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爱脑补的文学少女(已润,可阅~)
作者:阳小戎      更新:2022-05-26 08:43      字数:3590
  “豆蔻姐,要罚多久?”

  御书房内,小皇帝可怜兮兮的声音响起。

  前一秒,他还坐在椅子上向赵先生请教,后一秒,却已经跪在了突如其来的宫装少女面前,面朝广寒宫方向,老老实实。

  领旨而来的豆蔻看了眼罚跪动作一气呵成十分熟练的小皇帝。

  她抿抿唇,面色责备的嗔了眼他,不说话。

  小皇帝还是面朝广寒宫方向,不敢东张西望,不过却斜着眼睛,巴望着宫装少女

  “豆蔻姐,对不起,我……我知道错了,下次一定不敢了,听母后和你的话。”

  豆蔻盯了会儿他,轻叹了口气,面色平静“两时辰。”

  一跪一站的二人言语间,旁边某个年轻儒生伸出去的一只脚收了回来。

  刚刚见小皇帝突然下跪,赵戎一句‘太后娘娘’差点喊出口,不过幸亏谨慎的敲了几眼,把话咽了回去。

  “原来是太后身边的随身女官,看打扮,像是弦月离女,且身份不低。”

  他心里轻声道了句,点点头,虽后又瞅了两眼那个宫装少女,嘀咕道“也是,身段没有那么俏……”

  赵戎眼前不禁又闪过了不久前在大离先帝灵堂上,那个跪地的白服蒙纱俏寡妇的婀娜背身……

  “哎两时辰……好吧。”

  小皇帝李望阙闻言后,耷拉着脑袋,两手自然垂下。

  他跪在坚硬冰凉地板上,垂头丧气的一叹。

  “豆蔻姐,你坐吧,别陪我站,那儿有椅子……赵先生,对不起,让你见笑了,母后应该不知道你在这儿……抱歉,先生你要是有事可以先走,对了书架上的那些书,先生可以随意取。”

  少年有些不好意思去看赵先生。

  名为豆蔻的宫装少女闻言,摇摇头,没有去坐,依旧端着手,纹丝不动的站在小皇帝的身侧。

  这时,她微微抬起圆润小巧的下巴,整了整标准的宫廷女官仪容,旋即轻轻转头,看向一旁的年轻儒生,目光细细打量片刻,没说话。

  赵戎没有去书架拿书,他正转头,瞧着李望阙正面朝的广寒宫方向,并没有去看目光投来的豆蔻。

  年轻儒生想了想,抄着袖子,一言不发的抬步,朝御书房门口走去。

  “你是赵子瑜赵先生?”

  赵戎脚步微顿,没回头,背对着豆蔻点头,“没错,正是在下。”

  豆蔻安静了会儿,忽道“千百度去寻的为何是‘他’,而不是‘她’?”

  宫装少女没由来的一句,让人一愣。

  不过赵戎却是笑了笑。

  这个第一次见面的弦月离女要问的,当然不是‘气抖冷’这些男女对立的问题,要给他一通女拳。

  况且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拳可以打。

  这姑娘有点意思……赵戎心里嘀咕了句。

  这首词牌名《青玉案》的南山品诗词,自从在星子小镇某件湖上酒楼中诞生,不久便已传遍大离,风靡寒京。

  赵戎也毫不意外的成了大离的名人,来自林麓书院的大才子。

  离地崇儒,朝廷推广儒风,又有独孤氏扶持的培养优秀离女的乐坊司存在,离地女子知书达礼的极多,此时也不知有多少离地女子艳羡那个爱穿黑裙的苏青黛,能够得到才子偏爱,赠南山品词一首。

  这是在大离很久没有过的事情了。

  所以那一日赵戎指染胭脂,在佳人的裙带上赋词,征服仙子芳心的故事,也成为了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在眼下大离的茶楼酒馆间被津津乐道……

  此刻御书房内,跪地的大离皇帝身旁,安然站着的书卷气十足的宫装少女,却是并不相信一首只写男女情爱、诉请告白的诗词,会被天道认可为南山品。

  豆蔻轻抿粉唇。

  南山品岂有那么简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初读时,大都下意识以为是这位赵先生以女子口吻自诉,告诉那位苏仙子,她苦苦所寻的真命天子,就是眼前灯火阑珊处的他。

  然而这样解读也未免有点儿牵强且自恋了些。

  若真是这位赵先生求爱之情词,那么把‘他’换成‘她’,岂不是更好。

  众里寻她千百度……直接用他自己的口吻自述寻她,更能打动佳人,俘获仙子芳心。

  宫装少女轻轻点头。

  此时,御书房内安静了片刻。

  见年轻儒生不回头也不说话,豆蔻轻皱秀眉,沉吟

  “所以赵先生这首南山绝品词,不仅仅是给那位苏仙子写的?这里的‘他’……赵先生是在暗指自己……暗指和先生类似的君子贤人?就与先贤古诗中的香草美人自喻一样?”

