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尽扫两汉六朝遗风,才显大气磅礴
作者:疯神狂想      更新:2023-05-27 12:03      字数:2125
  <div id="tet_c">这不,在看到另外一件残损真品古代青铜镜的时候,他又有了发现,而且这一次还是大发现。

  而且他很感到意外,因为这次发现是在甘省,这里的一次发现,却让他看到了不少顶级古代青铜镜。

  而且这些青铜镜还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东西,好像是传承有序,被人特意收藏起来的。

  这些铜镜从古到今,依次排列,最早的是汉代的青铜镜。

  一面那是汉代“长宜候王”规矩纹铜镜,现代出土的众多汉代铜镜中,博局纹(规矩纹)镜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

  博局纹镜,亦称规矩纹镜。

  规与矩平均分布在图案之中,铜镜用于照容正心,寓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敬天道、守规矩。

  此类铜镜纹饰的方圆之间,模拟了宇宙天地格局、时间与空间的统一。

  我们可从博局(规矩)图案中,一窥汉代美学观与哲学观。

  它以钮座外的方形内区与博局纹的结合,营造天圆地方的宇宙模式。

  在外区圈带纹内区中间方框四边,有规则地分布着“t、l、v”这三个符号。

  方框正中外出“t”形符号,与“l”形符号相对。

  方框四角与“v”形符号相对。

  这样将镜子的内区,分为四方八位、九宫十二位等方位布局。

  这些符号形似木工用具中的规和矩,故称之为“规矩镜”。

  铜镜背面四神纹饰的位置,是严格按方位及五行的属性来配置的。

  这很明确地体现出了天干、地支、四神、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还有一面隋唐时期的青铜镜,也十分特别。

  隋代铜镜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明显带有汉及魏晋风格。

  最典型的是图案上,保留了汉博局纹、神兽纹及靠镜缘处有一圈铭文。

  因此隋镜在继承的前代的同时,又明显有创新。

  且瑞兽图案少了两汉魏晋铜镜中神兽的神秘甚至狰狞,更加注重写实、灵动,富有生活气息。

  从字铭上看,也由汉和六朝的篆隶,转变为成熟的楷书。

  特别是其文辞华美艳丽,令人耳目一新。

  接下来就是唐镜,这个早就说过,唐代是青铜镜制作的一个巅峰。

  这一次陈文哲看到的,是一面唐鸾鸟菱花形铜镜。

  大唐盛世的铜镜创作与铸造,已经进入了鼎盛期。

  唐镜的镜体厚重,银白光泽强。

  有些镜表呈黑亮色,其种类繁多,创新迭出。

  纹饰上自创天地,尽扫两汉六朝遗风。

  精神及内容上,更加自由写实,显得大气磅礴。

  唐镜在圆形的基础上,创制出方形、菱花形、葵花形、窝角形、亚字形等镜型并流行。

  瑞兽鸾鸟、雀绕花枝纹,无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高浮雕技法和特种工艺的运用,超越了历代铜镜,真正达到我国铜镜发展史上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镜中最负盛名的海兽葡萄镜,是中西文化艺术合璧的典范。

  它充分展示了大唐空前开放的胸襟和海纳百川,彰显一切有用有益之物皆为我所用的大唐气概。

  铜镜纹饰中有类似海豹、海狗、海獭等海兽,还有狮子、孔雀等吉禽瑞兽。

  此外,颗粒饱满硕大的葡萄,首次亮相在铜镜上,一时间,海陆空的灵禽瑞兽飞啄跃奔交相辉映,融合一镜,体现出古人的奇思妙想。

  隋唐之后,就是宋金元时期。

  宋山水人物图带柄铜镜,也是宋代青铜镜中的经典。

  宋金元时期的铜镜,整体工艺水平虽由盛向衰,但无论制作工艺还是艺术成就,却有全新的发展,并直接影响后世铜镜艺术。

  这一时期,我国铜镜大规模走向民间,开始被百姓普遍使用。

  所以,这一时期的铜镜因而具有浓郁的生活和世俗气息,大量出现了花卉和人物。

  牡丹、菊花、桃花等缠枝花卉、人物故事一度成为宋金铜镜的流行元素。

  宋镜质地轻薄,造型除沿袭前朝外还出现了六边形、长方形、钟形、盾形、桃形及具柄镜等独具特色的镜形;

  其装饰艺术,在我国古代铜镜工艺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尤其是花枝镜和花鸟镜,图纹纤细清新,描绘逼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韵律节奏感。

  宋代湖州镜和人物镜也蔚为大观,特别是湖州镜背多铸有作坊铭文,已萌芽古人在铜镜上的商标意识。

  金代铜镜在铜镜史上独树一帜,它一改以往含蓄、朦胧、纹饰抽象的神秘基调,直观、生动、活泼的纹饰,表达呼之欲出的意蕴。

  其纹饰在吸收汉、唐、宋三代铜镜图案纹样的基础上,又创造出新式图样。

  如双鱼镜、人物走兽、历史人物故事镜等。

  金代铜镜上的花押,也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元代铜镜式样较少,形制较为厚重,制作粗糙。

  有特色的为元代的戏曲人物镜和八思巴文镜。

  宋代的精品铜镜,有宋亚字形铜镜。

  镜背凹角处各有一缠枝牡丹花,四周联珠纹平行围起,宽素缘稍厚无纹饰。

  明清时期又有不同,像是明福寿双全铭文铜镜,也是极具特色的。

  当然,其中最好的,让人眼前一亮的肯定是明代的珐琅彩镜。

  明清铜镜无论在制作工艺,还是在题材上,都呈江河日下之势。

  无论图案纹饰,还是工艺制作,都无法与之前相比。

  值得称道的是,专为宫廷铸造使用的珐琅彩镜别具一格。

  其镜漂亮、大气、富丽堂皇。

  明镜大而厚重,多纪年镜、吉语镜、仿古镜等,铸有吉祥寓意铭文或吉祥图案等,并多见铜镜铸商号名称;

  较典型的是“五子登科”“状元及第”“喜生贵子”等字铭镜,充分反映出明朝人们追求现实的美好愿望。

  到了清代,青铜镜的种类就更多了。

  这一时期制作青铜镜的技术,也有所提高。

  在清代佚名画家的《磨镜图》中,其右下角的工匠在磨镜。

  清代铜镜主题纹饰有龙凤、鱼、狮子滚绣球、双喜五蝠等。

  彩漆描金镜为清代铜镜,增添了最后一道亮丽的光彩。

  但是,随着西方玻璃镜的大量涌入,铜镜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中的精品有清二龙戏珠纹铜镜,它平顶圆钮,钮上一珠。

  钮外左右两侧各一条龙,首尾相对,曲颈仰首作戏珠状,钮下一莲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