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作者:凉秋小记      更新:2022-05-25 23:56      字数:3902
  范晓娟可没想到潘秦会来这么一手!

  她直接跟那些人说,消费券是范晓娟让发的。

  但谁都知道,每年发福利经手的是办公室,潘秦不过是问了范晓娟一嘴,可能连她自己都想不到,那家小超市的老板会摆她一道,收走了十几万块钱,带着钱跑路了。

  潘秦脚底一软。

  十几万啊,单位所有职工一人五百,她只拿走了一成。

  老板拿走了十一万多,竟然就这样跑了。

  可现在人一跑,就出了大乱子了,朱厂长自然闻讯赶来。

  当初说要买消费券,大家都很高兴,产线的小姑娘,还有冯涛这种大学生没成家的,人家就是不要米面油,众口难调,当潘秦说出要发消费券的时候,朱厂长也没有投反对票。

  谁知道潘秦私底下找那种小超市买了。

  “怎么办?”马大姐急吼吼的跑过来,她部门的一些人也闹到她跟前去了:“你买的时候怎么不找个大商场,人家买消费券,都是找那种大商场,这种小店,全部货都提走都没有十几万,不知道想些什么。”

  范晓娟也轻嗤一声。

  潘秦还是想捞一笔,最后捞一笔再走人。

  谁能想到事情发展成这样,最后闹得这样难看?

  她只管把脏水往别人身上泼,来啊互相伤害啊,上演一个泼水节又如何。

  马大姐部门的人是最多的,大家也是最辛苦,熬到了年底好容易发个好点的福利,谁知道会惹出这种事情出来,她跟潘秦关系向来一般,说话也难听一些:“潘主任,出了这种事情追责是后面的事了,当下要把超市的老板找出来才是真的,咱们去报警吧,十万也足够可以报警了。”

  京市可是治安最好的地方。

  朱厂长一张脸已经憋到很难看了。

  潘秦,这是单位多少年来的老职工啊,那可是六几年就进了厂子的,怎么有这么大的胆子,如果不是她起了私心,想要多拿点回扣,也不会出这么大的事。

  现在不知道多少人想看华英栽跟头,闹笑话。

  让人揪住了小辫子,就连朱厂长都难逃其咎。

  潘秦呐呐的再一次重复:“我问过小范的,是小范让我发消费券的。”

  对,有事不能是自己一个人扛。

  拉也要再拉一个人下水!

  厂里面出了这么大的事,很多人也无心上班了。

  真是迎头一个暴击,五百块钱啊,买啥不好,尽管不能去大商场买买买,但是那种小超市能拿的东西也不少,小孟看不上塑料小桶便宜毛巾,但是好多人家里就用那些。

  马向华拉着范晓娟进了会议室:“怎么回事,怎么扯到你了。”她担心范晓娟也牵扯到其中。

  范晓娟苦笑,把那天潘秦要买茶叶的事情说了。

  潘秦是老资历,即便是同一个级别的,在她眼里马向华跟范晓娟这种后来者,都是晚辈,都要顺着杆子往上爬,更何况她都递了杆子了,这两人明显就不识趣。

  马向华舒了一口气:“竟然还有这样的事,发茶叶也能做得出来,小范你做得对,她找你问,无非是怕发了茶叶有人闹事,给自己做个铺垫罢了,要真发了茶叶,都推到你头上,到时候你说破了嘴也没人信你没拿什么好处。”

  茶叶的好处可比超市购物卡多多了!

  潘秦没有拿走大头,还觉得自己亏大发了。

  可没想到闹出这么大的事情,你想要人家的回扣,可人家想要你的本金呢。

  这事儿闹得再大一点,说不定还会查收回扣的事情,到时候才真的是有潘秦好看的时候。

  马向华恨恨的说:“早就知道有这一天了。”

  范晓娟好奇:“怎么叫早就知道有这一天?”她跟潘秦打交道不 多,只是觉得这人整天笑眯眯的,见谁都是一张菩萨脸,很会做关系。

  潘秦在办公室待了很多年,早先华英厂效益好,厂里边办食堂,当时食堂就办在现在木工车间那里。

  “那会儿潘秦是办公室副主任,食堂就是她管的,那会儿华英可不像现在,就连隔壁厂区那都是咱们的成衣车间,厂里人数最多的时候,有三百多号人呢!你想想那么多人在食堂吃饭,潘秦只要做一点手脚,油水就不少了。”

  马向华跟她关系一般,主要就是那个时候结的仇。

  潘秦管食堂,马向华管车间,矛盾就是这样产生的。

  那会儿还是计划经济体制,单位给发粮票,用粮票打米饭,可就算是这样,职工们也存在常年吃不饱饭,一天能有一顿细粮吃,那都算是条件好的家庭了。

  “可就算吃细粮,也总有人反应不够吃,不过那会儿大家吃啥都没有饱的时候,谁能怀疑到是食堂里的人偷粮食呢。”刚开始没人想那么多,总觉得自己吃不饱是因为长期饥饿导致的缘故。

  可是人多了,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特别较真的,马大姐就是其中一个。

  她还真拿买到的馒头去称,一斤粮票买到的馒头,只有一斤二两再多一点。

  马大姐心细,自己又在家试验了一回,可不管怎么试验,做出来的馒头都有一斤四两左右!

