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辞君
作者:梦吴越      更新:2022-04-25 06:45      字数:3183
  低沉的海螺号声在北岸响起,打破这短暂美好的宁静。

  两人抬头朝对岸望去,无数精骑越过山丘席卷北岸。

  真夷甲兵背后晃动的白色小旗如银河倒流,耀眼缤纷。

  河流淌过丘陵灌木,滚滚而来,瞬间淹没开原军大营。

  “黄太吉,终于还是来了。”

  刘招孙视野中出现一片黑点,他们挥舞兵刃,挡住渡河的正白旗甲兵。

  黑点势单力薄,如弈棋残子,正被白棋密密匝匝的包围,如笼中猛兽,狂撕乱咬。

  这群人挡住正白旗兵锋,捍卫浑河浮桥,决死顽抗!

  “这是什么人?以小兵挡大军,了不得!”

  刘招孙胸中热血燃起,望向金虞姬。

  “奴家过河时,大营早没人了。”

  刘招孙望着北岸游侠儿,喃喃自语:

  “无论他们是谁,都是我汉家好男儿!”

  说罢,他开始朝南岸浮桥走去,两名卫兵护在刘招孙前面,挥动腰刀劈砍那些飞来的流矢。

  金虞姬跟了上来。

  秦建勋、毛文龙带着白杆兵和辽镇残部,正在用撞锤猛烈撞击瓮城城门。

  在付出两百人的伤亡后,北门瓮城外围工事被明军彻底摧毁,困在城中的海西女真,即将接受命运的审判。

  “杀奴!杀奴!杀奴!”

  几百人一起喊着号子,奋力推动撞锤,城门被撞击的吱吱呀呀,稀稀疏疏的灰土从城墙上震落下来。

  “爬过去!打开千金闸!”

  秦建勋红着眼睛大声咆哮。

  北门城墙上已经看不到后金兵身影,偶尔从垛口后面射下几支冷箭,没什么准头。

  一队辽镇战兵顺着燃烧的云梯嗖嗖爬过城墙,城门后很快传来叶赫人大叫,刚才还在屠城的叶赫人,陷入草木皆兵的惊慌状态。

  辽兵的出现让他们大吃一惊。

  两个长牌手顶在最前面,掩护队友拉动千斤闸,直到长牌被蜂拥上前的女真人掀翻,长牌手被乱刀砍死。

  然而更多的明军从城头攀缘而下。

  女真人不懂守城。

  他们人数本来就很少,此时又分散在城内各处。

  留在北门的只有区区百十人,根本挡不住复仇的明军。

  若是放这支明军进来,他们绝对活不成了。

  刘招孙注意力被北门攻城吸引,背后传来震天动地的呐喊。

  回头望去,刚才快被杀光的正蓝旗巴牙剌,忽然士气高涨,发出狂热的欢呼声。

  东门甬道中,忽然涌出大股大股的正白旗真夷甲兵。

  他们气势汹汹,出城之后,不及列阵,便潮水般冲向激战真酣的开原兵和正蓝旗阵线。

  数千镶白旗精锐的支援,如一支巨大有力的手臂,从后面牢牢顶住即将覆灭的正蓝旗。

  “镶白旗出动了!邓千总扛不住的,本官要去东门指挥!”

  刘招孙说罢,回望北岸浮桥,犹豫片刻,最后还是转身朝东门而去。

  “官人,我也去!”

  刘招孙回看美人一眼,挥手阻止。

  金虞姬泣不成声:

  “官人,刚才还说,要生死在一起!”

  刘招孙心中酸楚,强颜欢笑,轻轻搂住她,低声道:

  “金虞姬,天命在我,我今日必斩杀奴酋,为你家人报仇,为辽人雪恨!待我回来,必带你去听白娘子。”

  刘招孙说罢,轻轻推开金虞姬,也不回头:

  “保护好金姑娘,本官去去就回!”

  金虞姬大哭。

  刘招孙挥鞭策马,朝东门战阵,决然而去。

  北门、东门皆是喊杀之声,对岸游侠儿很快被正白旗甲兵淹没。

  两名卫兵举起长牌,护住金虞姬,警惕注视四周。

  金虞姬望着官人远去的背影,泪流不止。

  她哭了一会儿,忽然抹去眼泪,神色凌然:

  “召集人手,守住浮桥!”

