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驿站风波
作者:盼夏小师弟      更新:2022-05-25 14:04      字数:3015
  婢女闻言,抱紧狮子狗折回马车前,一阵诉苦,一阵娇嗔,又回身抬手指向嘴里叼着蒿草,吊儿郎当的任飞,也不知说了些什么,随即卷帘掀开,漏出半张脸凝望片刻,缩回车内,戴上一顶罩子,下马摇曳身姿而来。

  “让五郎与这位都伯见笑了!”

  阎婉诚然向二人施了一礼,玉手探出纱罩,拽动一旁仰起俏脸的瑶儿:“五郎与一众都卫一路来照顾妥帖,你还嫌这嫌那,如此刁钻,早知我就不带你一同出来了。”

  “是李将军腿脚不利索,遇站必停,逢亭必歇,好像是在等何人似的,如此,何时才能抵达洛阳?”

  这一开口,瑶儿就停不下来了:“听说春节时,千牛卫途径南崤道为响马劫了陈皮,如今李将军押送百余车货物,又是如蜗牛般行进速度,万一途中为山贼、响马盯上,货物被劫倒是小事,万一伤了王妃半点,我如何与大人、大王交代?”

  “越发没规矩了!”阎婉打断道,“五郎原本押送百余车货物,轻轻松松,如今为了照顾我等,刻意放缓行进速度,便是唯恐我等遭受马车颠簸之苦,你这失了教养的俾子,不知感谢,反倒抱怨起来,都怪我平日太惯着你了,出门在外没大没小,等到了洛阳,看我如何教训于你。”

  那瑶儿确是被骄纵惯了,阎婉只几句训斥,已是泪雨眼珠,泣不成声。

  见状,李君羡忙躬身道:“王妃息怒!确是在下耽搁了行程,等出了函谷关,便加快脚程,尽快抵达洛阳。”

  闻言,瑶儿如得逞一般,泣声瞬止,侧眸向任飞做了个鬼脸。任飞心中有气,却又碍于阎婉身份,只得暗恨咬牙暂忍了下去。

  “王妃若无事,便启程吧!”

  “皆由五郎做主!”

  望着主仆二人上马车的背影,郝呈低语道:“这王妃看起来娇弱,却也是心怀御人之术啊!”

  可不是吗,适才看似在数落贴身俾子,实在还是在督促李君羡加快行进速度,只是言语要比骄横的俾子更为温和,却也杀伤力极强,很难想象,主仆二人是否在马车内就商量好了,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

  “启程!”马吹再此响起,蜿蜒长龙般的车队匍匐向前蠕动,因为途中无有歇脚,三个时辰后,已是能远远看见雄壮巍峨的函谷关。

  函谷关西距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乃东出洛阳,西搭长安的咽喉之地,素有‘开天函谷状关中,万谷惊尘向北恐’之称,自古皆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可以说,函谷关于崤函古道形成了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

  但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唐朝的衰落,经济重心转移,长安就不再为君王选择都城之首,函谷关与崤函古道的天险也就失去他的作用,从而退出历史舞台。

  迟迟不见邱定回来,李君羡有心在函谷关饮马稍作休息,拖延片刻,勒马近前询问阎婉可否有心一观这眼前的军事要塞,果然如郝呈所言一般,被婉言拒绝了。

  与函谷关擦肩而过,转眼已是踏进陕县境内,天色渐晚,越过一道山涧,邱定纵马归来,扬言事已办妥,前方临乡驿捉驿愿接待车马一夜。

  片刻,已是王复生的先头人马已是抵达临乡驿,招呼随后车马入一辆辆进入驿馆院中停靠。那瑶儿见马队停歇,又来问道:“此处距三门峡大驿馆不远,何不加快脚程,赶在入夜前抵达三门峡在座休息?”

  见状,任飞近前辩驳道:“你个小娃娃懂个屁,如今正逢官吏赴任各州,人人都想入驻三门峡大驿馆停歇,我等都卫押送百余车货物,占地甚大,那驿长怎肯接待?”

  “那便让我家王妃落脚这荒郊野岭?还说照顾周到,全顾着自家马车上的货物了!”

