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当即革职抄家
作者:夏暖秋秋      更新:2022-05-23 22:11      字数:3064
  “项少爷,灵心堡那帮土匪,强行霸占水源,逼着我们用儿子和家中财物交换。”

  “我们实在活不下去,求项少爷为我们做主。”

  “求项少爷庇护。”

  谷口乌泱泱一片的百姓,穿着带布丁的衣服,面色苦楚的跪在地上,见到项承黎和季寒若,就跪地纷纷诉说自己的委屈。

  项承黎一脸慎重的询问道:“你们谁是主事?”

  “回项少爷的话,在下是伏原镇孙家村的里正孙文山,带着大伙来求项少爷的庇护,是在下的主意。”

  只见一个年约四十,身形微瘦的男子,挺直脊背,不卑不亢对着项承黎缓缓道出孙家村经历的一切。

  项承黎皱眉,项家如今没有官职,贸然出手,容易惹来非议。

  “为何不去报官?”

  孙文山‘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伏原镇的巡检,已尽数遭了灵心堡的毒手。去往伏阳县的道路,都有灵心堡的歹人把守。”

  “求项家为我们主持公道。”

  “在下知道,让项公子难做,可我们实在没有办法。”

  “大人没水喝,还能忍一忍。可是村里的老人和小孩,他们实在顶不住啊。”

  【猫猫好可爱:主播,就让你家男人帮帮他们。打赏星币666个。】

  【看热闹不嫌事大:看看身后那一群,渴得嘴唇都干裂的人,突然觉得有吃有喝的日子,挺好。打赏星币66个。】

  【语文老师不教体育:这事,不好管,一个弄不好,容易给项家招祸,万一被扣上谋反没底说理去。】

  看着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百姓,一个个因缺水,渴得嘴唇皱在一起,干裂泛起血丝。

  季寒若的心中涩得难受:“大柱,让人用马车,拉几缸水来,再拉几口瓦锅。”

  这些百姓,连等水烧开,都等不及。

  在得知这些水,是给他们喝得,一个个纷纷,从旁边的地上,找能够盛水的树叶。

  看着一众人,连喝水,都能这么满足的样子。

  直播间内一片沉默。

  季寒若帷帽下的眼眶,微微有些红。

  挽起项承黎的胳膊,问道:“相公,出手帮他们,会给咱们带来那些困扰?”

  项承黎漆黑的眸,微闪:“娘子,项家,历经三百年,以守护天下黎民百姓为己任。”

  “整个轩国的世家及百姓,皆知。”

  这也是孙家村的百姓,在遇到这种事情,求助官府无门之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求助项家。

  “如今土匪当道,残害黎民百姓,我应当出手相助。”

  季寒若清澈的眼眸,转了转。

  也品出几分不对来。

  按理说,项家蛰伏在伏虎山,整个轩国的人都知道,以项家多年来的威名。

  不管是土匪及乱兵,想要借机生事。

  都会先绕开伏虎山。

  “相公,你觉得这事有蹊跷?”

  项承黎点了点头,眼中的寒意更甚:“我猜不透,灵心堡背后之人,真实用意,也不清楚,他们有什么后招。”

  前世,他在京都受羞辱后,一出京就遇上暗杀他的人,仓皇躲避之下,他掉入悬崖的河底,摔断一条腿。

  靠着抓鱼为生,好不容易养好伤,回到伏虎山,已是几个月后。

  那个时候的伏虎山,经历旱灾、蝗灾、水灾,他的家人及项家旧部,尽数死在这三场劫难中。

  整个轩国,都处于暴乱之中。

  眼下,知道灵心堡这帮人。

  他不禁在怀疑,当年项家的旧部,及他的家人的死,是不是与这帮人有干系。

  他怕,这帮人的真实用意,是冲着伏虎山来的。

  就在项承黎十分犹豫之际。

  季寒若开口了:“相公,咱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先把灵心堡的人,驱除伏原镇。”

  项承黎失笑:“好。”

  朝堂上。

  百官正为蝗灾和旱灾发愁。

  “启禀皇上,边境周将军快马加鞭传回消息,凉国遭遇罕见的蝗灾,粮食颗粒无收。蝗虫自凉国向着轩国北境而来,声势浩大。”

  “蝗灾,这可如何是好?”

  “蝗虫过境,颗粒无收啊。”

  徐太傅拧紧眉头:“让各地百姓,赶在蝗灾来临之前,把粮食提前收了,减产好过颗粒无收。”

  皇帝:“就按徐太傅说的办。”

  户部尚书颤颤巍巍:“启禀皇上,今年遭遇十年罕见的旱灾,多地的庄稼早已旱死,家畜活活渴死。许多百姓不得不放弃故乡,四处流动寻找水源。”

  皇帝震怒:“为何现在才报?”