  一阵沉闷的吱呀声,城门终于被撞锤撞开。

  里面传来一片惊呼,纷纷扬扬的尘土从头顶落下。

  蓬头垢面血迹斑斑的秦建勋,抡起重刀,猛地斩向迎面冲来的一个叶赫兵。

  五十个白杆兵组成一排长枪阵,怒吼着向瓮城推进。

  白杆枪锋利的枪头填满整个城门甬道,兵刃泛起阵阵寒光,指向瓮城中还在顽抗的叶赫兵。

  两百多个叶赫骑手呆呆的望着冲进来的白杆兵。

  他们身上都挂着刚刚抢来的珠宝首饰,棉甲上溅落着屠杀辽人时留下的血迹。

  “杀!”

  这支叶赫人见识过白杆兵的战力。

  那日,他们曾亲眼目睹科尔沁人和两黄旗在北岸被白杆兵屠戮。

  叶赫人的战力和科尔沁人不相上下,原本是来沈阳打秋风的。

  此时,他们面临这样一支强军,各人双腿发软,转身逃走。

  一些悍勇的叶赫人,挥舞腰刀冲出城门。

  刚跑出两步,他们就被密集的长枪刺中,倒在血泊里。

  “杀光他们!”

  秦建勋张弓搭箭,大箭呼啸而出,朝一个冲上来的叶赫人撞去。

  “川兵兄弟们,要辽镇帮场子不?”

  毛文龙隔着城门,朝瓮城大喊。

  他率最后的三百辽镇兄弟,在城外警戒,提防可能出现的后金兵袭击。

  “进了主城,你们再上,老子把这群狗鞑子杀光!”

  秦建勋对身后喊道,手中重刀猛地斩向前面一个还在射箭的叶赫兵。

  毛文龙没再说话,脸上恢复冷峻之色。

  抬头望向漂满浮尸的浑河,想起他死去的四弟。

  若是今日他们在浑河战败,鞑子占了辽东,毛家在叆阳的一百多口子人,也会被鞑子杀死。

  “老子今日不走了,和刘总兵一起,死守沈阳!”

  从东门带出来的五百辽兵刚与正蓝旗血战一场,又死了两百人。

  眼前这最后三百个兄弟,是辽镇在浑河战场最后的抵抗力量。

  辽兵纷纷抬头望向毛文龙。

  他们身上铠甲已经残破,手中重刀蹦出缺口,身体疲惫不堪,各人眼中冒火。

  “将军,快看,刘总兵的总兵大旗!”

  毛文龙循声朝东门望去。

  尸山血海中,一杆一丈七尺高的总兵令旗,还在战场上烈烈飘扬。

  总兵令旗下,全身披甲的刘总兵策马疾驰,频频挥动令旗。

  镶蓝旗大阵后面,不断升起箭雨。

  毛文龙驻足眺望的这会儿功夫,刘总兵胯下战马已被射中两匹。

  战鼓忽然密集紧促,这是总攻的号令!

  总兵大旗百步之外,一座修筑浑河工事时垒砌的土坡,高度几与城墙等齐。

  不知什么时候,开原军的金鼓已经被推到土坡坡顶。

  八尺多高的金鼓用木架牢牢固定。

  四名赤膊肉袒金鼓手对着比自己还高出一头的巨鼓,疯狂挥舞鼓槌。

  毛文龙视野中,隐隐能看到鼓手雄壮的背影,如金刚罗汉般在山坡跳动。

  冷箭如飞蝗,不时从四面八方射向坡顶。

  那四个金鼓手仿佛浑然不知,丝毫不顾锋利的箭簇。

  他们像不知疲倦的木偶,在两边数万人马的注视下,铆足力气挥动鼓槌。

  鼓声如千军万马踏破冰河。

  似春雷滚滚,气势拔山倒地。

  远在两里之外的毛文龙听得热血上涌。

  他抬头望向鼓手,大声赞道。

  “壮我三军士气,真是好汉!”

  三百多个辽兵早已按耐不住,纷纷嚷嚷着要进城找鞑子报仇!

  忽听前面一个辽兵大喊:

  “看!北岸有鞑子!”

  三百多辽兵齐齐往北边望去。

  但见北岸战马嘶鸣,铺天盖地的正白旗甲兵像潮水般涌向浮桥。

  甲兵浪潮迅速淹没一群手持兵刃的明国百姓。

  “正白旗来了!不能让黄台吉过河!否则沈阳就完了!”

  毛文龙大吼一声,将身子破损的锁子甲脱掉,从旁边一具巴牙剌尸体剥下精良铠甲,给自己穿上。

  他回头望向一众兄弟。

  “想杀鞑子的,跟老子上!”

  三百辽兵纷纷昂起头,齐声吼道:

  “杀鞑子!”

  毛文龙点点头:

  “铠甲都换了!到死人堆里刨长枪、弓箭,盾牌,找些火药!”

  “都说咱辽镇是怂蛋,今天,我们三百打三千,定要守住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