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李氏分族满门抄斩
作者:世道伦常马甲      更新:2022-05-24 04:00      字数:2828
  与孙隼的密谈并不愉快,甚至还有些让李煜感到烦躁。

  这个司马懿在搞什么鬼?竟然还有秘密瞒着我?

  虽然很确切的相信司马懿不会叛变,但李煜的心里其实还是很不爽的。

  毕竟历史上的司马懿他真的不是一个好东西。

  “宪英。”

  李煜独自一人坐在饭桌前,用筷子不停戳着自己面前的一块吃剩下的馒头。

  “我在,公子。”

  辛宪英应了一声,提着一只食盒走到李煜身边,从中取出一碗乳白色的汤汁和一把银汤匙。

  “公子,这是厨房刚熬的豆腐鳕鱼汤,你尝尝吧。”

  辛宪英先是用银汤匙舀起一小汤匙,见没有什么异常之后,喂入了自己口中。

  一秒……

  两秒……

  三秒……

  一分钟过后,辛宪英感觉自己身体没有什么异常,才从食盒中又拿出一支白瓷汤匙,连同着手中的豆腐鳕鱼汤,递给李煜。

  “公子是在为司马先生的事情发愁吗?”

  李煜品了一口豆腐鳕鱼汤,点点头。

  “好喝。”

  随机将碗放到桌子上,回头看向辛宪英,问道:“关于刚才孙隼说的话,你怎么看?”

  辛宪英:“公子心里不是已经有了答案吗?”

  李煜:“我并不司马懿的忠心,只是他接触林氏既没有和我进行请示,今天下午在会议上他也没有做汇报,我这心里,确实是有点慌。”

  辛宪英没有接话,只是在一旁静静的站着。

  她是个才女,但也仅仅是个才女。这种主子与主子的心腹谋臣之间事情,她实在是不知道能说些什么。

  司马懿这个人,她所知道的也仅仅限于很有才能四个字。

  ……

  ……

  第二日晌午,李煜吃过饭之后,还是对昨晚的事怎么想怎么不舒服。

  “宪英。”

  “公子有何吩咐?”

  “去派人把沈万三请过来。”

  “是,公子。”

  辛宪英刚刚离去不足一刻钟,便又去而复返。跟在她身后的,正是面色铁青满头大汗的沈万三。

  “公子,我刚刚才出门,便在门口遇见沈万三先生了。”

  李煜颔首,吩咐道:“去沏壶茶来。”

  “等等!”

  李煜话刚出口便被沈万三打断了。

  沈万三从袖中掏出一封沾有一个血手印的绢布,转交给了辛宪英。

  “主公……北拓郡李氏分家,被北鲁到巡查使钱慕查出私贩军马、贿赂官员,被判满门抄斩,家产充公。”

  “什么?!!!”

  李煜的巴掌狠狠地拍在桌子上,牙关咬紧,眼中有怒火中烧。

  这份怒火不是因为李氏分家被满门抄斩,毕竟虽然名义上是一家人,但实际上李煜对这个“家”,这群“家人”着实没有什么认同感。

  小说中那些一穿越为古代公子哥,身边必有一位忠心耿耿的侍从的情况却是出现了,但…哪怕是侍奉原身十几年的女婢,李煜仍然信不过。

  这也是为什么李煜贵为李氏家主,贴身侍候的也仅仅只有辛宪英一个人。在没有召唤到辛宪英之前,李煜的任何事情都是亲力亲为的。

  在这期间,李煜也养成了吃饭之前先用银针或者银汤匙试毒的习惯。

  言归正传,李煜愤怒的点不在李氏分家被灭门上,而是在于李氏分家竟然被灭门上。

  这是那什么北鲁道巡查使对他的挑衅?还是对他的警告?

  “这是怎么回事?事先怎么没有一点征兆?”

  李煜板着脸,沉声问道。

  他不相信钱慕会毫无征兆查办李氏,更不相信像赵若英那种算计到骨子里的人会允许钱慕去动一个世家大族。

  这件事中间……

  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让赵若英下了狠心。

  沈万三摇摇头:“这件事情确实是毫无征兆,仿佛就是临时决定的一样。不过…昨天入夜北拓郡司马苍溟去郡守府见了赵若英,至于交谈了一些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苍溟晚上去见了赵若英…我认为问题一定出在这里面。”

  沈万三试探着问道:“主公…要不…请司马先生和荀令君过来吧。”

  李煜点点头,刚要说让沈万三去请司马懿过来,但脑中兀的闪过孙隼的话,把刚要出口的话又憋了回去。

  “好的,派人去把荀令君请过来。”

  李煜说完,拿起桌上的带有血印的绢布,盖在脸上,闭目沉思。

  两位顶尖谋士,长达半年时间的精心谋划,若是功亏一篑……

  可就是太冤了。

  ——————————————————

  本章1.5k,嗯,说了要和大家请假的,更1.5k应该算我仗义吧,然后下面是本书须知。

  ——————————————————

  京官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荣誉职务);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荣誉职务);

  中书省【掌机要,发诏书】:右相(1),中书侍郎(2),中书舍人(7)

  门下省【侍人机构】:侍中(2)

  尚书省【掌六部,九寺】:左相(1),左仆射(1),右仆射(1)

  吏部:吏部司【文官任免】,司封司【调动】,司勋司【升降】,考功司【考科】(尚书一人,侍郎二人)

  (头司一人,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五人)

  户部:户部司【田赋】,度支司【俸禄关税】,金部司【厘金】,仓部司【公债】

  (尚书一人,侍郎二人,巡官二人)

  (头司一人,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五人)

  礼部:礼部司【礼仪】,祠部司【祭祀】,膳部司【膳食】,主客司【贡举】

  (尚书一人,侍郎二人)

  (头司一人,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五人)

  兵部:兵曹司【武官任选】,职方司【兵籍】,驾部司【军令】,库部司【军令】

  (尚书一人,侍郎二人)

  (头司一人,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五人)

  刑部:刑部司【律法制定】,都官司【罪奴籍】,比部司【收税】,司门司【关门出入】

  (尚书一人,侍郎二人)

  (头司一人,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五人,令史若干)

  工部:司平司【建设】,司田司【屯田】,司水司【河流】,司虞司【山川林泽】

  (尚书一人,侍郎二人)

  (头司一人,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五人)

  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兼膳食

  太仆寺:掌马畜畜牧

  太常寺:掌宗庙

  宗正寺:掌天子宗族

  大理寺:掌邢狱审理

  卫尉寺:掌京都军权

  鸿胪寺:掌礼仪

  司农寺:掌粮储

  太府寺:掌宫廷贸易

  (卿一人,少卿二人,丞二人,主薄五人)

  一台:御史台(监察)【御史大夫】

  五署:国子监(上课)、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循旧制,与六部分工);

  散官:(荣誉职务)。地方官制

  虚设(道)置观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

  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县: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