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矛盾(4)
作者:风起陇上      更新:2022-05-21 18:13      字数:3357
  怎么办?是战是走?是去是留?

  洛阳城外的魏军大营之中,陈泰内心陷入了苦恼的挣扎。

  他奉命守卫洛阳,但洛阳却在他抵达之前已经失陷,而司马昭现在又要求他不惜代价将之夺回,可姜维大军的到来让这个疯狂的命令也变得不切实际。

  和蜀军决战,他不是不敢,而是被自身的理智所阻挠。

  对方的主帅是姜维,陇右时期便多有交手,彼此都再熟悉不过。姜维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放眼西蜀阵营之中无人可比,是毫无疑问的独一档。

  没有山川险峻、坚城雄关、深沟高垒,他如何能抵挡姜维的进攻?

  进不能收复洛阳,战不能破敌制胜,大军羁留此地又有何益?

  除非……陈泰心中想到了一线唯一的希望,那就是此时尚在长安的司马孚能够不计自身生死得失,集结所有能动用的兵力离开长安,深入子午谷扎根下来长期切断汉军的后勤补给线。

  但这样的险仗怎么能依赖一个已经七老八十的老头子去做呢?不是浑身是胆且心志坚定的年轻人是绝对没法完成这样艰难的任务的。

  请示淮南?这也不现实。

  一来一去,费时糜久,等到曹髦和司马昭做出决定,这边的局势恐怕已经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这些天,对洛阳的渗透也并不成功,大半死士都被守城的姜远抓获,成功混入城中的那一点人根本不成气候,陈泰已经束手无策了。

  眼下,为大魏保住此间的五万将士,等待反击的时机到来,才是他唯一能做的事。

  陈泰决定退兵至南阳宛城,背靠荆州。东面的许昌和北面的魏郡都还留有防守的兵马,至少可以防止蜀军进一步扩张。

  但这个决定却遭到了荀恺等一大批魏军将领的反对,理由无他,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家人亲族留在洛阳城中。

  “都督若临阵不战而退,岂不辜负陛下所托!国都沦丧,父母妻儿陷于贼手,我等又有和颜面立足于天地间?”

  “荀参军所言极是!请都督率我等与蜀军决一死战!”

  “三军皆愿与蜀军决死!”

  陈泰没想到自己的退兵的决定会激起部将们如此强烈的反对,他并没有打算一口气跑回淮南一无所成地向曹髦和司马昭交差,虽然心中确实担心那边的君臣之间出现裂隙,但出于大局他还是决定先退守宛城以阻止蜀军南下。

  荆州的兵马已经被王基、州泰等人带去淮南协助讨伐诸葛诞,自宛城、新野至襄阳一线现在都是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如果姜维选择挥师南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陈泰原本的计划是自己在宛城坚守拖至冬季到来,在此期间河北和许昌各地严防死守,勿令蜀军获得粮食补给,则时间一长姜维必将面临缺粮困境,到时候敌军不击自退,洛阳也可以趁势恢复。

  毕竟由于西蜀牢笼一般的地形,只要魏国不丢失东三郡,姜维大军的粮草始终要经过秦岭——潼关这样一条弯曲漫长的路线转运,其运粮困难程度丝毫不亚于从汉中进攻陇右时的情形。

  而要保住东三郡,就不得不依靠与之唇齿相连的魏占北部荆州。

  陈泰等到将领们群情激奋的反对之声稍稍平息一些之后,将自己所思虑的谋略向众人说明,并指出如果他们能够守住宛城阻止姜维军南下,那么最晚到今年年底蜀军就不得不放弃洛阳往西撤退。

  “等到那个时候,陛下和大将军应该也已经平定了诸葛诞。来年开春,我大魏可举倾国之力收复关中。”陈泰说道。

  听完陈泰这番话,众人稍稍冷静了一些,虽然一时仍无法接受放弃洛阳撤退,但至少已经没有人再当众顶撞陈泰发表反对意见了。

  “明日趁蜀军未到,我们便南撤吧。”陈泰说道,“宛城距离洛阳不远,我们坚守在宛城也是一种不与敌寇妥协的表态,多少可以给洛阳城中的宗室和百官一些信心和希望。”

  ……

  赵广军抵达的当天晚上,姜远在南城楼守了一宿。

  尽管陈泰军后撤了十里,但他也没有放松警惕,因为这一晚是陈泰重夺洛阳最后的机会。

  虽然以陈泰的性格不太可能会做出这种冒险的举动,但姜远还是决定亲自守过这一夜。

  洛阳是曹魏的都城,陈泰军中一定有不少将领有妻小家室留在城中,他不能不防这些人情急之下不遵陈泰号令,万一真的被魏军以下克上瞒着陈泰打进洛阳城,那自己这一番努力就前功尽弃了。

