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扬州瘦马
作者:胖八斤      更新:2022-05-22 11:29      字数:4143
  京郊某处小宅。

  贺睿之面前摆着一本泛黄的佛经,考古的屋子内飘荡着袅袅青烟。

  在贺睿之身边的封嫣专心致志地煮着茶,动作很轻柔也很温柔,今天有一个她很看重的客人到访。

  屋内非常安静,贺睿之是个追名逐利之人,但是修起禅学来也是颇为认真。

  封嫣也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她喜欢这种坐在一边专心做事的感觉。

  不多时,一个小沙弥引着一个少年和两个护卫走到了屋外。

  小沙弥恭敬道:“贺先生,李施主到了。”

  贺睿之闻言缓缓睁开双眼,温声道:

  “了净,你且下去吧,派人守好院子,不要让人打扰。”

  小沙弥闻言双手合十与李晓躬身行了一礼之后便转身向院子口行去。

  “此间屋内只有贫僧与嫣儿两人,世孙殿下若是不介怀的话,不妨让两位壮士稍作歇息。”

  似乎是怕李晓不答应,贺睿之继续道:

  “嫣儿听说您要来,更是备了上好的雨前龙井的明前茶。”

  李晓闻言也知道如今是自己的把柄在对方手上,在这种小事上也没有什么好计较的。

  当即和二虎打了一个眼神之后,便径直推门而入。

  贺睿之见李晓只身进屋,先是满意地笑了笑,双手合十行礼道:

  “世孙殿下好胆量,好手段。”

  李晓也不搭理贺睿之,先与封嫣颌首示意了一下之后,便自顾自地坐在了一张蒲团之上。

  这老小子在杨柳胡同阴了他一把,又是拿漕粮要挟自己的手书。

  两件事一加起来,李晓自然对他没什么好脸色。

  封嫣原本正专心地摆弄着手中的茶具,看到李晓的到来先是下意识露出一抹嫣然的笑容,随后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立马收起笑容,只是轻轻颌首还礼。

  这也让一直在旁边暗中观察的贺睿之心头一动,一些巧思涌上心头。

  贺睿之见李晓不搭话,继续自顾自道:

  “殿下在城南创建的证券行,这种玩法真是开创了大齐商史的先河,严樊背靠严阁老,满京六部十三司皆为其驱使,却也被殿下逼得节节吃亏。”

  “若是殿下这种玩法能普及全国,这青史之中怕也是要留下您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晓一边冷笑,一边死死地盯着贺睿之。

  明眼人都知道,证券行的玩法适合在一个稳定的市场之中,如今信息科技并不发达,各地情况不一。

  这种玩法最多也就是在几个大城市可以铺开来,其他小城市没这种经济体量也没这种必要。

  从来只听说过米粒坚的股市,大雾都的贵金属交易市场,却是没听说过哪个落后国家有这些的。

  眼见这个秃王八到现在还在和自己装傻,现在谁看不出来京城中真正下场对付李晓,对付汉王府的哪是什么严樊和严松,分明就是天启帝!

  在李晓眼中贺睿之是一个很分裂的人,不谈事情的时候,这老秃驴不怎么开口,闻言都是合十微笑,一副老禅僧的模样,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是什么得道高僧。

  但是这货一但开口谈事情,满嘴的阿谀奉承、机锋陷阱、利益交换。

  李晓轻轻敲了敲桌子,冷笑着打断道:

  “贺先生,我这次来主要是为了您手中的那封手书而来,有何要求您尽管提便是,大家都是明白人,无需如此。”

  贺睿之闻言接过封嫣递来的茶杯,喝了一口,打了一句机锋:

  “殿下,真的都明白?”

  封嫣给贺睿之递完茶之后便轻轻起身,一身窈窕的身姿笼在宽大的缁衣之下,缓步走向李晓的侧边,安安静静地从侧面将茶杯递给李晓。

  李晓却是没有接过茶杯,只是一皱眉对贺睿之道:

  “不是你自己说的你代表浙东南的士绅么?不是他们有所求么?”

  贺睿之闻言摇了摇头:

  “我曾与殿下说过,我们要做天大的事,帮殿下拿下漕粮只是举手之劳,拿着您的手书我们又能有什么要求呢?”

  “要个重要官位?还是哪件大事上要您帮衬?若是如此,大把的银子使下去,这些事情严松也能替我们办到。”

  李晓有些被气笑了,只感觉贺睿之等人有点坐地起价的意思,反问道:

  “不要官,不要钱,也不要谋事,怎么着,难道还要我帮你们起兵造反?再转手将我这李家江山送给你们浙江佬?”

  李晓不接过茶杯,封嫣依旧安静地跪在一边作奉茶状,神情也不带丝毫变化。

  贺睿之却是不管这些事,不答反问道:

  “殿下可知道,早在几十年前,大齐百姓说起苏州人都会说一句什么?”

  “南蛮子。”

  贺睿之自问自答道:

  “几十年前在苏州出现了几个读书人,他们自诩儒生,一个个自比前朝名士,行事做派无一不效仿古人。”

  “几十年后,东林党人就变成了士林的代表,在百姓眼中甚至将读书人和东林党划了等号,只要是东林党便是君子,不是东林党便是奸佞小人。”

  李晓看着贺睿之,不知道对方话里的意思。

  贺睿之继续喝了一口茶道:

  “殿下以为东林党便是靠着舆论作秀起家的?呵呵,那起子的手段,可不比您差!”

