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二章 三件事
作者:放羊小星星      更新:2023-03-21 22:27      字数:2040
  <div id="tet_c">“此科除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之外,另加经晓通算可为师法一科,通算科,主考算术,辅以经义。”

  此话一出,寇准瞬间愣在了原地。

  算术?

  此科,国朝未有也。

  太祖朝制举仅设三科,真宗朝又添了三科,总数为六科,但不论是太祖朝,还是真宗朝,从未将算术提到制举中。

  而官家却偏偏这样做了。

  不仅如此,官家还将通算科与贤良方正科并列。

  此时,尽管外界还不知情,但寇准已经预料到了,当制举的内容公开后,朝野会如何议论。

  非议,那是必然的!

  在士子眼中,算学,小道也。

  精于算学的人,可谓极少,这类人大多数都是出于爱好,而非必须。

  不过,寇准只是思虑片刻就应了下来。

  “臣,遵旨!”

  早就做好准备的寇准,又岂会担心那点些许非议?

  如果怕的话,他当初就不会接诏。

  “善。”

  李杰微微点头,继续道。

  “寇卿,可知交子?”

  “臣略知一二。”

  真宗朝,张咏治理蜀地时便参与过交子的发行工作,而张咏不仅是寇准的同年,两人更是好友。

  当年,张咏在给寇准的心中就提到过新生事物‘交子’。

  因此,寇准口中的略知一二,只是谦辞而已,他曾经深入的了解过交子。

  交子的好处和坏处,他都很清楚。

  携带方便,便于流通,这是交子最大的益处,但再大的好处,也掩盖不了交子的缺陷。

  交子本身不具备任何价值!

  一如茶引和盐引,一旦超发、滥发,最终受害的可不只是商贾,朝廷也会深受其苦。

  换源app】

  “朕欲设交子务,管理交子发行。”

  “陛下……”

  一听这话,寇准顿觉不妙。

  交子,纯粹是个祸害啊!

  道一句遗祸无穷,也不为过。

  然而,没等他上言规劝,李杰便打断了他的讲述。

  “寇卿之忧,朕悉数了之。”

  “卿之所忧,可是交子滥发?以至坏赏,病民?”

  “陛下圣明!”

  李杰微微一笑:“交子,风险与收益并存也,寇卿当知,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发行交子,固然有风险,但交子的发行,却能极大的激活大额商贸。”

  “至于,如何管理滥发,朕有一策。”

  “在发行交子之前,必须新设一项制度。”

  “准备金制度,每一界该发多少交子,只能以交子务中的存钱为数,不得超发、滥发。

  此策,自朕始,永为定制,后世子孙,母得更易!”

  虽然超发一定的货币,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李杰却不打算这么做。

  毕竟,宋朝是一个封建王朝,皇帝的意志,就是朝廷的意志,如果后辈皇帝,跟着有样学样,‘纸币计划’肯定会被玩坏。

  历史上交子是怎么被玩坏的?

  还不是因为贪图短期利益,最终成了废纸?

  眼看官家语气坚定,寇准有心想要反对,可最后还是把话重新咽了回去。

  尽管他久不在朝,可官家的心性,他还是知道的。

  官家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设立交子务一事,几乎已成定局。

  此外,至少官家在位时,这项制度肯定是能够施行的。

  至于,官家的继任者?

  那便不是寇准该操心的了。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

  “臣,遵旨!”

  半晌,寇准应下了这第二件事。

  此时,寇准心中忽然涌现出一股后悔之情。

  官家要求的两件事,一件比一件难。

  兴学一事,可谓改变,或者否定了旧有的辞赋之学,一旦新学落地,不知得背上多少骂名。

  不过,此事固然难,可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

  务实之学,终归会成为主流,当后人前望之时,说不定还会赞誉寇准。

  而成立交子务一事,倒是福祸难料。

  万一后世帝王破戒了,自己只怕会担上千古骂名。

  后世之人,只会骂寇准,不会骂官家。

  毕竟,交子是在寇准手上大规模推广开的。

  至于,为什么不骂官家?

  别忘了一件事,今天寇准是单独觐见的,且官家还挥手诏退了闲杂人等,连修起居注的史官都不在现场。

  所以,未来政策要是出了问题,锅,肯定会背在寇准身上。

  “善。”

  “既如此,你我君臣二人便议一议第三件事。”

  此话一出,寇准不由心中发出。

  还第三件事。

  单单前两件,就让他头大了。

  “这第三件事,和市舶司有关。”

  “开宝四年(971)太祖于广州设立市舶司,其后,太宗又于端拱、淳化相继设立了杭州、明州市舶司。

  至今,市舶司每岁收入约为七十万缗。”

  “七十万缗,此钱虽然不多,但朕以为,海贸之利,大有可图。”

  “朕欲于广州、杭州、明州三地试点,由朝廷引导,扩大香料贸易。”

  “当然,具体细则,寇卿可先于其他大臣商议一二,然后将结果呈上来。”

  听到这里,寇准稍微松了一口气。

  扩大香料贸易,倒是不难。

  宋人对于香料的需求非常大,熏香、饮食、配饰、药用、祭祀、化妆,哪一样用不到香料?

  虽然宋朝本土亦有香料产出,但本土香料的质量的确不如海外传进来的。

  京中贵人,皆已海外香料为宝,凡是家有余财的,采购香料时都会偏爱海外货。

  因此,扩大香料贸易,不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是有基础的。

  众所周知,货多则贱,如果能将海外香料的价格打下来,其阻力,定然不会太大。

  此时,寇准根本就没把海贸当回事。

  关于此事,寇准私以为,这可能是官家的私人要求,也许是为了熏香时能有更多的选择。

  寇准不重视,其实也不能怪他,毕竟,市舶司每年的收入只有七十来万贯。

  相比于各种上千万贯的开支,七十万贯,小钱而已。

  即便扩大香料贸易,市舶司收入还能翻倍不成?

  “臣一定尽快办理此事。”

  李杰微微颔首,转而问道。

  “关于这三件事,寇卿心中可有疑惑?”

  “臣……”

  寇准心中当然是有疑惑的,接下来的时间里,两人一问一答,直到黄昏骤降,这场释疑方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