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洒钱大法好(三更)
作者:我吃元宝      更新:2023-01-10 02:44      字数:3665
  首战失利算不得什么。

  朝廷兵强马壮,本钱雄厚,再接再厉,定然能将三郡地盘全都拿下。

  南军上下重整旗鼓,大批兵马并运往两郡方向。

  腊月初,朝廷大军兵临城下,燕难率侍卫营迎战。

  一片旷野,成为两军对垒的战场。

  新修建的土城墙,新挖的沟渠……依山势而建,成为最佳防御。

  按照燕云歌的计划,两军交战的地方,要钉死在方圆十里之内。

  绝不能让朝廷大军进入三郡地盘。

  因为后果不堪设想。

  本来两郡归顺不久,人心不稳。

  一旦朝廷大军攻入两郡,就算什么都没做,也足以让人心思动,一部分人会选择跟着朝廷大军一起搅风搅雨。

  届时……

  燕云歌要对付的人不仅有朝廷大军,还有治下世家和乡野小民。

  那个场面,她绝不愿意看见。

  所以,她给燕难下了死命令,将朝廷钉死在她亲自划定的战场上,让朝廷大军寸步难行。

  想要迂回曲折,绕路突破封锁线?

  燕云歌早有准备。

  周围都是山。

  南边地区,就是山多水多。

  这些地形地貌,是阻碍,也是屏障。

  为了阻止朝廷大军绕路突破封锁线,她在各个关卡,都设下了埋伏。

  人不多,但是能顶大作用。

  为此,她还将吴道长父子请出山,堪舆各处地形地貌,顺便带学徒,为衙门培养一批合格的堪舆学员。

  吴局颇有微词,私下里抱怨燕云歌把人当牲口使唤。

  拿一份工钱,干的是好几份活。

  吴道长也是不忍直视。

  压榨啊!

  这是妥妥的压榨!

  说好清修,在山中道观修身养性,这才多长时间,又是爬山涉水,哪里危险去哪里,哪里人烟罕至去哪里,堪舆地形。

  这就算了!

  还要让他顺便带学员,为衙门培养堪舆高手。

  真是……

  压榨人也不是这么个压榨法吧。

  培养学员,哪有那么容易。

  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算登高望远,看见了一切,也都是一脸懵逼啥都看不出来!

  他投诉,他可以堪舆,但拒绝带学员。

  燕云歌直接镇压,“能者多劳!道长将这批学员带出来,正儿八经学会了堪舆,将来有类似的任务,也就不用麻烦道长亲自出山。这是双赢的好事,道长辛苦一时,幸福一生,何乐不为。”

  吴道长胡子抖三抖,“夫人莫非以为学习堪舆,如同读书考科举那般简单?荒谬!

  堪舆,必然常年行走在外,高山险峻,河水滔滔,几乎随时都有危险相伴。想学堪舆,就不能怕苦,更不能怕死,还要身体强壮,有一定的武功底子,学业还要好。否则理解不了老祖宗传下来的堪舆知识。

  这就是为什么堪舆一道,一般都是师门相传,或是家传。学这行太苦,太累,而且远离仕途。若非亲生子,可以用父辈威压逼迫孩子学习堪舆一道,谁家愿意让孩子学习这行?夫人不要异想天开。”

  燕云歌含笑说道“本夫人并非异想天开。你刚才也说了,学习堪舆,远离仕途。所以,本夫人决定改变这一面貌。

  衙门兵曹下面会成立一个新的部门,专职堪舆绘图,品级暂定在五六七,三个品级。但凡出公差,堪舆地形地貌,必然会有高额补贴。

  若是遇到危险,死伤或是残疾,都有丰厚的抚恤金,妻儿子女都会得到衙门的照顾。子女若是进学考科举,必然也会有种种福利优待。

  总而言之,堪舆,是一门很有价值的学问。本夫人要替堪舆正名,鼓励更多的人主动学习这一行当。不怕苦,不怕死,又有真才实学,理所应当应该得到丰厚回报。”

  吴道长挑眉。

  他是真没想到,燕云歌是真心想要他带学员,甚至为此特意开设一个新的衙门。

  这这这……

  “夫人当真?”

  燕云歌正色道“本夫人像是开玩笑的吗?道长莫要怀疑本夫人的用心,连女子学院我都能顺利开办,没道理在兵曹下面设一个衙门反而办不成。

  道长尽管放心大胆替我办事,事后必有丰厚回报。你们一路出行饮食起居,自有人照料。道长只管堪舆外加教授学员。”

  “有人愿意学这行?这行很苦!”

  “放心吧!本夫人已经替你找了十位主动积极的学员。路上你边教学边考察,回来后挑出不合格的人员直接淘汰。这一行需要悟性,不需要愚笨之徒。没有天赋,就不要耽误学子们的时间,让他们趁早改行学别的行当。”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貌似他已经没有反抗的余地。

  既然反抗不了,那就从了吧!

