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烽火连空明灭(二)
作者:春秋各半      更新:2022-10-16 04:56      字数:6238
  相信,写过奏章的那些人,若是知道李定国会出这样的一个建议的话。

  绝对会在写奏章的时候,好好的思量一下。

  十年时间,听起来很长了。

  然而一个人想要在一个地方做出点成绩出来,这点时间,根本就是不是很够用。

  “那就这么办,等到回道了京师,咱们上朝堂商量。”

  崇祯其实是不想启动这样的一种官员互换的官场规矩的。

  他不知不知道这样的办法,可恶果也很明显,就是某些官员会为了政绩,而急功近利。

  可在面对,能后看得到的好处时。

  崇祯也是左右为难。

  一件足以改变现如今官场的计划,就这么简单的落下口头协议。

  王冲和高杰无所谓。

  他们是武将,这些都是文官的事情,和他们扯不上关系。

  李定国和高弘图他们心中就有些异样了。

  办法是个好办法。

  可按照他们对官场的经验来看,任何的好办法,时间长了,总会变成恶政。

  规矩没有变。

  奈何人心变了。

  “民心思定,现在淮安,苏州,杭州等地的百姓们,都拖家带口的前来南京讨生活,清理这几个地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崇祯瞧着面前总结出来的各处百姓们的流动情况。

  心中已经清楚,南京城的各项好的制度和办法,已经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出去了。

  没有了大河的隔离。

  消息的传播速度,就会很快,没有了原来南京城中的官吏们,配合着掩盖大明的好的政令。

  其他的地方,根本就不敢轻易的否定如今威势正盛的朝廷。

  地方上的官吏们,也是很会看风向的。

  相比起来,一辈子住在工程队,还是老实一些,躺平最容易。

  只要自己藏起来的金银,不会被人发现,总会有一天自己的子孙会翻身起来的。

  这是唐世济做出来的好榜样。

  不过他们不清楚的就是,王小二已经躲在南京城的断狱衙门之中,开始完善关于这方面的大明律了。

  相信在以后,这样的事情,绝对不会轻易的再次发生。

  二月中旬。

  在一个漫天细雨的天气当中,在高杰的火枪兵威慑下,清理了淮安府。

  休整了半个月,在三月中旬的时候,兵分三路,清理了苏州府,杭州府,松江府。

  还在松江府建立了是一所大明最先进的造船厂。

  随着清理的地方增多。

  官吏情况立刻就紧张了起来。

  四月无事。

  湖广的百姓们在经过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终于从灾情中走了出来。

  新建的房舍,宽阔的官道。

  还有林立的各种工厂,田地当中的庄家,也都快要到了收割的时候。

  今年的小麦很是喜人。

  旱灾似乎没有影响到这个水系发达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活干,小孩子们也被大人们送去了学校,一且都在好转。

  随着开春,辽东的战事,依旧是小打小闹,打下来的地方需要治理,而且还要继续向着辽东增兵。

  宽广的土地上,在快要丰收的季节,总是会让人喜悦的。

  然而,意外总是突如其来。

  已经退回到抚顺关的皇太极,已经决定不再等了。

  皇太极的住所,没有在盛京的时候宽敞,舒适。

  只是一处简单的,原大明的总兵卫所,清理干净之后,看起来像点样子。

  寒酸的“朝堂”,可怜皇太极刚刚建国不久,就要灭亡了。

  “诸位,不能再等了,一个冬天,咱们大清国的子民们都跑了多少,应该心里都有数。”

  皇太极原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是要让大明的军队,因为接受了许多的人口,从而造成后勤上的负担。

  可左等右等,就是没有等到大明火枪兵撤退的消息。

  反而听说,这些人几乎每个几天,都会有肉吃。

  这里的野味是很多。

  可也不够几万人的食用啊。

  想是这么想,要是加上水里的鱼,那么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冬季捕鱼,大明的人总是有一手的。

