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自掘坟墓
作者:盼夏小师弟      更新:2022-05-25 14:02      字数:2438
  三公原有弘文馆学士虞世南一个位置,就是那个奠定唐朝皇帝陵墓‘因山为陵’,节俭民力又能防盗,同时推举褚遂良为李二起居郎之人。

  贞观之初,李二有心升其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不受,只担任秘书监,一心编撰书籍,此后加升司徒亦是不受。所以自杜如晦故后,三公的位置一直缺席一位,时常有人会进来蹭一蹭,但大都担任一年半载,要么致仕,要么离世,渐渐变成了一个荣誉席位。

  就在李承乾发出传令时,享年八十一岁虞世南于家中离世,消息加急传去洛阳,李二于别第举哀,痛苦悲伤,下手诏与魏王李泰主持安葬事宜,李二也将于两日后回京。

  即使如此,李承乾还是坚持三司会审不能耽搁,加之吊唁虞世南,留给三公翻阅案卷的时间不多了。

  而他昨夜突发病况的消息也不胫而走,长孙无忌前来探望之际,闻听当时在场的牛进达叙述,顿时火冒三丈,要弹劾李君羡大不敬之罪。却听牛进达言道:“不必国舅费心了,殿下已令太子府詹士,联同萧瑀弹劾李君羡有引诱武氏纵火烧毁芙蓉园之嫌,能挺过这一坎再说吧。”

  长孙无忌闻言,闪过的第一念头,不是李君羡的罪名,而是萧瑀已被贬出京城,出任岐州刺史,何来资格弹劾?

  “舅舅忘了,萧先生至今仍挂名太子少傅,算是我东宫之人!”李承乾如是道。

  坊间早有传闻,武元庆携老扶幼在东宫门前求情不成,便去崇仁坊寻求赵国公相助,并且许诺了不菲的报酬。加之今日李承乾的传令,长孙无忌心中莫名生起一丝压迫感。

  虞世南的吊唁,与三司会审筹备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好在大理寺已经将案卷整理妥当,一夜的时间,足以让三公,以及被李承乾请来旁听的给事中马周研读案卷。

  深知自己肩负重任,马周连夜拖着大理寺卿又是翻阅卷宗,又是前去芙蓉园勘察罪案现场,一夜辛劳,收获可谓颇多。

  而几位太子詹士则聪明多了,只待马周从芙蓉园出来,上前递上一碗热羹,三言两语,便将马周一夜的辛劳悉数截获。可怜老实人马周一夜人设崩塌,变成了工具人。

  老实人就是老实人,不仅不计较,还好心提醒道:“驼子我听闻昨夜太子殿下突发病况,亏得李五郎与牛将军在旁照料,而一大早殿下却传令三公筹备三司会审。嘶……以殿下仁爱性情,即使不念李五郎搭救之恩,也不至如此无情吧?”

  其实驼子更好奇的是,这三位无利不起早的主,怎会一口应下弹劾李君羡之事,这可不是三人职责所在。

  但见张玄素嘿嘿一笑,肥肠一般的厚唇波动道:“太子仁爱不假,却也脾性难猜,阴晴不定,此前肆意妄为之事,马院长又不是不知。”

  “张大夫说得是!”

  孔颖达说时,脸上的皱纹斜成一线,颧骨高高耸起:“我三人多年来一心为太子着想,太子不喜反恶,天晓得那李君羡如何惹得太子不悦?”

  “依老夫看,太子是心急给圣人一个交代。”于志宁有些沾沾自喜道,毕竟若是这次李承乾处理不当,他三人又得受累了。

  好心当做驴肺肝,马周不禁暗自摇头,也是辛劳一夜,顾不得眼前的三位跳梁小丑,拉着沉默不言的大理寺卿要赶回去,筹备午饭后的三司会审。

  却见那张玄素不依不饶道:“马院长要代圣人旁听,需早做筹备,大理寺卿何故着急回去?”

  “是啊,有昨夜二位不辞辛苦搜集证据,那李君羡与邹凤炽在劫难逃,樊公还拍他二人手眼通天翻案不成?”孔颖达附和道。

  话音刚落,大理寺卿樊可求冰冷的眼神瞥向三人,哼声道:“在下公务缠身,无有几位悠闲,少陪了!”

  试问如今长安哪个见了这三位不得给三分薄面?樊可求此话犹如冰刀直戳于志宁心窝,说得他即难堪又憋火,只一个侧眼,孔颖达便捋动山羊须笑嘻嘻地走近樊可求:“樊公殚精竭虑,孔某敬佩,只是樊公自贞观三载历任大理寺卿以来,从未晋升,也从未有过圣人恩赏,樊公可知为何?”

  “身为人臣,自当为天子效力,身为朝廷律法司判,自当秉公执法,何言晋升,何言恩赐?”

  樊可求说时,嘴角一瞥略,尽是不屑道:“若樊某有朝一日,也如几位一般,身为人臣,只为功名利禄,樊某大可不做这鸟官!”

  “大胆樊可求,辱没我等倒还罢了,胆敢藐视朝廷官爵,待圣人回京,孔某必然参你一本!”

  知晓大理寺卿性格刚硬,从不妥协,马周连忙好言相劝,只是他那单薄的身子怎经得住怒气涌上心头的樊可求一甩,当即跌倒在地,险些磕掉门牙。

  只见樊可求抬手指着孔颖达沟壑纵横的面庞,厉声喝道:“太子仁爱,不想与尔等势利小人多做纠缠,尔等却恬不知耻,一再咄咄相逼,而樊某身正影直,可不怕尔等跳梁小丑。”

  他越骂越气,三人也是越听脸色越难看,空气中一时间尽是四人的疾呼短促,只差一个间隙便要动起手来。随同前来的六位大理寺司直部署完罪案现场,赶来时,见到这一幕,连劝都不敢劝。

  也是被几人的面目可憎气得无处发泄,樊可求一咬牙,拽起孔颖达衣领,眼中怒火几乎喷涌而出:“既是要参樊某,待圣人回京后,樊某不妨给你一次机会,若扳不倒樊某,你孔颖达就从承天门顺着朱雀大街爬到明德门。”

  被勒得喘不过气的孔颖达手脚不住撕扯,却始终卸不了军伍出身的樊可求力道,而他的两位同伴想要近前相救,也被几个大理寺司直当场按倒在地,若不是巡视的金吾卫路过,三人不断条手脚,也得挂几道彩。

  待到孔颖达喘过气来,愤恨难消,不断怂恿两个同伴帮他报仇,三人当即立下誓言,要樊可求在长安无有立足之地。

  然而,当三人收拾狼狈模样,赶来重明门时,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与旁听马周竟同时将大理寺卿、太府卿、卫尉卿三人请上了高堂,作今日的主判。

  “不是说三司会审吗?”措不及防的于志宁拉过前来提供证据的长安、万年两位县丞追问道。

  却见裴行俭一脸不解道:“于大夫糊涂了吧?今日三司会审,需连审三宗案,少说也得审到子时,良相年迈,身子岂能撑得住?”

  那万年县县丞也是出身氏族大家,根本没把三人放在眼里,不禁讥笑道:“太子殿下可不像于大夫一般,寡恩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