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流民到来
作者:克拉克啃玉米      更新:2022-05-19 06:22      字数:3630
  “呵呵!你怎么会有这种离谱的想法?!”

  许运来笑道:“今天朝廷来了钦差,封我为‘玄妙上善护国真人’,这些是大梁皇帝赏赐的物品。”

  “什么!”

  梅映雪震惊了。

  此人本来就已经超凡入圣,现在被加封为护国真人之后,和大梁王朝气运绑定,可借助王朝力量,简直如虎添翼。

  自己在此人手中,更加翻不出浪花,看来不到十年之期,是脱身不得了!

  梅映雪十分郁闷。

  不过看到书架上众多的修行功法,她的心中也不无庆幸。

  这位包前辈非常大气,也可能是境界太高,看不上这些功法秘录,并没有禁制她观看。

  碧波宫自己的传承功法虽然也很高明,但由于没有投效朝廷,和大梁王朝只是合作关系,所以梅映雪身为长老,也看不到这么多种多样的功法。

  尤其是其中的《画圣丹青秘法》,更是皇室珍宝,等闲之人哪能得见?

  虽说这不是吴圣亲手所书,其中没有道韵,但是书中所记录的各种秘法,都可以让梅映雪开阔眼界,触类旁通,得窥更上一层楼的路径!

  在这个知识被少数人垄断的世界里,普通的书籍都十分珍贵,这些更是无价之宝!

  《大梁道经》是非常全面的工具书,其它各仙门和散修处收集来的功法,也都各有长处,让梅映雪流连忘返。

  在其中,梅映雪还看到了自己仙门的《碧海生潮诀》,这是苏依依抄写了一本之后,许运来把原本放进了空间里来。

  他决定把这里当成一个小小的藏书室,今后逐渐增加藏书,有朝一日也能集成一座藏经楼,今后他和苏依依成家之后,说不定会发展成为一个修仙家族,这都是底蕴。

  抄书,是这个世界十分流行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是书籍贵重,借来抄上一本,再把原本归还,比较经济实惠。

  更加重要的是,自己亲手抄写一遍,会对书中讲述的内容,记忆深刻,更加容易理解,吸收。

  苏依依这几天在梅映雪的指点下,已经对《碧海生潮诀》中基础性的法诀理解透彻,开始修炼。

  《碧海生潮诀》主要凝练水属性灵力,按说在靠近河流、湖泊,甚至是大海上修炼,比较容易有成就,但是北地只有一条白龙河算是水量充沛,还距离这边很远。

  幸好这山谷中还有一条小溪,苏依依每天早晚都需要去溪边,吸取水灵气修炼。

  次日清晨,许运来陪着苏依依,刚刚走出镇子,就看到一匹快马奔腾而来。

  马上一个衙役,见到苏全之后,就递上一封信。

  “流民大军到了!”

  苏全看完信之后,说道:“向着沃阳县来的第一批流民,数量约有两万,县令大人决定每一个新建村镇收容一千人,余下的看情况再做分配。”

  光是一个县城就来了两万流民,北地数十个县,就有百万流民大军到来。

  而且这还是第一批,谁知道内地到底能送来多少批流民?

  人口压力太大了!

  不过,目前苏全所在的这个镇子,只需要接收一千人就行了。

  “又来个一千,貌似这两天,我跟一千这个数字较上劲了!”

  许运来暗自一笑。

  衙役提前一步来报信,半天后,县里分配给苏家镇的流民终于到了。

  流民队伍成分复杂,有失地的农民;有被判了‘流放’刑罚的罪犯;有敢于冒险,自行前来的投机客;有追求刺激的江湖游侠儿;还有当地官老爷看不顺眼的各色人等。

  很多都是单身汉,也有在当地混不下去,举家前来闯边疆的,妇孺坐在官府提供的驴车上,男人都是步行。

  这些流民长途跋涉下来,个个灰头土脸,衣衫褴褛,精神萎靡不振。

  不过却没有老弱病号,身体虚弱之人,早在半路上死掉了。

  能坚持到北地的,身体都还算健康。

  甚至有些人,武道修为不弱。

  苏全带着二十个衙役和五十个厢兵,尽力维持秩序,让这些流民先挑选房屋,安顿下来。

  然后让流民们排队领饭。

  热气腾腾的大锅,里面是麻薯粉掺杂粟米煮的稠粥,按照官府标准,碗中插上筷子,筷子不倒方为合格。

  这些流民一路上都是被军队押送,早就习惯军法管制,一个个拿着木碗,排队领粥,领到了就在旁边找个墙根,蹲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下午各家打扫自己家的卫生,修补门窗屋顶破洞,整理家具,烧水洗澡,洗衣服。

  晚上官府再管一顿粥,明天这些流民就要自食其力了。

  原本残破不堪,冷冷清清的镇子,大人喊小孩哭,星星点点的灯火,顿时有了生气。

  休息了一夜,体力恢复之后的流民们,被从家中喊出来,在镇子中间的小广场上列队。

  苏全站在前面台子上,大声说道:

  “乡亲们!不管你以前是在哪个州郡,既然你们来到这里,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乡亲了!”

