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卜算子 第九章欲游山河十万里
作者:春秋各半      更新:2022-05-27 00:04      字数:4291
  崇祯没有让人把火枪带进来,而是一同到了兵工厂实验火器的地方。

  在坐上车架的时候,已经见到了这杆火枪。

  虽然和他记忆中的枪械大同小异,可他没想到这个时代的人,在没有多少工业基础的情况下,也能够制作出来。

  说实话,在他第一眼见到这杆火枪的时候,还以为又有了和他一样的穿越者,出现在了他的大明兵工厂。

  除了子弹,几乎和他所致的步枪没啥区别。

  而只要解决了子弹的问题,然后批量生产此种枪支,立刻就能让大明进入现代化军队的行列。

  在靶场,他亲自在傅通的示范下,进行了火药的填装和发射。

  一声和鞭炮的声音一样大小的声音传出,在眼前烟雾散尽之后,就看到了木靶子上面多了一个缺口。

  这要是打在人身上,哪怕是有铁甲,也一样能够穿透。

  “简直是划时代的杰作。”

  崇祯有些愣神。

  徐光启一直在盯着皇上,生怕火枪炸膛,然后他自己没了,大明发生内乱。

  此刻见到崇祯皇帝,放完一枪愣愣的自言自语,还以为被火枪的声音给吓到了。

  “皇上,皇上。”

  急急忙忙的叫喊声,让旁边不远处的护卫们一阵紧张。

  在一连串的呼唤声中,崇祯收拾心情,回过神来,摆了摆手道“朕,没事。”

  然后向着傅通招手道“这枪是你造的,不知价值几何?”

  傅通从未曾想过能够和皇上搭上话,本就因为打铁实验火药而发红,发黑的脸上更是能够看到莹莹光彩。

  激动地说话有些语无伦次,就连行礼都忘了。

  “是······是我···是我做的,价值几何是要把它卖出去?这个可不便宜。”

  崇祯无语,这样的国之根本,怎么能够用银子去计算。

  “卖肯定是不能卖的。”

  傅通一脸失望,在他的想法之中,只要卖不出去,就不会值钱,不值钱他就没有银子拿。

  家里的老母亲还等着银子治病呢。

  脸上立刻就没了激动神色,一副落魄模样,喃喃自语道,声音实在太小,旁人也听不清楚。

  “皇上问你话呢,这杆枪多少银子能够造出?”

  徐光启脸色发白的推了好几下,傅通才清醒过来,面前站着的是谁。

  反而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崇祯心知自己的身份,在那些改成的眼中就是吉祥物,而在这些底层或者中层的眼中,那就是天。

  突然心中一动,有了一个绝妙的注意,来达到他的目的,只是此时暂时不是时候,可以回到皇宫之中慢慢的去想。

  “王承恩拟旨,加封傅通为火枪大学士,另赐宅院一座,银两一万白银。”

  傅通的心情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大了,还以为自己要为银子发愁,忽然就有一座金山咋想了他的头顶。

  还没有崩溃,也只是刚刚失望的实在太过彻底。

  “一万两银子?真的给我?”

  傅通结结巴巴的问道,心头忽然想到了一句那些书生们念叨的诗句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一旁的徐启光关注点却是不一样,大学士可是他一直以来想要努力的目标,只是他不知在历史上也确实做到了大学士。

  他关注的则是一位工匠,做出了这样一见兵器,还被挂上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大学士头衔,朝中的那些大臣们会不会反对?

  不同阶层的人对于,同一道圣旨,所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也是直到这一刻,徐光启才明白自己的道院掌院是个什么级别的官职。

  手低下管着的若全部都是大学士,可是和内阁首辅一个级别。

  原本还有些委屈自己从礼部走到了莫名其妙,新成立的道院,可此时只觉得皇上别看着年轻,却似乎在下着一盘大棋。

  只有被皇上看中的才有资格参与,而没有参与其中的那些人,回事什么下场,暂时他还不是很清楚。

  聪明人总是能够窥一斑而知全豹。

  徐启光正是个聪明人。

  “自然是要给你的,还有这把枪以后也要用你的名字来命名。”

  “物勒工名”是指器物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的质量。

  而此时崇祯却又赋予了这种方式,另一种用法。

  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一件器物,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代表着制作者一声的荣誉。