  再加上源源不绝的大明补给,想要大明退兵,不打一场胜仗,肯定是不行的。

  然而。

  自从和大明的火枪兵对上,他们就没有胜过。

  阿敏到底是逃了。

  可也葬送了整个盛京。

  虽然是非战之罪,可死罪可免,活罪难饶,现如今还被关在一处大牢里面。

  皇太极想

  (本章未完,请翻页)

  要提升一下士气,然而应着寥寥无几。

  就是一直很支持他的代善,此刻也是眼观鼻鼻观心的站着不吭声。

  “代善,你来说说,这一次谁领兵出战?”

  皇太极是最喜欢御驾亲征的。

  带了此刻,面对大明的士兵时,也不再说这样的话了。

  实在是在马兰峪的那一场大败,让他在面对火枪兵的时候,心中有了阴影。

  “皇上,要是继续打仗的话,那就要把所有的兵力都压上赌一把,胜了咱们得到所有,败了的话,那就一无所有。”

  代善被点到了名字,不得不出列。

  满八旗的人,面色难堪的站在原地,等着最后的命运对他们的审判。

  而蒙古八旗已经有人在心里开始打退堂鼓了。

  满人连战连败,已经不足以让他们这些蒙古人,跟着一起卖命。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皇太极的心里从来都不抱有侥幸,可到了此时,还是想从代善的口中,听到另外的一种回答。

  不见棺材不掉泪,或许是人的通病。

  只是坐在皇帝这个位置上的人,侥幸的心思会更大一些。

  他们总认为,自己是不同的,是例外的。

  “回皇上,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不过也可以化整为零的,回到咱们的奴儿干都司。”

  穷山恶水,谁愿意在见到了繁华之后,还回到那种地方,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他们满人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人的牺牲,才得到了一点可以休养生息的土地。

  没道理一仗都不打的,就转身逃了。

  别人可以逃了之后活命,他皇太极可不认为自己活的下来。

  “杜度还在镇朔关吗?那个方向的大明军队,有没有进攻的迹象?”

  皇太极不想听到代善说的这些。

  权势的滋味,已经让他学不会放下了。

  无论如何,都要在大清没了之后,挣扎一下,不然他心有不甘。

  “大明的军队现在处于防守的状态,不过另有消息称,大明的人在鞍山附近,找到了巨大的铁矿储备。”

  代善的话,让皇太极满腹的郁气,无处发泄。

  鞍山那个地方,他们占领了好几年,却从来都是没有发现任何有用的东西。

  然而刚刚失去了那块地方,立刻就被大明的人发现了铁矿。

  要知道,那可是铁矿啊。

  他们满人,做梦都想拥有的宝物。

  若是可以的话,之前做决定从盛京撤离的时候,绝对不会来抚顺关,而是向辽东镇进行转移。

  可惜的就是,他们的战船也不争气。

  很早的时候,打大明的水师,连战连捷,然而这才时隔多少年,再次遇到大明水军的时候,就是全军覆没。

  想着这些,仿佛老天爷都在让他们满人覆灭一样。

  一口闷气堵在心里,吐不出来,皇太极突然感到头昏眼花,“哇”的一声,就吐出了一口血。

  “朝堂”忽然就乱了。

  马国柱与高鸿中、鲍承先、宁完我、范文程等人,都是暗中对视一眼,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交流的。

  在这一刻,消息飞快的传递着。

  本来发生了皇上口吐鲜血的时候,宁完我和范文程,会最先拜倒在地,哭着鼻子不是鼻子,眼泪不是眼泪的嚎啕一阵。

  以此来表示自己的忠心。

  可今日就变了,没有人会为了一个将要灭国的皇帝,去展示自己的忠心。

  毕竟他们只是奴才。

  而主子也不是皇太极。

  代善则是心中一惊,顾不得这是在上朝。

  “护驾,护驾,马上传孝端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一边大惊失色的上前扶着皇太极的身体,一边厉声的吼道。