  “本人苏全,是这个苏家镇的镇长,今后这个镇子里的事情,由我说了算!”

  “镇子外面已经开垦好的田地,地下有大量成熟的麻薯,你们能挖出来多少,上交一半,剩下一半归自己所有。”

  “不到车轮高的孩子,饭食从官府的一半收成中支出!”

  “愿意种田的,以能力大小分配田地,你能耕种多少亩,就能分得多少,只是要好生耕种,不得荒废!”

  “镇里有耕牛、农具、种子等,可以借用、赊欠!田中所得,三年不收税赋。”

  “耕种满十年,田地归个人所有,期间不得买卖!”

  “会手艺的匠人,可以开设店铺,同样三年不收任何税赋!”

  “武道高明的,可以报名参加护镇队,按月领取俸禄。”

  “什么都不愿意干的,自便!”

  “作奸犯科者,按照大梁律,罪加一等!”

  ……

  苏全巴拉巴拉说了一通,显然是提前背好的稿子。

  能够免费分得田地,这一条,对看重土地的农民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这也是有人自愿千里跋涉,来到边疆做流民的原因之一。

  另外,山林里出产的山珍野味,皮毛药材等,是猎户前来的动力。

  而罕见的天材地宝,妖兽内丹,缥缈莫测的机缘,则是江湖游侠儿的梦想。

  苏全讲完话之后,就让大家散开,开始招收护镇队员。

  他也不愁没人报名,因为脸上刺字的流放罪犯,按照官府规定,必须参加护镇队,进行统一管理。

  护镇队非常重要,衙役中除了苏全这个入品高手,就数许运来的武道修为最高,加上身为镇长女婿,所以理所当然的,由他担任护镇队队长职务。

  流民中也有武道修为高的,但是这么重要的岗位,苏全不可能交给外人。

  脸上刺字的罪犯有三十一个,许运来毫不犹豫的都给他们种下了‘七情孽种’。

  随即窥探这些人的思想,结果除了一个是冤枉的,其余人都是真正的罪犯,只是判的轻重而已。

  其中竟然还有一个容貌甚美的女子,约三十来岁年纪。

  许运来打听了一下,此女为报仇,借机勾引了仇家少爷,成亲之后还生了儿子,只是仇家防备甚严,十年后她才有机会,在饭菜中下毒,面不改色的把包括自己儿子在内,一家二十九口人,全部毒死!

  是个狠人!

  许运来把这些罪犯,十人分为一班,让其中武力值最高的人当班头。

  被冤枉的那个家伙带在身边,当传令兵。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名叫劳彬,在当地经商,结果因为行业竞争得罪了人,被人下套,判了个发配边疆。

  陆陆续续前来自愿报名当护镇队员的,有二十六人,许运来把他们分为了两班,同样提拔了武力值最高的人做班头。

  这两人武道修为都不错,一个名为柳白,善使双刀;另一人名叫陆安国,走的体修路子,身高马大,浑身刀枪不入,有点安邦定国的意思。

  护镇队在白天镇民下田干活的时候,要巡逻外围,驱赶毒蛇猛兽,以免镇民受伤。

  晚上轮流值班,每班一个时辰。

  许运来这边把护镇队员们分配好后,另外那些农户、猎户和手艺人等,也都各自分开,登记名录完毕。

  然后不管是什么人,都一股脑的涌向镇子外面的田地,开始挖掘麻薯。

  地里的麻薯是以前被兽潮杀死的镇民种下的作物,现在成为无主之物,便宜了这些流民。

  流民们早上还没有吃饭,也不怕他们偷奸耍滑。

  事实上人人都干得惹火朝天,毕竟是白捡的东西,前世老太太们为了几个免费的鸡蛋,都能大清早起来排上半天的队。

  麻薯的产量很高,这边山谷的黑土地又营养丰富,平均亩产都有一万多斤。

  镇子里的十一辆牛车,和送流民妇孺来的七辆驴车,来回不停,把地里挖出来的麻薯运回镇子。

  白捡的东西,不能全部给流民,官府要收上来一半,然后还要管那些不满车轮高的孩子吃饭。

  这些孩子会被集中起来,安排专人教他们识字读书,进行忠君爱国教育。

  不过现在第一天,大人们在田地里挖麻薯,孩子们也在旁边跑来跑去,从挖出来的土里捡拾大人遗漏的小个麻薯,扔到竹筐里去,颇有成就感。

  草丛中偶尔有惊起的兔子,疯狂向外逃窜,却被在外围巡逻的护镇队员们,随手射出的小石子打倒。

  中午看来有兔肉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