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兴修水利的大事
作者:楚淮君      更新:2022-05-23 04:36      字数:2184
  她说“工程浩大,我们必须要多雇用工人,在寒冬到来之前完工。

  而且工人也不能白白干活,得付工钱。”

  尚鸿飞说“兴修水利,还要付工钱?

  这是民生工程。”

  他有些不能理解,百姓为国家做事,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这样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沐冬至说道。

  尚鸿飞没有跟她抬杠,而是看向齐王。

  沐冬至也看向了他。

  齐王说“那就把水渠给承包到村,一段水渠要修多宽,多长,多少钱,剩下的就让他们村的里正去安排。

  至于水库,另外雇佣,并且从军中调人过来。”

  尚鸿飞没有异议,沐冬至也没有异议。

  他又对沐冬至说“你家粮仓里还有余粮,先拉过来。

  回头本王一并付你银子。”

  “好。”沐冬至很快就应了下来。

  很快,到了黄道吉日,开始破土动工。

  现在的田里没什么活了,种庄稼的人都没什么事了。

  劳动力都闲着,所以听说修水渠给钱,家里的人都来了。

  附近的几个村子,每个村都分到了一段水渠,每段水渠也明码标价,他们什么时候干完,什么时候验工拿钱。

  至于钱要怎么分,那都是里正说了算。

  承包到村的人是不用朝廷这边管饭的,他们自己吃自己的,这样就减少了这边管理的负担。

  水库这边的人大多数都是从军中调过来的。

  沈宽带的人刚好被调过来了。

  他现在已经是千总了,手下管理一千个人。

  他将这一千人分成三班,四个时辰一班,一班人一班的带着雇来的民工一起干活。

  沐冬至忧心忡忡,那一年的大雪让她记忆犹新。

  谁也不敢肯定今年会不会再次出现那种天气。

  若是碰到那种极端恶劣的天气,就是保命都困难,别说是修水利了。

  齐王这边一切都有谋划,不管是在粮草上,还是在医疗上,都筹划的妥当,让沐冬至叹为观止。

  他从附近找了一些妇人过来,交给戚王妃,让戚王妃管理伙食。

  于是,戚王妃立刻就拿出了当家主母的架势。

  好几千人要吃饭,这绝对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戚王妃就跟做饭的妇人说定了价钱,分派他们磨面的磨面,烙饼子的烙饼子,煮汤的煮汤。

  还有两个男人专门劈柴,运粮打杂。

  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吃饭的时候,大家也是分批吃,所以伙食这方面安排的妥妥当当的,有条不紊。

  沐冬至佩服的很。

  另外还有他从别处招募来的大夫,施工过程中有个磕磕碰碰,也都能及时诊治。

  沐冬至也很佩服,齐王果然是想的十分周到。

  挖水库的和挖水渠的是同时开工的,尚鸿飞在工地上来回巡逻奔波。

  沐冬至也到工地上去看,见这地方土质太硬,挖土的时候十分吃力,所以挖了两天都没刨出多深来。

  工程的进度很慢。

  她转过来转过去,心里想着用水浇浇不是会不会好挖一些。

  于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偷偷的溜出来,趁着大家都睡觉的时候,从系统里将水给抽出来浇灌在地上。

  由于水库的面积太大,她也只能匆匆的浇上一片。

  次日一早,百姓们前来上工,发现这里居然有水,于是找了领班的。

  领班的上报给了尚鸿飞。

  尚鸿飞脑子一转,立刻叩谢上天,说

  “这是上天给的吉兆。”

  他说了很多吉利的话,让百姓都深信自己是顺天意,于是大家都干劲十足。

  不过,浇到水的地方好挖了,但是浇不到水的地方就难挖。

  戚王妃吃了晚饭就来找沐冬至来出主意。

  她的话还没说完,沐冬至就知道她要说什么了?

  无非是像上次一样,到土地庙去求情,不过这次是要求雨。

  她说“上一次不过是巧合,我哪来这么大的面子啊?”

  “成不成试试呗,反正也不费我们什么劲,要是能成了,你岂不是又立大功一件吗?”

  沐冬至不想去,但戚王妃极力的说服她。

  说这些工人挖的太辛苦,说这样下去的话挖到明年也挖不完,又提到沐冬至担心的下雪寒冷,她就这样三说两不说的,就把她给说的动摇了。

  两人连夜去土地庙求雨。

  沐冬至在土地庙上磕头的时候心里嘀咕这,人家土地爷爷根本就不管下雨。

  来这里求,能行吗?

  求雨不应当去龙王庙里吗?

  她心里想着,磕着头,突然就开始刮风了。

  似乎是要下雨的样子。

  戚王妃连忙说“我们得赶紧走,要不然走的晚了,就被大雨给淋住了。”

  沐冬至起身,说“哪里有这么神?”

  她虽然嘴上这么说着,心里也起了疑惑,难道真的要下雨了吗?

  她们快快的往回赶,然而才走了几步,大雨就哗啦啦的从天而降。

  明月和小玉她们都提前听了戚王妃的话带了伞,连忙撑伞给自己的主子打伞。

  只是风太大,雨还是淋到了她们的身上。

  可尽管这样她们心里都是兴奋的。

  沐冬至心里还有些忐忑。

  上一次她高兴了两天,很快就想到了不过是巧合。

  可这一次要怎么说?

  不能每一次都巧合吧?

  第二天一大早,天晴了。

  路上还能走人,所以工可以照样上。

  百姓们发现昨夜下了一场大雨,田里被滋润了,挖起来更省力了。

  那些承包到村的村民们中,有人发挥了属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想出了别人没有想出的办法

  有一个人套着牲口过来犁地,其他的人只需要跟在后面把犁起来的土给铲了抬走就可以了。

  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这边有人带了头,那边的人就纷纷效仿,所以这水渠挖的比较快。

  他们不过是挖个淌水沟,并不是要挖一条大运河,所以不过十来天的功夫,水渠这边都分分竣了工。

  尚鸿飞去验工,不合格的地方都让他们修正。

  工程全部都符合要求了之后,胡清海这边立刻给他们发了工钱,一天都没有拖欠。

  这边的水渠竣工之后,胡清海又问他们中间有没有人愿意来帮忙修水库,也会发工钱的,带牲口来的工价会翻倍。

  所以,不少人都过来帮忙,甚至孩子也想来,但是孩子被胡清海给打发回去了。

  带牲口来的人不少,用不了这么多犁地的,剩下的牲口就驮泥巴到水库的埂上。

  就这样他们大大的缩短了工期。

  尚鸿飞不得不赞叹这里的百姓太聪明了。

  本来他还想着年后肯定还得修一些日子,却没想到干了两个多月就完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