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泛舟江湖
作者:梦吴越      更新:2022-04-25 06:46      字数:3088
  李倧本想利用开原军兵临鸭绿江,牵制朝鲜军,从而威势逼迫光海君退位。没想到刘招孙竟长驱直入,径直来了汉城。

  于是这位权臣临时起了杀心,想顺带将平辽侯杀掉,一劳永逸解决朝鲜西边的威胁,只可惜,他高估了自己。

  事已至此,绫阳君只得答应平辽侯全部条件,许诺将鸭绿江口的三座小岛租借给开原军。

  平辽侯又向李倧要了些粮食,算是对他的惩罚。风波过后,平辽侯对朝鲜新国王仅存的一点信任也荡然无存。

  李倧和林丹汗一样,都是背信弃义不怎么靠谱的邻居,林丹汗临阵脱逃,关键时刻掉链子,朝鲜新君李倧,则直接动了歪心思,想杀自己。

  人心险恶,不外如此。

  三月十二日,平辽侯留下三千战兵留驻朝鲜,给朝鲜君臣必要的威慑。自己率骑兵日夜兼程,越过黄海道,抵达平安西道鸭绿江口。

  黄海已在眼前,勒马立于海岸山石间,向西眺望,便是辽南丹东港口,这是辽南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海面上几座小岛隐没在浓雾中,待旭日初升,薄雾散去,大和岛、瑕岛、椒岛终于浮现真容。

  和穿越者想象的略有不同,这三座岛屿面积颇大,岛上遍布松柏,海风拂过,青翠的松柏随风摇动,成群海鸥在岛上翱翔,袅袅青烟升起,一些朝鲜渔夫在空地上晾晒渔网,周围散落着一些破旧的窝棚,应当是渔民的容身之所。

  金大久在旁边解释说:“刘总兵,这三岛皆是人迹罕至,平日只有渔夫出海捕鱼时在此歇脚,因此房屋也很破旧。”

  平辽侯颇为满意,岛屿位置甚好,紧邻鸭绿江口,距离平壤也不远,无论是中转矿石还是运输货物,都可以很方便。

  “平安道有个造船厂,回头和李倧说一说,也租给本官,多给他一些银子,既然有了辽东水师,不能没有战船。”

  当日,各营把总率战兵辅兵登上三座岛屿,立即开始就近砍伐树木,修筑营垒。

  原先住在大和岛上的三百名朝鲜渔夫,听到说辽东总兵要招募水师,给出的月饷是每月二两,听得他们热血沸腾。

  一两银子就这些人一年的花销,每月二两,对这些渔民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一些胆子大的渔民,立即抢着上前,要求加入开原军,一起打鞑子。

  这些渔夫都是贫困至极,老婆孩子都没有,光棍一个,很多人穷的连裤子都穿不上。听说光海君把这些捕鱼人的赋税收到了泰昌二十年。

  朝鲜大王不想让百姓活,朝鲜百姓只好换种活法了。

  平辽侯呵呵一笑,他不是为光海君感觉可笑,泰昌若能再活二十年,鬼知道大明变成什么样子。

  他下令让孟进宝负责选拔招纳水手,平辽侯详细给挑垛人介绍了戚少保选兵标准,要孟进宝按这个标准选水兵。

  辽东水师兵源将来自各地,除了筏工,朝鲜水手,福建浙江的水手也可招募。

  兵备道吴阿衡留守朝鲜平安西道,与金大久、孟进宝等人建造战船,筹建水师。平辽侯留下五百战兵在鸭绿江江口,指挥权归吴阿衡。

  工商司的魏司长和两个副手都留了下来,与平壤的朝鲜官员商谈贸易细节,开原方面要求以后经手北海道的貂皮贸易,朝鲜的人参贸易也要分给开原商人一部分。商业谈判漫长且枯燥,这并非刘招孙的强项,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去做,工商司的人在这方面就很专业。

  这样的布局,实际上等于说,未来几年完全朝鲜后,平安道乃至整个朝鲜的权力,都将由这群人掌握。

  朝鲜事业只是起步阶段,前途艰险,只有吴阿衡这样的狠人,才能带众人披荆斩棘,在这里杀出条血路。

  三月二十日,平辽侯率骑兵返回汉城,李倧在认清刘总兵实力后,态度比上次更加热忱。

  当晚,朝鲜王在汉城王宫大摆宴席,为平辽侯接风洗尘,众人宴饮,不再缀叙。平辽侯提出想要租借朝鲜平安道沿海船厂,每年一万两银子租金。

  同时向李倧保证,以后辽东贸易都交由朝鲜转手,不再与倭国后金交易。

  李倧心知肚明,眼下倭国和辽东贸易忽略不计,后金就更不用说,后金乃是开原的仇敌,双方没有任何贸易。所以这样的条件对朝鲜王没什么吸引力。

  李倧自知不是开原军对手,只得咬牙答应,好歹还有一万两银子拿。两人各怀鬼胎,推杯换盏,都要把对方灌醉。

  平辽侯借着酒劲劝说朝鲜王:

  “听说光海君把平安道渔民的鱼税收到了泰昌二十年,希望大王能轻徭薄赋。”

  李倧嘿然一笑,举起酒杯只是劝酒。平辽侯提起自己在郊外见农人辛苦,衣不蔽体。

  朝鲜国王摇头叹息,最后红着眼睛道:“我国穷困,自古而然,土地贫瘠,良田稀少,乏善可陈,否则早被周围虎狼豺狼吞噬干净。”

  平辽侯酒意阑珊,也笑道:“当年倭寇侵害朝鲜,朝鲜宣宗三番五次请求内附辽东,若是此事成了,不知汉城现在是何光景。”

  “寡人愚钝,不知眼下内附开原,可来得及。”

  “哈哈哈,大王说笑了,哪里藩国归属边镇的道理。”

  酒过三巡,两人皆酒意阑珊,朝鲜国王跟着刘招孙开始信口开河。

  “以后东征倭国,大王当鼎立襄助。”

  “这个自然。”

  “本官刚刚迎娶金虞姬,大王算是本官半个亲戚,以后两家要交好,不可再生嫌隙····”

  李倧见平辽侯晕晕乎乎,知道刘招孙不胜酒力,却是死命灌酒:“交好,交好,来,平辽侯,为两家情谊,共饮此杯!”

  当晚平辽侯酩酊大醉,站立不住,被金虞姬骂骂咧咧搀扶了回去。

  一觉只睡到次日辰时,刘招孙清醒过来。金虞姬帮他穿戴铠甲,忍不住抱怨道:

  “喝酒便喝酒,非要说些胡话,让人觉得咱们咄咄逼人似得。”

  平辽侯感觉两鬓一阵剧痛,决定以后不再酗酒。他想了好久,没想起昨夜说了什么,转身搂住金虞姬:

  “咄咄逼人?我昨晚说了什么?”

  金虞姬翻了个白眼,“忘了便忘了,什么内附辽东,让李倧做个富贵闲人。”

  “啊?我说过这话?”

  平辽侯大吃一惊,心想自己颇为内敛,如何会说出这种狂妄的话,眼下已是一镇总兵,不能酒后失言,这酒真是喝不得了。

  “李倧这样的小人,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吓他几句也无妨,”

  金虞姬还要说话,见夫君脸色凝重。

  “几日所见,朝鲜百姓生存维艰,心生恻隐。我若来治理朝鲜,一定比李倧做得好,至少不会让这么多人卖儿鬻女!”

  金虞姬听了这话,又想起自己儿时种种经历,心中戚戚。

  刘招孙见惹她不开心,颇为尴尬,正想着如何化解,忽想起一事,于是拉着金虞姬就朝外面走。

  “去哪里?”

  “去了便知。”

  裴大虎见两人出来,连忙派卫兵跟上。汉城之中,遍布朝鲜刺客,从李倧昨晚态度可以看出,两边兵戎相见是早晚的事情。

  刘招孙牵着金虞姬,策马出了汉城北门。

  “官人哪里去?”

  “泛舟汉江。”

  金虞姬心中一暖,没想到刘招孙还记得此事。

  泰昌二年三月二十一日,朝鲜汉江,津门渡。

  当日清早,天气凉爽。

  刘招孙携金虞姬登上一条宜春画舫,解开船缆,顺江而下。但见江面风帆沙鸟,水天一色。

  平辽侯饱览江景,手击船舷,纵情笑道:“这便是汉江,哈哈哈,和故乡汉江比起,也是不逊色了!汉城山明水快,怪不得能生养出娘子这样的美人!”

  金虞姬听了,咯咯一笑,诧异道:

  “大明也有汉江?”

  正值凌汛,江面开阔,风摇岸柳,水波不兴。穿越者呼吸着新鲜空气,穿越以来的所有疲惫忽然涤荡一空。

  既见天地之宽,又有佳人相伴,不虚此生!

  “大明当然有汉江,就在我家乡均州城西北,在武当山下,对了,等回到均州,带你去拜拜真武大帝,保佑你早日生个大胖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