  她目光认真的凝视着不远处那个男子的背影。

  赵戎回首,瞧着了眼她,这时他眼里深处的血纹悄悄浮了浮,又隐去。

  外人看去,他似是在组织语言。

  于是,屋内一时间没人说话。

  二人的一旁,被罚跪地小皇帝闻言后,亦是忍不住抬头悄悄去看赵先生和豆蔻姐。

  豆蔻姐虽然年纪不大,却是乐坊司内最优秀的几位弦月离女之一,乐坊司内仅次于大司乐木槿的凤仪宫正,一直贴身服侍在母后身边,类似贴身管家,十分受母后器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少年瞄了眼书卷气十足的宫装少女。

  豆蔻姐是母后身边的人,经常替母后办事和带话赏罚他,不过却也经常会尽力替他求情,因此少年对她颇为亲近,当作知心大姐姐。

  因为在被宫装少女监督功课时,经常被她指点诗书疑题的缘故,李望阙知道这位豆蔻姐姐在乐坊司内,是出得名的喜欢诗书礼乐,同时也是乐坊司内公认的文采最好的离女。

  不过豆蔻姐却也并不怎么展露这方面的才艺,没有像书上所写的才女那样,与文坛才子之类的文人诗词唱和,而是十分低调,算是一种爱好,在私下里陶冶情操,自娱自乐。

  除了小皇帝和乐坊司内的离女们外,大离很少有人了解这些,朝廷文武百官也只是把她看着母后的话事人与左右手……

  此刻,李望阙心里忍不住暗笑,去瞄宫装少女的表情。

  他可是十分清楚,赵先生的那首《青玉案》,豆蔻姐最近是经常悄悄读的。

  最近好几次,她过来监督他功课的时候,会在一旁翻本杂书,手托着下巴,咬唇看着书上的某一页,似是发呆,久久不翻页。

  少年好奇,有一回她收到母后旨意匆忙离开,把那杂书忘了下来,他拿起翻了翻,结果在书页间落下来一张写着某人诗词的诗笺。

  字迹清雅娟秀。

  不过,让小皇帝李望阙颇为不解的是。

  他也喜欢赵先生《青玉案》,每回兴匆匆的在她面前赏析赞叹时,豆蔻姐却是从不出声,安安静静的听着,问她时,也是摇头或笑笑,一句话带过……

  此时,见赵戎与豆蔻目光对视,后者竟然还当面提起了《青玉案》。

  小皇帝精神一振,竖起了耳朵,似乎深怕漏掉了接下来二人说的话。

  “赵先生?”

  豆蔻启唇,轻唤了句。

  见赵戎正一直盯着她瞧,也不知在瞧什么,少女不禁微微皱眉,她那习惯性抬起的圆润精致下巴,又扬起了点。

  眸光凝着不远处那个星子镇回来的姐妹们嘴中的‘贪色才子’。

  赵戎其实是在走神。

  因为刚刚小皇帝提到他可以随便借书拿书时,于是突然记起了他须弥物中好像还有本书要还。

  嗯,是从书院书楼的第七楼带下来的,带到了大离,是想着归还的……

  “哦,抱歉,想起了些别的事情。”

  此刻,年轻儒生瞧着宫装少女,歉意的摇头。

  “你……”

  豆蔻俏脸浮现些愠色,不过旋即,她胸口起伏的呼吸了一口气,面色平静下来。

  少女微歪头,“那先生的事情,思索完了吗。”

  赵戎面色有些不好意思,点了点头,“嗯,差不多了。”

  他略微垂目。

  最近一段时间,似乎是因为归的那滴心湖之水和看见的画面的影响,他时常思绪繁杂,‘胡思乱想’。

  不只是与情绪,现在连心底冒出的一点儿思绪念头,都会有某种随机性的被陡然放大。

  比如刚刚在来皇宫的马车上,赵戎一时没忍住,念起,并嘀咕处了一句关于某体液的滋味鉴评……让车内二女大羞。

  再比如不久前在东篱小筑北屋床榻上,颠龙倒凤,与青君玩的很开……

  但是,哪怕他最近意识这些,一直在有意识的克制,尽力平静思绪与,心如止水。

  却也效果不大。

  因为终究百密一疏。

  他经常是稍不留神,心湖深处就会有念头冒出。

  年轻儒生心里不禁皱眉。

  而且最关键的是,除非他刻意的盯防心湖,否则很多情况下,被放大了念头这件事,都是被他潜意识的忽略了,以为就是正常心绪……防不胜防。

  赵戎忍不住暗道好像是与归给的考验有关,听那一夜它的话的意思,好像知道本公子处于这种状态,却还让我去见心明性……见心明性……这种状态下,心湖一点波澜都被放大,修心之事岂不是困难数倍?

  似乎又要‘溜神’,赵戎心思一警,抬目,朝安静等待的宫装少女轻声道

  “那个,抱歉姑娘,你刚刚问了些什么,可不可以再说一遍?”

  豆蔻俏脸上面无表情,抿唇看了他几息。

  她开口,又复述了一遍。

  “奴婢斗胆想问一问赵先生,那首南山绝品词,应该不仅仅是给那位苏仙子写的吧?这里的‘他’…………”

  语落,少女安静等待回答。

  “哦,原来是这个问题。”

  赵戎认真听完后,笑了笑,点点头,下一秒直接道

  “嗯,你想多了。”

  说完他立马转头,大步离开了御书房。

  动作毫不拖泥带水。

  豆蔻“…………”

  小皇帝“…………”

  御书房内大空气陷入了一片死寂。

  你想多了……想多了……多了……了……

  某男子一本正经的真诚嗓音似乎犹在书房内回荡……

  “扑哧!”

  罚跪的李望阙憋笑,忍不住出声。

  然后下一秒立马捂嘴低头,因为旁边宫装少女的目光已经投来……

  宫装少女抿唇,从小皇帝身上移目,眯眼瞧向门外,某个年轻儒生大步离去的背影。

  ……

  走出御书房,摆脱了某个似乎喜欢脑补的文学少女后,赵戎并没有离开皇宫。

  而是转身,循着记忆走上了一条‘原路返回’的路。

  他一人独自朝广寒宫方向走去。

  路上轻声嘀咕。

  “嗯,本公子都丢下芊儿和青黛,赏脸过来吃餐饭了,你却还是让小皇帝跪,有点忒不地道。”

  赵戎点点头,右手摸了摸左袖内的两个物件。

  一个是本书。

  来自书楼第七楼的一本暗藏猫腻的大离史书。

  还有一个。

  是一枚银色的令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