着实天分十足。”

  “谢谢杨校关心,不过现阶段还是以学业为主。”方年微笑着说道。

  “……”

  说了几句,杨余良话锋一转“听说最近跟浦东区府闹得比较僵?”

  “哈!连校长您都听说了?”方年有点意外。

  接着坦然解释了两句“算是误会,有些事情容易被先入为主,我也没办法。”

  “当然,也是我过于贪心不足了。”

  杨余良不紧不慢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你现在身家丰厚? 反而更容易受到桎梏。”

  “或许是有些人希望我知道你跟徐璘那边的矛盾吧。”

  方年并不想多说这件事情? 只是附和着说吃亏是福,没有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也没想过要找中间人递话? 去跟徐璘什么解释清楚? ‘冰释前嫌’。

  强扭的瓜不甜。

  无非就是浦东不行而已嘛。

  在知道事情原委后,方年都懒得主动给徐璘通个电话? 更不可能对外说是温叶不小心忘了。

  好歹,温秘今天一大早就去打扫了卫生间。

  再说? 方年当时眨巴眼就想明白了温叶主观上没重视这事情的原因。

  还是因为徐璘秘书的口气太冲? 让身为方年秘书的温叶有一种‘主辱臣死’的不忿感。

  无非是一个狗眼看人低的货色……

  见方年不想多说,杨余良也息了心思。

  虽然方年是复旦的学生,他跟方年之间多少会有一层香火情,但方年毕竟是在多个领域都相当出色的人? 自然有自己的行事准则。

  杨余良自然也清楚? 如果不是有这层校长身份,刚才的话都轮不到他说。

  而且今天的正事也不是这个。

  “……”

  也没多扯远,杨余良主动提起了正事。

  “申城前沿院的进展不是特别的顺畅,我这边有一定责任,不知道前沿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

  闻言? 方年念头一转,尽可能的和气道“前沿已经很感谢校长的帮助了? 涉及多方事务,本就是会造成相互扯皮的可能。”

  “而且也还是那句话? 是我贪心不足。”

  杨余良摆摆手“话不能这么说,前沿与前沿院与高校三方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事实存在的推诿拖沓? 我还做不到睁眼瞎。”

  “……”

  末了方年还是提出了吴伏城建议的解决方案? 不过进行了小规模改动。

  “前沿分析? 多校联合前沿院的建设主要问题还是各方资源协调不统一。”

  “根据之前的约定,前沿内部有一种方案,由复旦领衔,各个高校自推优势学科,交叉组合成研究中心。”

  “……”

  “同时由研究中心来指导前沿实验室研究方向的具体细分领域确认,再交由前沿院进行研究。”

  “……”

  反正就是一个中庸的方案。

  各方利益都照顾一下。

  前沿实验室要拿实验成果加以应用,参与前沿院的各个高校要实验室成果带来的名气。

  额外的……

  在学子们完成学业离开前沿院后,前沿实验室希望吸纳他们。

  整个流程中,双方各有所得。

  前沿要顶尖的人才和顶尖的实验成果应用。

  前沿院背后的高校要名气。

  所以为了更明确这部分利益分配,干脆就以学校实力来竞争总量确定的交叉研究中心。

  当然……

  如果有必要,前沿也可以追加投入,建设新的交叉研究中心。

  反正一级学科下面有二级学科,学科下面又有各个方向,各个方向下还有细分领域。

  足够无限套娃了。

  “……”

  经过一番商量后,杨余良很是欣然的点头“如此甚好。”

  稍顿,杨余良心中一动,望向方年,沉吟道“关于前沿院的选择,我有点想法……”

  -

  ======

  实在熬不住了,7更没做到,我眯一会得去上班了,抱歉~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