  也就是说,细粮到了大家手里,要足足比原本应该到手的少了一成。

  这个微妙的差距,一般人也很难发现。

  就像是大家公认的,食堂师傅会偷吃,甚至会偷偷带回去一些东西,但是谁都不敢把这种事做到常态化,从那么多粮食里面偷吃一口,谁能想到日积月累的给职工们的饭碗里面添“九两称”。

  于是她留了个心眼,看看是不是食堂的大师傅们徇私舞弊,结果让她发现负责食堂管理的潘秦的不对劲。

  在别人都吃不起饭,穿不暖衣服的年代,人家潘秦就能穿得起好料子的布拉吉,吃得起米饭,潘秦的小女儿跟马大姐的女儿一个班上学,中午午饭吃的都是鸡蛋糕。

  后来这事儿被人捅破了,但却也以找不到实质性的证据而告终。

  最后食堂还是跟以前一样,只是潘秦能够从里面拿的少了。

  该拿的她也没少那。

  这样看来,潘秦从单位职工口中夺粮,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直到今天才捅破了天,这事儿才完完整整的暴露出来。

  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整整三十年。

  从计划经济年代的米面,到市场经济时期明目张胆拿回扣,做到这样明 目张胆的,也不是几天就能养出来的胆子。

  范晓娟唏嘘:“这胆子也太肥了。”

  这么多人,从粮食里面抽走了一成,谁也不会发现。

  可一人一个月至少要吃掉十五斤粮食,在那么困难的时候,大家油水又吃的少,十五斤哪里够,她还要抽走一斤半,一个人是一斤半,十个人就是十五斤,厂里这么多人的,一个月光偷偷的挪走的粮食都要有四五百斤!

  天啦,这在计划经济年代,可是能吃枪子儿的。

  潘秦左右逢源,跟上级单位的关系也很好,就这样还混的风生水起,她一句话,就能把脏水泼到别人头上去。

  最后报了警,因为涉案金额巨大,警察很快就赶到了华英厂。

  推门进来的是一位中年男士。

  “朱队长!”范晓娟惊呼出声:“怎么是您呐。”

  朱警官是附近辖区派出所的刑侦队长,他再一次看见范晓娟这张熟悉的脸,可真是哪里有刑事案件,哪里就有这姑娘的身影啊!

  范.法外狂徒.娟看见熟人,欣喜的问:“怎么又是您呐!”

  厂里面的事情还要动到朱队长亲自出警呢。

  听说民警过来,厂里面其他的人眼睛里也纷纷都有了光,看样子 这件事情有挽回的空间。

  朱队长面无表情,眼睛却看向朱厂长。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朱厂长看上去也十分憔悴,冲朱队长和他身边的小警员招招手,很不客气的说:“你过来一下,厂里面确实出了事。”

  朱队长继续面无表情,目光中带着几分疑惑。

  其他人就更疑惑了。

  朱厂长这排面也太大了吧,竟然还能指挥得动民警?

  朱厂长怒了:“站在这里干嘛!”

  朱队长:“报警要去派出所。”刚才他过来,是因为听说华英厂有人在闹事。

  跑过来一看,好像也没啥事,这老爷子是报个假警吗?

  朱队长不动,朱厂长就更生气了,老爷子气得胡子一晃一晃的:“杵在这里干嘛,你还要把你亲爹抓派出所里去不成,人太多了才叫你过来,你不想几百号人都去你那个派出所挤着吧。”

  几百号人,老爸可真是很会夸张用词,就朱队长了解的,老爸这家破产企业,最多也就一百来号人。

  不过,这也是这位对父亲并不太关心的儿子的固有形象罢了。

  朱厂长现在是带领着全厂职工从衰落走向中兴,厂里的职工也正式上了二百号人。

  他把范晓娟和马爱华也一同叫了过来。

  唯独潘秦,她还在自己办公室里。

  “是这样的,我们单位这次发了过年的福利,是消费券,但是卖消费券的那个商家现在跑了,我们要尽快追回损失。”朱厂长开口说。

  “多少钱?”朱队长开门见山的问:“是谁办理的,这种消费券一般不是找大商场买吗,怎么会跑了?”

  “就是因为不是找大商场买的,才跑了啊,一共十三万。”

  朱队长几乎要被十三万吓了一大跳,这谁这么大的胆子,拿着十三万找那种小店去买消费券,疯了么!

  他看看老头,狐疑的问:“不会是您买的吧,这胆子也太大了,谁拿着十三万不会跑!”

  朱厂长没好气的说:“是你也跑了是吧!”

  朱队长:“我是人民警察。”

  呵呵,人民警察。

  亲爹老子见你一面都难啊,亲爱的人民警察。

  朱厂长心里烦闷,坐在办公椅上就点燃一支烟,刚点燃被儿子一把给掐了,那双黑黝黝的眼睛盯着父亲看,义正辞严的说:“不要在办公室抽烟,咱们有事儿说事,十三万您不着急吗,是谁买的?”

  范晓娟还沉浸在朱队长是朱厂长儿子这件事上没缓过神来。

  马大姐拉着她闪到一边。

  范晓娟懂,秒懂!

  作为华英厂最老的老职工,马大姐拥有最八卦的新闻渠道资源。、

  “咋地了,跟我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