  “几十年前的东林党擅长琴棋书画,书房之中红袖添香,房中婢女耳闻目濡之下也都是有几分才情的。”

  “而时值宫中大选秀女,您也知道大齐太祖的规矩,宫中秀女都必须出自良家子,杜绝外戚干政的可能,而东林党灵机一动,您猜怎么着?”

  “他们把这些房中的完璧少女,调教一番之后过继给良家子,然后直接送入宫中去了!”

  “几十年下来,他们竟真的做到了!他们把控了两朝的后宫,便是当今陛下的皇后也...!”

  李晓瞪大眼看着贺睿之,他的脑海中还未来得及消化这个惊天的消息!

  当今国母,当朝皇后,是扬州瘦马!?

  贺睿之看着李晓的神情,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自己拿过茶盅大口灌了一嘴。

  过了一会儿,李晓终于反应了过来,且不说贺睿之这话的真实性有多少。

  单就这种说法,除了惊世骇俗之外,怕是没有人会信。

  而就在此时,李晓敏锐地感受到自己身边好似有什么东西动了一下,侧目看去。

  只见封嫣依旧作奉茶状,脸上神情一如刚才,但是那一双藕臂却是在缁衣下轻轻颤抖,显然是保持一个动作太久了。

  李晓见此情形,心中不由升起一种我见犹怜的感觉,封嫣的坚韧从那日掌掴之后仍不流泪他就知道了,只不过没想到这个弱女子居然如此坚韧。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女子是最要脸面的,这种脸面更体现在自尊和他尊之上,李晓一直不接过奉茶,就是一种不尊的行为,对这个时代的女子来说是件很严重的事。

  但是转念一想到贺睿之刚才惊世骇俗的言论,李晓心中不由一冷。

  如果东林党是靠着扬州瘦马控制后宫,那么贺睿之一手养大的封嫣算什么?

  李晓可是清楚地记得贺睿之说过想把封嫣推给自己的,这难道就是贺睿之的目的?

  贺睿之看着李晓眼神的变化,猜到了对方所想,和声笑道:

  “殿下勿恼,嫣儿是贫僧从小带大,纵不是亲女,也胜似亲女,虽然出家人看破红尘,但您也看到,贫僧本就是个红尘人,从未看破过。”

  “刚才也说了,请殿下不要小看我们浙江士绅的格局,要知道我们虽然和苏州士族不合,但我们同样也都是东林党,没必要拆对方的台...”

  李晓闻言点了点头,也不愿意继续折磨封嫣了,伸手接过茶杯之后轻轻喝了一口:

  “那不知道贺先生和浙江的士绅们究竟想要什么?难道真的是谋逆?”

  贺睿之神秘地笑了笑之后,拍了拍手:

  “王先生,您还是现身罢,有些事情还是您向殿下解释罢...”

  贺睿之话音刚落,屏风后一个身着黑色披风兜帽的男子缓步走出,脸上挂着莫名的笑容。

  李晓见到来人,身上汗毛不由倒立,不由出口惊呼道:

  “是你?!”

  ...

  山西,蔚县。

  林世昌端坐在驿站的客房之中,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黑袍男子。

  顺天府与大同府直线距离不过五百里,但是中间重山密布,若是要大队人马行军还是需要向北或者向南绕行的。

  但是林世昌是被贬出京,随行扈从不多,一行人完全可以走直线,过崇山直达大同府。

  凭借官府驿站换马而行的脚力来算的话,林世昌此时应该已经抵达大同府,而不是在此逗留,显然林世昌逗留的目的就是这名黑袍男子。

  对峙许久之后,林世昌终于开口问道:

  “殿下,京中之事...?”

  黑袍男子沉声答道:“京中之事已经进行到了七八成,父王此次派我来就是为了最后一击!”

  林世昌闻言颌首道:

  “难为王爷和殿下了,为了江山社稷牺牲如此之大,只需此次事成,我等就可行拨乱反正之举!”

  “九边经略傅博仁乃是我们东林党最可靠的君子,前番我也已经去信,想必傅大人此刻已经带兵星夜赶来!”

  黑袍男子摘下了兜帽,露出了一张中年的文士面庞,正是在京城失踪的汉王世子李慈!

  李慈点了点头,看着林世昌道:

  “如今北直隶已经大乱,而且陛下对我们汉王府的耐心比想象中更差,想来王府此时已经遭了灾了...可怜我...唉!”

  林世昌见此开口劝慰道:

  “世子勿忧,只要汉王在,您在,这拨乱反正的局面便错不了!纵是有所牺牲,也是值得的!而且我听说世孙殿下已经先一步逃脱了?”

  李慈点了点头,沉声道:

  “父王偏爱长孙,提前做下了布置,晓儿应该是无忧的。”

  林世昌见状点了点头说道:

  “还是汉王殿下算计稳妥,有您在,有世孙殿下在,国本稳固,届时我们请陛下禅位之后,汉王一脉继位之事在伦理和法理上都无可挑剔。”

  李慈赞同道:“如今朝政荒废许久,礼法崩坏,我汉王府一脉也应该以一个好的开始来重整江山!”

  林世昌闻言站起了身子,推开窗户,抬头看向星空叹道:

  “君上开明理事,那就只需贤明的臣子,世昌蹉跎半生,终于也能迎来众正盈朝之日啊!”

  书生意气的李慈闻言也是起身迈步走到林世昌身边,同样仰望星空笑道:

  “世昌公,你名满士林,来日当为百官之首!天下楷模!与我一道辅佐父王重现皇齐盛世!”

  林世昌谦逊地笑了笑,但是望向天空的双眼更加明亮了几分。

  青史留名,唾手可得!

  而这两个书生却不知自己日后会为江山带来怎样的灾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