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竹下问童子
作者:叁涂      更新:2022-05-26 13:43      字数:2282
  翌日,乾坤朗朗,风轻云淡。

  按照昨日约定好的,两人随同孔知,提前一个时辰到了草堂。

  此时卯时刚过,晨露未干,日头在青山顶上将出未出。

  行过雁栖湖青石小径,侵道的杂草不免湿了鞋袍。

  来到草堂,幽明寂静,还未有学子到来,但看一杂役模样,又有几分儒风的少年打扫着堂前枯叶。

  见赵文振三人走来,这少年停下挥扫,面带微笑,如煦风细雨,郎朗清清。

  赵文振不惊赞道:“先生草堂连扫地童子都这般儒雅”。

  孔知笑道:“明诚兄不知,从墨可不是扫地童子”。

  这叫从墨的少年走来,拱手行礼道:“子清兄今日怎么来的这么早?”

  孔知回道:“昨日新入堂两位同学,今特来早拜见先生,家师可还在后院打拳?”

  从墨点了点头,又看像赵文振和苏一尘,介绍自己道:“张宝根,字从墨,望日后多多指教”

  虽然觉得眼前这少年气质儒雅,姿容不凡,和这名字不搭,也没有细问,简单回礼介绍,便随着孔知到了草堂后院。

  草堂的后院是赵省斋先生居家之所,结庐在此后,便也将家眷接了来。

  孔知上前行礼说了来意,赵省斋招呼赵文振和苏一尘在堂前茶室坐定。

  但见赵省斋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方腮,不似寻常儒子体态。

  赵省斋看着两人皆是容貌俊逸,举止脱俗,论到气质,赵文振更胜一筹,不免心喜。

  将二人昨日的考校之题,评定了一番,又问道:“先前从师何人?”

  赵文振和苏一尘俱答:“江州有间书院贾正”

  赵省斋先生面露一丝惊异,问道:“可是贾元重?”

  “正是元重先生”

  赵省斋脸上似是回忆着什么,片刻后道:“想同年举子就我和元重两人弃了官,不想元重兄竟也在江州授业,哈哈,真是兴趣相投啊”。

  提到贾夫子,赵省斋格外的高兴,朗笑阵阵,见赵文振和苏一尘皆是旧人门第,不免兴起,说了些昔日和贾夫子的趣事。

  赵文振听的认真,赵省斋先生跟贾夫子算是趣味相投,同年入仕,又同年辞官,千载难遇。

  问了贾夫子的近况,得知贾夫子以变成肚大腰圆,喝茶水还会吐茶叶的人,不免感念,时光荏苒。

  这时苏一尘起身,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说道:“贾夫子甚念旧日与先生情谊,知学生要来柴桑拜师,特托书一封与先生”。

  赵省斋读罢书信,笑了几声说道:“这元重倒是性情还如当年,信上满是粗鄙之语,你两在他那里应该没少挨骂吧?”

  赵文振和苏一尘相顾一笑,贾夫子确实是爱骂人啊,赵文振当属那个挨骂最多的。

  “明诚,元重兄信中可说你给他的茶杯里放过青蛙,你不会也这样待我吧?”

  赵文振窘迫至极,他那能想到,贾夫子给昔日旧友的信中会提到此事,不觉脸颊通红,道:“年少无知所为,明诚再不敢行此事”。

  苏一尘憋的够呛,孔知却是笑了几声,说道:“明诚兄竟是这样的妙人,看来以后学堂的日子会有趣许多”。

  “子清是说为师讲的无趣了?”

  孔知惶恐道:“学生并无此意”。

  苏一尘一下将笑意憋回了肚中,这赵省斋看着比贾夫子平和,性情温淡,但能和贾夫子臭味相投,怕也不是看上去这般。

  “这元重那是给我写信,分明是让我照顾你们,这个老东西,几十年不见我还当他西去了”。

  赵文振三人噤声,听着赵省斋吐槽着贾夫子。

  对于贾夫子的这封信,赵文振是不知的,但是现在也不便问明。

  赵文振斜撇了一眼,见茶室一边另有一间草堂,只做了三面竹墙,地上散落着木头刨花,一处案几上放着拼装了一半的楼阁,不免心动。

  太阳已经升了起来,辰时已到,先生对贾夫子的吐槽却有不尽之意,孔知提醒道:“先生,授课时间到了”

  “你们先去吧,我准备一下”。

  三人如释重负,出了后院,来到了先生讲学的草堂。

  草堂中学子都已到来,约有百人,却无嘈杂之音,三人出来时还谈论着,见这般盛况,兀的噤了声,溜溜往座上走去。

  孔知邀赵文振坐在了自己的旁边,苏一尘因只得了旁听的名额,便独自走到草堂最后,同其他的旁听生站在了一起。

  苏一尘左边的一个学子,比他要矮上一头,面容看着有三十岁的样子,用手中的书卷挡住脸,头伸到苏一尘身边,笑问道:“你刚才可是去见了先生?”

  苏一尘本不喜与生人相交,这学子头伸的实在太近,说话时出的气都喷在了自己脸上。

  微微移了移身子,点了点头。

  那知这人又凑了过来,又道:“先生既能独见你,为何也落得旁听?”

  苏一尘心生厌恶,不答所问,只翻着手中的书卷。

  这时赵省斋先生从后堂走出,开始了早上的讲学。

  草堂每日两讲,早上讲孔夫子典籍,下午申时讲《孔序》。

  赵文振听来,赵省斋在儒学上的成就是要高过贾夫子不少,平日有些不解之惑,都得到了答案,遂愈加认真起来,赵省斋先生讲的字句都是记在心间。

  每日的两讲都是一个时辰,讲完学子便自行散去。

  赵文振邀孔知同行,早上被赵文振误认为是扫地童子的从墨也走上前来,跟两人打着招呼。

  这时赵文振才知孔知所说从墨不是扫地童子何意。

  相问之下知道,从墨也就是张宝根,出身寒门,拿不出束脩之礼,先生念他才学思敏,又聪慧过于常人,便免了束脩之礼,张宝根不肯,说愿每日清扫草堂,做束脩之礼,先生见他诚挚,也便允了。

  了解后赵文振对张宝根更加的敬佩,古人所说贫贱不能移也莫若如此,有赵文振在中间,苏一尘也很快和张宝根熟识了起来,四人同出了草堂,往柴桑客栈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