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改良版黄粉虫
作者:阿勇老哥      更新:2022-05-24 22:54      字数:3609
  姜余本来想从人工智能套取一些关于“微生物降解塑料”的知识。

  却不小心触发了人工智能系统内的拦截程序,功亏一篑。

  现在唯一有效的就是钟庆璠团队的发现。

  至于另外那种吞噬黄金的真菌,只有派相关专业人士去澳鼠国实地取材,实验一段时间后再说。

  钟庆璠教授的团队购买了聚苯乙烯塑料原料,黄粉虫则从京都大兴、秦皇岛等昆虫养殖场购买。

  这些黄粉虫被放置在一个有泡沫塑料块的聚丙烯塑料容器里。

  实验人员定期测量被黄粉虫吃掉的泡沫塑料块重量。

  对照组是常规麦麸饲养的黄粉虫,实验中500个黄粉虫以5.8克的塑料为唯一食物,在控制条件的温室中单独饲养。

  在16天实验期内,正常饲养的幼虫干重增加了33.6%。

  以塑料为食的幼虫干重仅增加了0.2%。

  而停食的幼虫干重明显降低24.9%。

  对比喂食塑料和麸皮两组的幼虫存活率,并无明显差异。

  据悉,以塑料为食的幼虫之所以干重未大增,是由于相比麦麸,泡沫塑料的水含量和营养价值较低。

  “黄粉虫既然都可以消化最难降解的聚苯乙烯塑料,其他相对容易降解的塑料,理论上黄粉虫同样可以消化。”

  钟庆璠教授向姜余介绍道。

  目前,他们团队有人在考虑用人工培育黄粉虫或蜡虫来降解塑料废弃物。

  如塑料垃圾袋,PVC板等。

  这些虫子如何吃掉塑料的呢?

  泡沫塑料首先被黄粉幼虫嚼噬成细小碎片并摄入肠道中。

  所摄食的碎片在胞外酶作用下,进一步解聚成小分子产物。

  小分子产物在多种酶菌作用下,进一步降解并同化形成幼虫自身组织。

  残留的泡沫碎片混合部分肠道微生物,以虫粪的形态排泄出体内。

  钟庆璠团队通过无数的实验可以证明:

  以聚苯乙烯为食物来源的黄粉虫与正常取食的黄粉虫一样健康。

  其排泄物还能用于农作物土壤育肥。

  其本身的身体,也可以当做鸡鸭鱼等动物的营养饲料……

  ……

  除此之外,钟庆璠研究组还发现肠道微生物对聚苯乙烯生物降解起决定性的作用。

  他们进一步成功分离出可以利用聚苯乙烯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的聚苯乙烯降解细菌——微小乙烯杆菌。

  一株细菌可在无碳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的聚苯乙烯膜表面生长生成稳定的生物膜,显著地侵蚀膜表面结构。

  该菌株在液体中培养60天后,液体中聚苯乙烯碎屑被分解、减重可达7.4%。

  残留物的分子量明显降低,生成大量水溶性的低分子中间产物。

  姜余对这种细菌的功能非常重视。

  他准备投入更多的人才和资金进去研究这个项目。

  像这样的细菌肯定还有进步的空间。

  科学成果有时候就是偶然中发现的。

  如果认真去追寻的话,反而不一定能够得偿所愿。

  特别是这些特殊的真菌和细菌,如果没有这次偶然发现,就算花个几十年,也未必能找到。

  很多有机化合物,比方说塑料、石油、甚至是合成的剧毒药物等等都可以通过某些细菌或者真菌分解或者还原成无害的代谢物。

  所以说,钟庆璠的这次研究成果,并不次于的那些曾经伟大的科学家。

  这个研究成果是巨大的,他可以让工业和居民产生的塑料废料变成有价值的肥料。

  只要能够找到这种细菌特殊DNA片段,姜余就觉对得有能力改良出吞噬能力强的超级细菌。

  在一份关于全世界最差的十大发明排行榜上,塑料名列第二。

  作为已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材料,塑料的危害却极其大。

  学术界认为塑料产品由于物理化学结构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可能数十年不会被分解。

  迄今为止,石油化工生产的塑料废物污染成为世界环境难题。

  1994年石油基塑料世界年产量约2亿吨,其中聚苯乙烯占15.1%。

  聚苯乙烯经久耐用,不能生物降解,常用作一次性饭盒、咖啡杯和包装绝热材料。

  它们对土壤、河流湖泊及海洋等产生普遍严重的“白色污染”。

  从90年代初开始,因为需要大量的废纸、塑料、金属材料等发展工业,桦国每年进口的洋垃圾就有数百万吨。

  很多洋垃圾集散地都不规范,垃圾随便堆成一座座大山。

  那里臭气熏天、细菌丛生,给空气、土壤和地下水等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桦国的垃圾回收产业并不成熟,很多洋垃圾集散地都是人工分拣。