  “臣上过奏报。”

  “”。

  百官纷纷跪地求饶,都表示自己上个旱灾的奏报。

  等到皇上一番彻查下来,才发现这么多旱灾的奏报,全部都在层层筛选中过滤掉

  一番统计后,整个轩国,竟有一半的地区,都正经历旱灾。

  钦天监监正,愁眉不展:‘启禀皇上,臣观察天象,近期内都没有降雨征兆。”

  皇帝:“传令下去,举国征集,能人贤士,治理蝗灾,事成之后,必有重赏。”

  很快,告示贴遍各城。

  不过三天,一个流言传遍半个宣国--当今太子,德不配位,天降灾祸,浮尸遍地。

  项承黎带着项家五十名旧部,五十名归降的山匪,组成一个剿匪队,围剿灵心堡的土匪。

  从孙家村,到伏阳县,耗时三多天,一路上救出百姓300余人,俘虏灵心堡100多人。

  绞杀灵心堡头目20余人。

  项承黎想把这些灵心堡的俘虏,交给朝廷处置。

  刚到伏阳县城门口,就发现不对。

  许多百姓拿着包袱,带着老人,有小跑着,有赶着车,纷纷从伏阳县城中往外逃。

  他拧着眉头拦下一个老伯:“老伯,你们这是做什么?”

  老伯本不想回答项承黎这个问题,一抬眸看见项承黎身后的队伍,吓得什么都全说了。

  “伏阳县大旱,城中几口井中,都打不出水。”

  “城外还有流民和乱兵闹事,伏阳县县令都顶不住这天灾,带着家人昨个就跑了。”

  老伯说完后,推着手中的车,嘟囔道:“井中,都打不出多少水来,这可让人怎么活?”

  看着老伯推车离去的背影,武军开拧紧眉头:“大哥,县令都跑了,怎么办?”

  项承黎眉头紧蹙。

  这才只是一个开始,等到蝗虫过境后。

  整个轩国,丢下城池,跑的官员,只会更多。

  遭殃的,还是普通的黎民百姓。

  沿途不但要寻找水源,还要防止各种暴乱的流民及山匪。

  与其让这些百姓,四处奔波,不如让他们留在家乡。

  想到这儿后,项承黎亲自带着项家旧部,直接去县衙,接管乱成一片的县衙。

  伏阳县的县衙,留了几个愁眉苦脸的巡检。

  孙兴平是这群巡检的首领,是个尽职尽责的人,知道县令带着家人逃跑之后,自己每天还来县衙,安抚其他巡检。

  如今看到项家的人,喜得眉飞色舞,连连喊道:

  “是项家的人,是项家的人。曾经的项家军,所向披靡。有项家家主在,咱们伏阳县的百姓有救。”

  一番交谈后,项承黎让孙兴平,把项家驻守伏阳县的事,告知整个黎民百姓。

  于是,孙兴平,敲锣打鼓,走街串巷,把项家军守护伏阳县的消息,散布出去。

  原本装好行礼,正准备走的百姓,听闻项家军带着人,去帮他们挖井,纷纷卸下行囊,跑去看热闹。

  挖井,对于项家军和山匪来说,早已是轻车熟路,没有什么难度,难就难在,伏阳县的城中,没有砖头加固。

  很难挖出,像伏虎山那种带着台阶的深井。

  一番思量后,项承黎组织城中青壮年,赶着牛车和马车,一趟趟从伏虎山,拉砖头回去挖井。

  当季寒若得知。

  伏阳县的县令,丢下城中百姓落跑,项承黎带人守护整个伏阳县,整个人也是处于震惊中。

  她愣怔半晌后。

  让人把丑叔寻来,言简意赅把整个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丑叔,如今伏阳县大乱,相公只带数百人,我想请您走一趟,再带两百人相助。”

  丑叔半眯着烧伤的眼,思量半晌后道:“好。去之前,要先把山中那两拨不明人士,处置了。”

  季寒若点了点头。

  半个小时后,梁浩言派来的两拨人,就在丑叔的快刀斩乱麻中,消失在火海中。

  季寒若亲自写了一封信,让丑叔带给项承黎。

  还特意让把项家,所有能用的马车,都腾出来,用瓦缸装满水,运往伏阳县去。

  她目送丑叔离去的背影,对一旁的小叔项承嵘说道:“二弟,伏虎山的安全,就靠你了。”

  年仅十五的项承嵘,看着丑叔带人离去的背影,不解的问道:“大嫂,你为何会派丑叔去支援大哥?”

  “你大哥临走前嘱咐的。”

  “当今太子,德不配位,天降灾祸,浮尸遍地。”

  “请皇上废除太子。”

  朝堂上,乌泱泱跪倒一地,都纷纷恳请皇上,废当今的太子唐耀翰。

  太子脸色苍白。

  皇上脸色铁青。

  “皇上,太子上任后,勤政爱民,行事谨慎,并无大错。”季博儒实在看不下去,顶着压力为太子,说一句公道话。不想却一下子惹怒皇上。

  当即被皇帝,以‘用人不察,玩忽职守。’为由,当即革职抄家,贬为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