  可这种荣誉也因为儒学的升起,早就丢到了臭水沟里。

  统称为“奇技淫巧”的东西,又怎么可能入得了儒生的法眼。

  傅通有些茫然,以他有限的见识,根本不明白这件事意味着什么。

  “现在告诉我,这杆枪活了多少两银子制成的。”

  等到傅通情绪稳定了,崇祯再次开口。

  “十两银子就够了,主要是对精铁的要求高了一些,不过用我的方法,比原来制作的要快。”

  傅通一思量,就给出了一个大概的估值。

  然而听在崇祯的耳中,心底却是一片冰凉,一杆三眼火铳朝廷的收购价是一百两,其中的差价可想而知。

  质量看起来也没有多少变化,不知多少蛀虫趴在上面吸血。

  徐启光瞧着崇祯脸色的变化,心底就是一声叹息,就这一句话不知道要砸多少人的饭碗。

  只希望闹出的动静不要太大才好。

  作为儒家弟子,徐光启在这一刻动过心思去做亲亲相隐的事情,可窥视到崇祯眼中一闪而过的寒芒。

  心头就是一颤,低着头再也不敢胡思乱想,只当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情。

  崇祯在愤怒的时候,又有些悲哀。

  想到曾经汉室三分,虎倒余威在,边患几乎没有,中原大地之上人才辈出。

  为何往后的朝代,却很少有那么璀璨的谋士?那么用命的武将?

  而他的大明后期,更是几乎看不到什么能够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可在不经意间又能发现一些奇才。

  或许不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没有人才,而是这些人才缺少一个这样能够发挥才能的平台。

  想罢崇祯低声吟唱道“路漫漫其修远兮。”

  抬头看着傅通接着道“朕允许你可以乘坐马车,那车的所有费用都由朝廷担任,另外给你配备两位护卫,你可愿意?”

  既然是人才,他就不介意多一点支出,反正与其被那些蛀虫吃掉,还不如他自己花了。

  惊喜来的太快。

  傅通已经话都说不出来了。

  崇祯也不介意,回头吩咐徐光启“往后给他准备一件单间,让他好心的工作。”

  在崇祯走之前,已经安排好了如何量产傅通火枪的事情。

  即便是上次对徐光启已经说过了秦时兵工厂一些消息,却还不知道如何做成流水线。

  只等崇祯亲戚演练了一边,恍然大悟。

  然后在徐光启诡异的眼神中,走出了兵工厂的大门。

  兵工厂的管理制度崇祯看过,刚进了一些,特别是安全上的东西,其它的都还是以往的样子,只是外面多了一队金吾卫人马,日夜巡视,保护其安全。

  对于科技的重视城镇恨不得设置在深山老林,别人根本不可能察觉的到的地方。

  可惜这个实在就是放在自己的也皮子底下,让那些没节操的官员管理,不用三天估计建奴的手上就已经有了成品火枪了。

  回到皇宫的崇祯立刻就找出了一张大明地图。

  仔细的研究者每一条山川河流,每一条主要干道。

  然后开始规划自己的行程,既然考举不能够得到他想要的人才,就只能自己走出去,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人才。

  顺便还能了解民间疾苦。

  到时候朝廷之上的那些大臣们,鞭长莫及,他就可以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实施自己的改革试验田。

  简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不过这些都要在新军练成之后,才能出行。

  不然某些人一定会让他发生意外,然后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最后遗臭万年也不是不可能。

