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主在上
作者:蓝薬      更新:2022-11-01 10:12      字数:2607
  无穷无尽的黑暗里。

  男人感觉自己置身深渊之中。

  这仿佛是比地狱更深的地方,黝黑阴沉。

  男人从黑暗中爬起来,他陡然迷茫,不知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自己该往哪里走。

  他只有漫无目的地向前走。这是种麻木的感觉,他被强行推着走,不得停留。

  黑暗里的一切,不是安静的。

  远方传来声声的哀泣哭嚎。

  男人觉得熟悉,他急忙走近,便看见一对母女拥抱着,她们瘦得无比可怜,哀恸着饥饿的痛苦,她们好似在寒风中颤抖,朝他人卑微地求乞。

  他无能为力,唯有越过她们,继续行走。

  每走一步,他感到有什么压到背上,那好像是苦难。

  不知走了多久,男人又听到了哀鸣,这次比之前的更为可怕。

  一个瘦削的人,他被祭司绑在台上,被一刀刀地切下血肉,祭司高声欢呼血祭。

  似曾相识的画面,男人的双手颤抖,不禁上前去触碰,那份苦难的画面却倏地去到另一侧,依旧阴魂不散,这比地狱更深的地方,好像在嘲笑他,戏弄他。

  背上更重了,男人只能继续前进。

  这份黑暗漫无边际,随着他越走越远,听到的悲苦越来越多。

  无穷无尽的苦难挤压在他的身上。

  人们哀嚎着,恸哭着,跪倒地上,他们已受尽磨难,却依旧要继续承受,他们饱经摧残。

  男人的心情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沉重。

  他的背上的苦难拖垮了他的脚步,几乎要将他彻底压倒。

  男人不知道他走了多远,也不知道自己还该走多远。

  那些苦难是如此可悲可恨,又茫茫看不见终结。

  直到当他走到某处时

  这时,无垠的黑暗与悲苦中

  “诺拉里奇。”

  声音刹那响彻天地。

  男人的眼前,一点烛光陡然燃起。

  他的手里不知何时抱着烛台,它锈迹斑斑。

  男人感受到了温暖,握着燃烧着火焰的烛台。

  路途是如此遥远,好似花一生都不会走完,可男人抬起腿继续前进着。

  黑暗挤压着他,男人又看见了一份悲苦。

  那是个被砍断手的孩子,他疯了,又哭又笑。

  这个时候,男人轻轻举起烛台,烛光下,孩子断掉的手腕上,光芒缓缓凝聚起来,一双新生完好的手,重新出现在他手腕上。

  孩子吃惊地看着男人。

  他将孩子身上的悲苦照亮驱散。

  男人笑了笑,抱着烛台,继续向前,一步步地走。

  那些他尝尽的苦难。一遍遍的重现。

  男人穿越重重的苦难。

  这条路是如此悲苦,如此艰难。

  然而,他抓紧那一点烛光。

  苦难压不倒他,永远无法摧毁他。

  因那一点不灭的烛光,引导着他的方向,引导着这个尝尽世间苦难的灵魂。

  男人走了很久很久,直到走到某个尽头,前面再也没有路了。

  他抬起手中的烛台,用烛光照亮前方。

  眼前是一扇门,门的缝隙间透着神圣的光影。

  男人推开了它。

  圣像、神父、长椅、翻开的经书、唱诗班画面清晰的出现在他眼前。

  男人恍然置身教堂中,那作追思礼拜的教堂。

  高大的肋拱窗口,穹顶的壁画色彩纷繁,柔和的光线散入窗棂,一块块的彩玻璃焕发艳丽的光泽。

  地砖上的九排的长椅坐满了人,长椅两边也站着许许多多的人,他们攥紧手中的圣像。

  男人看向他们,卡塞尔、凯克、科尔文、丽贝卡、阿卜杜勒、酒馆老板、阿尔明那是一张纸熟悉的面孔或陌生的面孔,无论年青或衰老,无论瘦弱或肥胖男人知道,他们都是被解放的人们。

  他们眸中含泪,努力朝彼此挤出微笑,尽量看上去不那么悲伤。

  一只只白鸽,掠过教堂的窗棂外。

  男人意识到,这是自己的追思礼拜。

  “几天前,我们失去了他,一个被我们所爱的人”

  神父诵念着经文。

  唱诗班那三十多个孩子,他们背着手,安分地站在台下,静静等候着。

  待神父眼眶湿润,诵念完最后一句经文后,默默地合上经书。

  “主啊,祝福他吧,人们啊,追思他吧!”