  撂下此话,瑶儿也不再争辩,径自入了驿馆,唤来捉驿,要了一间上房,又要了些吃食,与王妃随行的几位俾子便上楼去了。

  一路过来,虽是处处停歇,但对于初出长安的宣义坊都卫而言,还是有些承受不住,临乡驿的捉驿也是第一次接待数百人,将驿馆存储的好酒好菜一股脑端了上来,有了吃喝,众都卫彻底放开手脚,一时间临乡驿喧闹不绝。

  深夜时分,楼上早早熄了灯,楼下院内也悄静了许多,只有几个都卫还在驿馆的马厩照看累了一天的马匹。

  那临乡驿的捉驿在得知马队护送之中有位王妃,临时反悔,只愿接待一夜,不愿亲自动手,李君羡也不好太过为难,只得招呼任飞、邱定趁夜深,在阎婉的马车上做做手脚。

  此等小事,二人信手拈来,片刻,回到驿馆内,捂嘴笑道:“明公放心,天亮后,保准那王妃不愿启程。”

  “别做太过,那王妃也非善善之辈,若是看出端倪,到了三门峡就不好说了,反而误了我等大事。”

  闻言,邱定近前帖耳道:“明公放心,我二人只是让王妃知晓知晓,车马行进快了,颠簸滋味不好受!”

  “对!看那俾子明日如何嚣张?”任飞附和道。

  摇头叹息一声,李君羡安抚道:“你二人今日也奔波一天了,明日少不了一番折腾,快去歇息,今夜便由我与郝呈在外照看。”

  “此等荒山野岭,何须照看,明公不如也早早休息吧!”二人异口同声道。

  “不可疏忽大意!”李君羡斩钉截铁道,“成败往往就出在小事上,此番护送容不得你我有任何闪失!”

  “谨遵明公教诲!”

  这临乡驿与陕州、三门峡驿站只隔了两站,南面是苍龙涧,入夜后,偶尔传来几声狼叫,渗人非常。而郝呈似乎对此地十分向往,端了摊酒,一个怕是驿馆房顶,对月独饮。

  李君羡背靠在驿馆二楼的凭栏处,看着郝呈眼中闪烁不已,脱口问道:“可是想家了?”

  “是啊,以前在长安浑浑噩噩度日,家对于我而言,好像不存在似的,然而出了长安,一路所见行人,竟莫名想起小时候与阿耶阿母玩闹的日子,也想起师父待我走过的每一处地方……”

  话匣子打开了,郝呈似乎也想找个人倾诉,便下来与李君羡背对背,聊起他家乡的习俗,聊到深夜,四下无声,又聊起他与那位老游侠仗剑天涯的所见所闻。

  李君羡像个孩子一般,听得越发痴迷,听到欢畅之处,不禁脱口道:“游侠是不是都得有一把好剑傍身啊?”

  “好剑?”郝呈略一凝神,轻笑道,“我刚做游侠时,也这般认为,后来在长安浑浑噩噩多年,方才醒悟,一把好剑不如一颗坚定的锄强扶弱之心。”

  “倒也是!不过正所谓宝剑赠英雄,如今你已醒悟,随身佩剑岂能太过落魄,我前几日刚得了一把好剑,不如就赠与你。”

  郝呈还要推辞,已是被李君羡拉入房内,从包裹中取出当日在宣义坊武备库,牛进达所赠的那把长剑,剑身出鞘的一刻,郝呈也是掩饰不住欣喜,连连道:“好剑,好剑!”

  “我不善用剑,你且收着,待到洛阳之后,你我分别,仗剑天涯路上,想起宣义坊一众弟兄了,便拿出来看看。若有心,随时回洛阳,宣义坊都卫永远有你郝呈一席之地。”

  推辞再三,架不住李君羡执意,郝呈收下了长剑,同时也看出李君羡有仗剑天下之心,便又拉他于凭栏处,背对背聊起过往经历。

  或许是在长安996福报享受的有点多,随着星月移位,李君羡眼皮渐渐有些撑不住,郝呈也就此放慢了语速,直到李君羡彻底熟睡,这才止息。

  也不知过了多久,耳边突然传来郝呈的低语,摇晃了三五下,李君羡才略有醒神,只见郝呈匍匐在地,如鹰一般的眼神直勾勾盯着马厩方向:“那人好像不是宣义坊都卫。”

  吸了一口冷风,李君羡略作醒神,朝着郝呈所指望去,确是有人猫手猫脚正在翻弄车上的货物,偷了几袋药草与绢帛还不满足,看重了马厩里自己的坐骑。

  正当郝呈意欲下楼擒拿个当场,驿馆的篱笆外又窜出两三人,见馆内悄无声息,向外招手,随即七八人捻手捻脚,齐齐向马厩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