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3章 开学,大二了
作者:租客的狗大白      更新:2022-04-24 20:32      字数:2682
  时间很快进入9月,毛蚶的生意又开张了。

  上半年,和刘三江合作的水产经营户都赚了不少钱,所以毛蚶批发店重新营业,也没费什么精力。

  这些批发户都提前好几天,跟他预定了。

  刘三江也将毛蚶批发店的经营形式做了改变,他先统计好批发户需要的货物量,然后给祝书记打电话,让羊口公社那边发多少货,留出10%的余量。

  这些多出来的毛蚶,量少了,刘三江可以拿去送亲朋好友。量多了,饭店、食堂可以消耗掉。

  上门批发的顾客基本上都是老主顾,也都同意了。

  十几吨的毛蚶刚卸下船,被这些批发户们直接从码头装车拉走,只剩下二百多斤。

  入秋的第一茬毛蚶,刘三江当然要拿来送人。

  这样,批发店没有存货,也就不用专门留个人在这看着店面。

  但还是得找个人在店里待着,万一有什么事情,也好知道。

  刘三江先是想到了冯曼丽的母亲,事少离家***时可以住在店里,也不用在阁楼里蜗曲着。

  冯曼丽却十分坚决地拒绝了他的好意,“刘三江,我知道你想帮我家里改善一下生活,但以我对我妈的了解,你让她给你看店,你信不信她比你去的次数都少。”

  “曼丽姐,那个店面二楼可以住人,我想着……”

  “刘三江,你让我做什么事情,我都会答应你!但唯独不要瞒着我,干涉我家里的事情!”

  既然冯曼丽的这种话都说出来了,刘三江也就只好另寻他人。

  他又想到了唐妙生的邻居大婶,“唐爷,提篮桥那个门头房,我想找一个帮忙看店的,你觉得小亮的母亲怎么样?”

  “可以!小亮他妈挺本分的,还认识几个字。不过……”唐妙生停顿了一下,“不能让她住在店里。”

  不让住在店里,刘三江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

  刘氏老宅的事情,他可不想重新再来一次。

  “唐爷,那麻烦您,跟我跑一趟?”

  “行!正好,我也好长时间没回去了!”

  小亮的母亲知道唐老先生给她找了一份还算正式的工作,很是高兴。

  经她自我介绍,她姓程,年龄四十出头,以前年轻的时候,给别人家当过住家保姆,后来政策不允许了,只能给人家洗洗衣服,干些零活。

  刘三江说:“程婶,这份工作就是每天打扫一下店铺和码头的卫生,要是有人来找,你就帮着招待一下,活不重,就是需要有人在店里盯着,每月20元,你看怎么样?”

  程婶可能很信任唐老先生,什么也没问,就直接答应了。

  “二十元不少了!现在工厂招得新工人,才21元。”

  “那好!程婶,你换身衣服,我带你过去看看!”

  经过几天的观察,程婶的确很本分,也很能干,每天把门前和码头都打扫的干干净净,不该问的事情,也不会多嘴去问。

  刘三江见程婶一天到晚闲不住,码头的青石板都擦得锃光瓦亮,就把营业执照加上零售,将贺东海的海货拿到这里摆摊售卖,利润二一添作五,一半给程婶,一半给陈雨霏。

  每天蹬着三轮来回跑,实在是累人。

  刘三江就托方主任,帮他购买了两辆三蹦子。

  这个年代的三蹦子和21世纪的差不多,只是车把不一样,是圆盘式的。

  有了烧汽油的机动车,饭店采购,去海边拉货,去码头拉毛蚶,带工人去装修房子,方便了许多。

  9月10日,大学开学的日期。

  大一就上了半年,他们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

  开学第一天,刘三江当然不会缺席,卸完货船,在八点前,赶到学校。

  所有的学生都在校园小广场上列队,准备升旗仪式。

  一眼望去,一个暑假过去,几乎一半的学生都晒黑了,但是脸上也自信了许多,已经不是刚来学校那副腼腆的表情。

  “刘哥,你来得真及时!站我旁边,咱们拉拉呱!”

  梁爱国脸晒得黢黑,快赶上泥鳅了,看样没少去黄岛的海边。

  这时,李红梅一本正经的说道:“来晚的同学,自觉点!排在最后面!”

  刘三江只好去了队伍最后面,站在了李红梅的旁边,看她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开着玩笑,“李老师,你也晒黑了!”

  李红梅没有心情说笑,没有接话茬,“升旗了!不许说话!”

  也就两个月的时间,关系怎么还生疏了,刘三江刚想再逗逗她,却被胡校长的讲话打断了。

  “同学们,开学了!你们就是大二的学生了!下面进行升旗仪式!”

  熟悉的音乐响起,还是那四位女生撑着红旗,来到旗杆下,很快红旗升起。

  胡校长又开始讲话,“今年咱们学校又将迎来78级的新生,大家也知道咱们学校宿舍条件有限,为了接纳新生,离家近的学生,可以跑校!还有,每个宿舍会再加一张床……”

  这话一出,台下的学生站不住了,开始议论纷纷。

  “卧槽!八人间变十人间!”

  “就算加一张床,也安排不了多少学生!”

  胡校长又说:“学校的办公楼三楼,也会改成新生宿舍……”

  刘三江好像明白李红梅为什么不高兴了,“李老师,学校不会是让你们跟学生挤到一块?”

  李红梅点了点头,很是无奈,“没对象的老师,和学生挤在一起。已经结婚的老师,有房的回家住,没房的,学校安排到附近的文教职工宿舍。”

  此时,校长在台上高谈阔论,学生们在下面交头接耳。

  没办法,商海市民的平均住房面积也就几平方,同在商海的学校老师和学生,也同样面临住房问题。

  成人是最需要私人空间的群体,刘三江在给别人换房子的时候,接到的装修活,最多的就是给房间做隔断。

  为了多点面积,他们连二四砖墙都不愿意,只能牺牲隔音,做一二砖墙。更有甚者,直接用三合板做隔断。

  本来都是为结婚隔出来的房子,这样做的隔断,旁边的住户晚上放个屁,都能听得见,更别说床上运动了。

  他看着眼前闷闷不乐的李红梅,正好开学,潘晓雯回学校宿舍了,104室正好空出来了。

  “李老师,我有一间闲置的公寓,二十多平方,要不先借给你?”

  “你有!”李红梅很是惊讶,差点喊出声来,赶忙压低声音,“你有公寓房?还是二十多平方!真的,假的?别骗我!”

  一间?

  这样的公寓房,刘三江有的可不是一间。

  “你们什么时候搬?”

  “最迟明天!”

  “早搬走早利索!中午,你收拾一下。下午,我开一辆三轮车,帮你搬过去!我也得从宿舍搬出去。”

  住到刘三江的房子里,李红梅还是有点顾忌,但想到十个人挤一间宿舍,早上还得跟一层楼的学生抢卫生间,也就考虑不到这些了。

  “行!下午四点吧!”

  十人间,还是把床位留给新生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