  夜空之上,西方繁星明亮,仿佛昭示着季汉的兴起。

  望着远处高坡之上魏军庞大的营寨和闪动的星火,姜远的脸上出现了自谈判那日以来第一次发自内心如释重负的笑容。

  直到东方的天际开始泛白,魏军营地始终没有传出异动。

  姜远多日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他在凌晨时分终于熬不住叠浪一般袭来的困意,侧首以掌支着脑袋,坐在城楼上沉沉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温暖的阳光照拂在他身上,耳畔隐隐约约传来了身着沉重甲胄之人步步走来所发出的铿锵声。

  姜远睁眼惊醒,伸手去抓倚在一旁的长枪却抓了个空,抬手看到一道伟岸的身影站在自己面前遮住了半扇阳光,手中横握着他的枪。

  “平南将军姜远听令。”

  长枪被舞动一圈发出呼呼风声,随后重重拄在地上。

  姜远身子一震,迅速单膝跪地抱拳回答:“姜远在,请大将军下令!”

  “洛阳城防从此刻起交由俞广、郑鸾二将军接掌,带你的人下城去吧。”姜维说道。

  “遵命!”

  “接住。”

  姜维把长枪往他身前一推,姜远赶紧在其倒下之前起身扶住枪杆。

  “远儿,辛苦了,这次你做的好,下去歇息吧。”姜维在经过他身前时停下来低声说道。

  “谢义父……谢大将军!”

  姜远握着枪向从自己身前走过的姜维以及胡济、张翼、赵统等人躬身低头行礼。

  出乎他意料的是,胡济、张翼和赵统都略微停下脚步向他拱手抱拳还礼,从这三人的目光之中,他感受到了浓厚的赞赏和敬佩之意。

  延熙二十年八月,大将军姜维入洛阳,陈泰避其锋芒,退军宛城。

  同期,东吴内斗愈演愈烈,全公主孙鲁班获罪,全端子全祎率部曲数十人携母渡江降魏。

  全祎为魏国写下劝降其父的书信,随后钟会仿其笔迹将吴地的形势夸大,并巧言陈述利害,使得寿春城中的全端和全怿二人出降。

  追随二将的嫡系部曲五千余人亦叛离寿春,文钦虽知内情却不能阻止,为免在城内爆发内乱冲突,权衡之下乃擅自决定放全怿全端等人离开。

  诸葛诞知晓此时时,全怿全端二人已经率军投司马昭营中,诸葛诞为此勃然大怒,将文钦及吴军从其镇守的寿春南门调离,改由自己麾下镇守。

  但这已经不是寿春城的第一次投敌事件,早在一个月前,诸葛诞的部下蒋班和焦彝便因为见淮南大旱无雨而力劝诸葛诞不要再空等水涝破敌,应该趁早联合吴军突围投奔江东。

  但诸葛诞却认为蒋班、焦彝动摇军心,对二人心生杀意,蒋、焦二人亦有所察觉,乃连夜越城而逃投降了魏军。

  两起叛逃事件引得寿春城中人心惶惶,在形势日渐危机的时下,诸葛诞却越发刚愎自用,变得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手下言语稍有不合其意便怒容满面流露杀机,终于身边再无敢进忠言之人。

  诸葛诞原本有门客千人,随着寿春围城日久,人数已经散去一半,但仍有数百人坚持留在其身边,哪怕诸葛诞再也听不进半句忠言。

  文钦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想要找诸葛诞商量突围之事,却被其门客所阻。

  “东吴全怿、全端降敌,诸葛公还在气头上,文将军现在还是不要去见诸葛公的好。”那人对文钦劝道。

  “难道就这样坐以待毙吗?”文钦感到十分不解,对那人反问道:“你们既然是忠于诸葛诞的门客,为何不替他分忧解难?”

  “诸葛公严毅威重,才高于众,时人比之大魏之功獒。然其性情亦倨傲狭烈,值此垂危之际,诸葛公只信他自己,别人的话难以入耳。将军与我等与其前去烦扰,不如让诸葛公自己静心思量吧。”

  “等他自己想出来?那得等到什么时候?沙场征战,胜机稍纵即逝,如此闭塞言路刚愎自用,焉能不败啊!”文钦素来性急直爽,有什么便说什么,此时忍不住将心中的不满和怨气一股脑宣泄出来。

  那门客神情微微严肃,凛然对文钦答道:“虽如此,我等亦愿追随诸葛公。若他日寿春城破,我等自当为诸葛公殉死。”

  文钦虽然感佩此人忠义,但依旧长叹而去,这一仗的结局,他心中似乎已经有所预料了。不过……听说阿鸯和阿虎已经在西蜀做了武将,自己就算身死此地,也不算太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