  于是,孩子们唱响圣歌。

  声音婉转悠扬。

  咚、咚

  教钟顺着他们的歌声敲响,一下又一下。

  如此响亮。

  男人举着烛台,走在人群间,向前走着,不紧不慢,好似一步一步地踩在钟声上。

  孩子们的嗓音是如此清脆,顺着音乐的旋律,祝福着他,追思着他。

  “主在上请怜悯”

  长椅上的人们,合十双手,垂下头,他们轻声呼唤主,恳求主,去接引那被他们所爱的灵魂,吟诵着,呢喃着。

  男人往着圣像前行着,一步步走着。

  孩子们的歌声没有停,众人的祈祷也没有停。

  这尝尽苦难的灵魂,此时此刻,被所有解放的人们祝福着,追思着。

  最后,他走到圣像前。

  悠扬的歌声也即将结束,孩子们唱到最后一句。

  “主在上,

  请接纳这善良的灵魂,

  主在上。”

  男人回过头,随着圣歌落下,

  唱哭的孩子们抹着脸颊两侧,人们纷纷震颤,再也忍不住眼眶里的眼泪,彼此起身拥抱。

  他明白,他明白。

  那不仅仅是一群孩子在歌唱。

  也不仅仅是在场的参加这场追思的人在拥抱。

  他知道,他知道。

  这是,

  受尽磨难的人们,齐声歌唱信仰。

  奋力挣扎的人们,起身拥抱希望。

  男人朝世界微笑,看向圣像,不再回过头了。

  再见,卡塞尔,再见,丽贝卡,再见,凯克,再见,科尔文,再见,阿卜杜勒

  “再见,新世界。”

  迈向明天吧,被解放的人们。

  男人轻轻触碰圣像。

  手中的烛光陡然明亮,温柔地将他包裹。

  男人睁开眼时,看见一个破旧的屋子,他记得,那是老菲格的房子,他在奴隶窟里。

  他走上前去,脚步陡地轻快。

  当他走到房门前时,停了下来。

  “主啊,我完成了与你的约。”

  而后,男人安静等待。

  神站在他身旁,从来如此。

  “摩西,你叫摩西。”祂说。

  男人轻声问道“有何寓意吗?与我定约的主。”

  每个名字都有其寓意。

  “因你尝尽世间苦难后,”

  神缓缓地同他说

  “带着还未泯灭希望的人们,走出压迫他们的埃及。”

  男人轻轻点头,他已完成与主的约。

  他推开了那扇门。

  真是熟悉的房间,狭小的窗棂,吱呀的床榻,一如既往的破旧,一如既往的简陋。

  在窗棂前,站着有残烛样胸膛的老人。

  烛光透过衣衫,像天使张开翅膀。

  老菲格捧着烛光等他,等候着这个尝尽苦难的灵魂。

  摩西笑了,开心的笑了。

  “好久不见,孩子。”老菲格咧开嘴笑了。

  “老菲格,老菲格。”

  摩西说不出更多的话,重复着他的名字。

  老菲格和蔼地看着他。

  “嘿,跟我来吧。

  我们抱着信仰,抱着希望。”

  摩西抱着烛台向前,问道

  “我们要去哪?”

  老菲格眼眶湿润,温和道

  “走吧,我们走吧,

  去到斩断枷锁的地方。

  去到点燃万千烛光的地方。”

  摩西点点头,他将自己的烛台放在这里,握住老菲格的手。

  后来,他们离开了。

  黑暗里,那一点烛光不灭,永远明亮。

  共和历兴起的许多年后,历史学家们从繁重如山的史料中,不断总结,不断研究,而后试着去还原猜测一件事

  垂垂老矣的卡塞尔在临终前,总会不经意地翻开自己的长诗。

  那是一本诗歌选集,第一首便是献给艾兰必因的长诗。

  结尾是这样写道

  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地。

  孑然地来,亦会孑然地离开。

  他离世了,这苦难的人永远灵魂昂然。

  他安息了,我希望他安息在主的身旁。

  我心情平静,他也是。

  因为,

  主在上,主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