  而与此同时,恍恍惚惚揣着一叠银票走出兵工厂的还有傅通。

  交代完了生产火枪的工序之后,就在两位护卫的陪同下,坐着马车往回走去。

  生活就这么忽然间有了盼头。

  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可就因为实在穷困,到了他这一代,也就快要没了。

  三十岁左右的人还没有娶妻,也没有媒婆踏上门槛,可想而知生活的到底有多艰难。

  若不是子承父业,自己也喜欢研究火器,早就丢下这门不来钱的手艺出门打短工去了,和他同一时期的那些同行,如今也都是整个京城手艺最好的铁匠。

  虽然身份还是大明匠作间,可只是披了一层皮,在外面做事。

  不知这些往日的同僚,知道了他今日的待遇,是不是后悔放弃的太快,已经忘了怎么打造火枪,而只会打造锄头,镰刀了。

  想到这里心下就一阵激动,往后这条命怕是卖给皇上了。

  虽然他的文学水平太低,不知道什么叫做士为知己者死。

  可想法是一致的。

  一路上没有狗血的,不开眼的人上来劫道,也没有欺负少年穷的桥段,平平安安的回到了家里,向自己的老母亲说了今天发生的事情。

  这个时代的母亲通常都是深明大义,而且知恩图报的。

  虽然在某些人眼中迂腐,却真的是架构整个大明的基础。

  傅母本事卧病在床,此时拼命地翻身起来,跪在床上向皇宫的方向磕了好几个响头。

  坚硬的木板床,不断地发出“砰!砰!砰!”的声音。

  另一边的兵工厂却是炸开了锅。

  古有千金买马骨,崇祯今日做出的事情,可不亚于当年战国时的燕国赵王。

  几乎每一个有些手艺的人,都眼睛通红,苦思冥想着各种构思。

  一万两银子的诱惑,可比什么高官厚禄,在这些匠人眼中大多了。

  而这种疯狂的研究精神,仿佛一种传染病,扩散到了整个道院之中。

  再好的制度改革,都不如银子实惠。

  扯皮,推让的一群人,瞬间就成了多揽活,恨不得分身数百人的样子。

  就连徐光启吩咐下去的香水,肥皂,香皂这三样挺逗没有听说过的东西,也有人明明是做木匠的,也抢了一份到手。

  这些人的想法就是,不会做可以学。

  不去做,怎么可能会。

  反正那一万两银子,一定是自己的。

  之后的几天。

  果然如徐光启所料。

  大学士的头衔,只能是读书人,什么时候轮到这些下贱的工匠了?

  于是奏折,就雪花一般的飘进了宫里,摆在了崇祯的案头。

  每一个奏折,就是一位大臣的血泪控诉。

  大概意思就是“皇上你不能这么干啊,这么干置于我们这些士子于何地?”

  又或者就是“让一群工匠得了大学士的头衔,国将不国。”

  没一个人都是论古说今,指桑骂槐,含沙射影,仿佛皇上这么干了,大明立刻就要完了一样。

  而另有一些人则比较有意思,他们要的是实惠。

  从各个角度说了,兵工厂置于兵部之外,是对江山社稷的危害,而重新组织人手锻造兵器,是在大量的浪费人力物力,而浪费是可耻的。

  就差指着崇祯的鼻子说,来让我们生产吧。

  绝对物优价廉。

  气的到底还没有多少城府的崇祯,一下全部扔在了地上。

  “全是一些为了名和利的混蛋,前几天还试着让他们卷银子,一个个的哭穷,竟然没有一人响应。”

  崇祯暗自发狠,到时候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给他滚到矿坑挖矿去。

  享受了半辈子的清福,也去感受一番人间疾苦。

  “又是谁惹皇上生气了?”

  周皇后端着一碗参汤走了进来。

  最近得了崇祯的恩宠,脸上都有了光泽。

  “还不是那些朝中口口声声为了朕好的大臣们,为了往自己碗里抢食,都快要把大明朝的锅给砸了。”

  崇祯骂完还不解气,小孩子似得,上去又踩了两脚。

  周皇后放下参汤,弯腰捡起地上的奏折,随意的看了几张,全部都是关于“火枪大学士”的事情。

  其实她的身上也装着一份这样的奏折,还是他父亲托人送进宫里来的。

  当时张嫣张皇后也在身旁,知道了这件事情,还亲自派人去查过,不但给了大学士的位置,还给了一万两白银。

  那可是一万两啊,一个内阁首辅,一年的俸禄才多少。

  若是整个大明这么糟蹋银子,即便是金山银山,怕是都经不住折腾。

  周皇后当时看到的时候,也是气愤不已,什么时候十年寒窗苦读的士子们,要被工匠踩在脚下。

  可见到了崇祯大发雷霆,却又一阵迟疑的不敢拿出来。

  而后惊醒过来,他父亲似乎闯进了了不得的大事件之中,若是因此而恶了皇上,他们周家很可能就要没了。

  对于皇权的畏惧,不是朝堂上的人,很难不怕。

  毕竟没有接触过权利的人,是不会明白其中的奥秘的。

  因此皇权才有了神圣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