  有些落后的地方甚至还会招收儿童来分拣。

  各种有害物质,对于分拣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当然,从今年开始,因为外汇充足,大量的廉价石油和矿产资源从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送过来,造成了物价疯狂暴跌。

  那些洋垃圾分拣厂商纷纷亏本,基本上也都不再进口洋垃圾。

  数十艘运送洋垃圾的船舶却是滞留在港口,迟迟不肯离开……

  船舶的主人可能考虑找个地方,把这些垃圾集体倾泻出去……

  ………

  姜余等研究成果突破后,会在国内建设多家垃圾处理中心,把这些遗留问题都解决掉……

  姜余从人工智能那里得到了他所需要的大部分微生物基础知识。

  其中就包括了吞噬能力最强的细菌的基本资料。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

  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细菌,是普通细菌的300万倍。

  这种微生物是纳米比亚海岸发现的,能够达到0.75毫米的大小,甚至肉眼都能看到。

  它以硫磺化合物为食,它们的种群达到一定程度还可以解毒海水,治理水污染环境。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生长在缺乏氧气但含有丰富养分的沉淀物中。

  在沉淀物中若含有很多硫化氢,细菌利用硝酸盐将硫氧化以获得能量。

  嗜硫珠菌巨大的体积源于细胞内装着硝酸盐溶液的大泡囊。

  在氧气缺乏的情况下,这些硝酸盐溶液也可以和硫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单质。

  硫化氢对人体的神经细胞来说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有毒气体,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

  比如下水道和化粪池,腐败的肉类鸡蛋等都会产生硫化氢。

  甚至,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排泄物和屁都会带有这种有毒气体。

  基于以上的原因,可以判定纳米比亚嗜硫珠菌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好的环保菌材。

  即使姜余不改良,也能达到一定的环保效果。

  在农村沼气池中,放入纳米比亚嗜硫珠菌,可以完全改善沼气的燃烧品质。

  它也可以使沼气池内的残渣有更好的沤肥效果。

  这种细菌自身携带“化学武器”,在厌氧环境中生存能力极强。

  研究表明,它的吞噬能力也非常强大,最适合作为“超级细菌”的母菌株。

  在嗜硫珠菌菌母菌株中植入微小乙烯杆菌假单胞茵的不同质粒。

  简单的来说,就是在硫珠菌植入微小乙烯杆菌的特殊DNA片段。

  然后通过大量的无性繁殖,产生出最优异的菌种进行量产。

  这些转基因后的嗜硫珠菌若能够快速的吞噬塑料,就可以证明大功告成。

  举一反三。

  这种嗜硫珠菌的体积因为超出一般细菌太多,所以承受质粒的种类更多,更齐全。

  由此得到的工程母菌具有超常规的吞噬能力。

  比如说,能够同时吞噬降解脂肪烃、芳烃、萜和多环芳烃等等烃类化合物。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石油降解。

  姜余想到这一点,就浑身一哆嗦,有一些不明觉厉。

  竟然不知不觉中就诞生了一个超级“大范围杀伤性武器”。

  试想一下,只要拿出一点点这个玩意,丢在正在开采油井里,会是什么效果?

  仅凭这一种“超级细菌”,就可以提前让全世界退回到铁器时代。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全球绿色环保组织的最爱。

  这绝对是一个烫手山芋,绝对不能让任何不相关的人知道这个科研成果。

  至少,在桦国有能力以一敌百的情况下,才能公布出来……

  难怪欧美一直害怕那些发展中国家或者政局不稳定的那些地区,发展生物化学武器,实在是防不胜防啊!

  直到此时,姜余有些恍然醒悟,为什么北美对那些比较极端的国度喜欢用武力打击和全面封锁。

  维护世界霸权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他们最害怕的估计就是这个生物基因改造工程。

  这是一个低成本的核武器。

  这些玩意能够无声无息潜入他们的国家,而且繁殖力特别快,可以大范围的感染和扩散。

  想一想,史书上记载的几次大规模流行病毒造成的大范围感染。

  姜余的脊背一片发寒,有些不寒而栗……

  ……

  这种细菌研究和DNA解析,以及转基因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这上面的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可能非常长久的,几年,甚至十几年都说不定。

  当务之急,就是更新生物和化学实验室的设备,招收更多生物基因工程方面的专才。

  在这方面,桦国确实落后西方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