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丹青先画美人图(4)第十五章
作者:天漄行知      更新:2022-05-21 06:20      字数:1749
  京城被围,秦良玉得到十万火急的勤王诏书之后,再次提兵赴难。甚至因为国库空虚,朝廷根本拿不出给养和军饷供她出征。然而秦良玉没有一句抱怨,在出征前,她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饷,星夜兼程,从四川一路直抵宣武门外屯兵。当时,闻诏而至的各路勤王官军共二十万有余,但都畏惧满洲兵的狠武,无人敢于带头出战。只有这位已经55岁的秦良玉和她的“白杆兵”一马当先。石柱军人数虽然仅有数千,但一直为满洲兵所忌惮。昔日的浑河血战,让那些大辫子们再也忘不了这些身体矮小,手持超长锐矛的士兵。因此,当“白杆兵”呐喊冲杀之际,满洲兵心自发怯,最终迫使皇太极接连放弃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撤围而去,北京之围只因石柱军的一次冲锋便得以解除。

  此战仅仅数千石柱军便生生地吓跑了十万满洲铁骑。这支横扫了大明和蒙古草原的八旗铁骑,当再一次面对屈屈数千白杆兵的时候,十万大军竟然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掉头便跑回了老家。战后,当袁崇焕被用一个吊篮吊上城墙时,同为勤王将领的秦良玉却带领着石柱军风风光光的踏入了北京城。当北京百姓争相购买‘逆贼’袁崇焕身上的一块肉时,接秦良玉的北京人竟是万人空巷。秦良玉和石柱军从此成为了首都的戍戎部队。两相比较,袁崇焕的死似乎就是必然的了。

  十年后,十余万起义军入寇四川,秦良玉留下独生子马祥麟和儿媳张凤仪夫妇及秦良玉的侄儿秦翼明守卫都城北京,秦良玉奉召前往回剿。后因王嘉胤、王自用的起义军危及京畿,朝廷又派张凤仪与夫君马祥麟二人分兵迎敌。石柱军仅留秦翼明独守京城,马祥麟与妻子张凤仪挥军前往绞杀王嘉胤和王自用,并一直追得起义军从山西逃到河北、再从河北逃到了河南。后来秦良玉的儿媳张凤仪战死于河南侯家庄。

  无奈呀,此时的农民大起义已经是一浪高过一浪了。九年后的襄阳,重整旗鼓的张献忠将马祥麟包围了。孤守襄阳的马祥麟在城破殉国之前,写给了他的母亲秦良玉最后一封绝命信,信中说:“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而秦良玉在给自己独生子的回信中只有一句话,共五个字:“好!好!真吾儿!”马祥麟永远也看不到母亲的回信了,然而世界上有哪一位母亲能在面对独生子即将殉国时,还可以说出这样的话?这需要多么伟大的胸襟?这需要经历多么痛苦的内心折磨啊?然而秦良玉就只有五个字来回答自己最后的儿子;回答儿子最后的留言。而这五个字却包括了古往今来中华道德传统里的最核心、最高尚的意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忠君报国、忍辱负重。她真的太伟大、太伟大,伟大的让人难以言表。

  我们这个华夏的历史过往,为国捐躯的英雄有太多了,然而当一个人女性在面对自己的独生子即将为国而死时,留下的不是眼泪,而是对儿子舍生取义的赞扬和对自己儿子的德行而感到荣耀,世间又有几人?好!好!两个字是赞同与支持,真吾儿!是她为他感到骄傲!老人家,您能做得平凡一些吗?好让我们能看到您脆弱的一面?让我们能看到你在为独生子的牺牲而流泪。然而您没有,在您心中就只有神圣、只有那熠熠生辉的太阳之光。贵州水西的安邦彦谋反,弟弟秦民屏也死于此次平叛之役,这让秦良玉失去了全部的兄弟和唯一的儿子。

  当秦良玉回到家乡四川时,她已经被父老乡亲奉若神明。当她走在成都的街头时,迎接她的成都百姓都是纷纷在道路两旁对她焚香跪拜的,因为她是他们活着的丰碑和永远的守护神!几十年的戎马生涯,她百战百胜,换来了兄弟子侄先后的牺牲在保卫同胞、保卫家国的战场。她当得起百姓对她的一拜。然而她的努力却换不回一个太平的世界,赢不回一个朗朗的乾坤。唯一能够留下的,就只有家乡父老的信奉、大明百姓的爱戴和后世的无限崇敬。

  不止百姓崇拜她,连皇帝也崇拜她,当皇太极被吓跑后,北京安全了,崇祯帝大喜过望,特意在平台召见秦良玉,优诏褒美,赏赐彩币羊酒,并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其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其二: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其四:凭将箕帚扫胡虏,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崇祯皇帝一生仅仅赋了五首诗赠予他人,而秦良玉一人独占四首。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