  父子两人,带着十名学员,以及伺候饮食起居的伙计,还有保护大家安全的兵将,浩浩荡荡出发,配合侍卫营的行动。

  ……

  战事焦灼,无论是南边还是北边。

  燕云歌以三郡地盘的实力,两面开战,而且目前来看,都稳住了局面,着实令天下人诧异。

  试问,哪个地方诸侯能以三郡底盘的实力,双面作战?

  而且兵力累计起来足有五六万。

  这么多兵马,加上民夫,人吃马嚼,每天的粮草消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还有……

  兵源怎么补充?

  区区三郡地盘,人口有限。

  征发了大量民夫,又该从哪里招募新兵?

  任何一个地方敢像燕云歌这么搞,早已经民怨沸腾。

  小民被逼到绝路,转眼间就要揭竿起义,杀了残暴不仁的地方诸侯!

  为何……

  燕云歌的三郡地盘,没有人反抗?

  为何得到的消息,三郡依旧是歌舞升平,安居乐业?

  市集甚至比往昔更加繁华。

  没道理啊!

  壮丁都被抽调,小民理应怨声载道,为何人人脸上反而一脸高兴?

  不合理!

  完全不合理!

  各路商贾齐聚三郡,打探消息。

  原来,实情并非像大家想象的那样。

  首先,朝廷征发民夫,不需要支付工钱,这属于徭役。

  但是在三郡,征发民夫,不仅有三餐还有工钱。

  工钱十天一结算,从未短缺。

  年底又是农闲季节,乡下没什么农活可干。

  衙门发出布告,招募民夫,三郡地盘上的乡野小民,竟然踊跃报名,主动参加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队伍。

  再一个,物资输送,由南北货运承担。

  他们干这一行都熟了,方方面面早已经协调好,只要人员到位,再多十倍的物资,都能按时运送到前线战场。

  最方便的一点,南北货运是分段运输,民夫不用离家千里,只需负责两个货栈之间的路途。

  离得近的,晚上还能回家歇息。

  接下来的路程,自有其他队伍负责。

  这和朝廷以往征发民夫,从南边一路走到漠北,一去数月甚至一年半载,家人不知生死,那种凄惨的情况相比,三郡的民夫待遇工作环境,完全颠覆了世人心目中的想象。

  原来还可以这么干?

  而且广大民夫,挣了工钱,有了积蓄,自然就要消费。

  就算每家每户只多消费了十文钱,积少成多,也是个庞大数字。

  这也解释了,为何市集没有因为战争冷清,反而越发热闹的原因。

  商贾云集,有人是为了打探消息,更多的是为了做买卖。

  因为打仗,三郡所需物资,前所未有的多。

  大量的订单洒出去,价钱公道,结算及时,不拖欠货款。

  衙门说什么时候付款就什么时候付款,天赐商机,大量的货物从东西南北各个地方,通过水运或是陆运,运送到平阳郡。

  码头和城外货栈,每日车水马龙。

  下苦力的力夫,多比以往要多挣几文钱。

  生意太好了!

  至于兵源,三郡采取募兵制,而非强制性征发兵役。

  待遇从优。

  是真的优,绝非虚假宣传。

  只要入了军伍,就有一笔安家费。

  一开始,很多人都冲着安家费,报名参加军伍。

  后来,切实体验到军伍待遇从优的优,一些年轻人,读书不成,就想另外寻找出路,从军就成了他们的选择。

  而且,三郡招募士兵,并非局限于三郡地盘。

  他可是全天下招募。

  只要体检合格,家世清白之人,都可进入军伍。

  至于忠诚问题,等进入了军伍,自有军法处摸排调查。

  一笔笔钱财撒出去,燕云歌是真舍得啊,她打仗从来都是撒钱……

  所以即便征发民夫,即便招募新兵,以区区三郡地盘,也没有发生世人想象中的民怨沸腾,更没有揭竿造反……

  了解到真相的各大世家,各路兵马,各地权臣,他们齐齐骂了一句p。

  这哪里是打仗啊!

  打的分明是钱!

  “燕云歌用钱打仗,难怪治下不曾发生动乱。”

  “她以一己之力,硬生生拉高了打仗的成本,着实过分!”

  “欺人太甚!有钱了不起啊!”

  以后谁还敢说冲锋陷阵有厚赏?

  再厚,厚得过燕云歌吗?

  你别看她,好像光顾着撒钱,不关心忠诚问题。

  其实,三郡兵马的忠诚度,一点都不低于其他诸侯兵马。

  侍卫营成立这么多年,除了抓赌那会,开除过一些人。

  这些年,就没有出现过任何背叛。

  萧逸率领的郡兵,或许有贪生怕死之辈,但同样还不曾出现背叛。

  要钱有钱,要忠诚度有忠诚度,她是要气死对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