  在这种关键的时刻,皇太极可不能有事。

  不然人心散尽之后,不用大明打过来,他们自己人都会因为争权夺利的厮杀一场。

  而到了那时。

  一切都已经晚了。

  就是往后有了自己的火枪兵,也只配端着火枪去山里打猎,想要战斗。

  根本不可能。

  “朝会”轰然而散。

  在面无法战胜对手的时候,几乎有一半人,都在想着如何才能够让大明的人,认为自己是无害的。

  是可以给大明带来好处的。

  从而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另外一些人,则是不甘心的还想挣扎一下。

  一件小屋子里面。

  外面挂了一个御书房的牌子,这里也就成了御书房。

  皇太极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就看到自己已经不再“朝堂之上”了。

  身边伺候他的,正是一脸憔悴的孝端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

  (本章未完,请翻页)

  氏。

  另一边的代善,面色难堪的等在门口。

  “大哥,小弟是把列祖列宗的脸都丢尽了。”

  皇太极没有起看自己的皇后,而是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大哥代善。

  他心中清楚,一旦自己不行了。

  往后也只有自己的大哥,才能够撑得起整个满人的族群。

  “时也命也,大明起死回生,怪不得咱们的勇士们不勇敢。”

  “我已经决定,御驾亲征,若是我阵亡在了战场之上,往后大清可就靠你了。”

  “四弟说的什么话,不是还有爱新觉罗·豪格,有他在,大清就完不了。”

  “他?不行的,人太小,在这种时刻,哪能服众。”

  代善不确定,皇太极是不是在试探他。

  想要继续推让。

  皇太极摆了摆手,继续说道“现在我身边,也就你一个值得信任了,说实在话,本来最好有三人作为人证最好。”

  下定决心的皇太极,已经不再为了儿女们操心了。

  大清能不能延续,到底是谁掌握大权,皇太极已经无所谓了。

  只要不是瞬间没了就成。

  在皇太极,隐秘的交接政权的时候。

  外面抚顺关内已经流言四起了。

  就是关押在牢房之中的阿明,也获得了这方面的消息。

  “看来我这位好四弟,还是想要最后挣扎一下。”

  随即就不在关心。

  权利虽好,可将要覆灭的权利,若是没有力挽狂澜的本事,还是不要惦记的好。

  阿敏知道自己的斤两。

  领兵打仗还行,治国就算了。

  于此同时。

  汉八旗的人,也都在商量着,如何度过眼前的难关。

  “向大明投诚,我们这些大明的叛臣们是不可能的。”

  黄立极遥想当年,在出关的时候,胸中豪情万丈,大明不留他,那他就去建奴,投到皇太极的帐下。

  一样是能够做出一番丰功伟绩的。

  然而,志大才疏,说的就是他们这一群人。

  在大明的朝堂之上,动嘴皮子是可以的,可到了关外,继续动嘴皮子,没人会听他们啰嗦。

  实在烦了,还会上去给两拳。

  而被他们不屑一顾的人--范复粹。

  踏实做事,最后是真的做出来的一点成绩,可奈何天不假年,稀里糊涂的就被莽古尔泰给坑死了。

  黄立极身后的施凤来他们,也都是不断的点头。

  人啊。

  最难看清的就是自己。

  一腔所谓的热血,满腔的抱负。

  如今早就被关外的风雪熄灭了。

  “我也是回不去大明了,听你们说,是会被送进工程队劳改的,死倒是不怕,可我的后人们,哪还有出头之日。”

  宁完我也是一脸的郁闷。

  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候,可从来都没有那京师的皇帝放在眼中。

  只有他的主子,才是他的天。

  谁知就在刹那间,天变了。

  主子们惊慌失措,他们的心底,也就没着没落。

  “你们在大明的时候,真就没有见识过大明的火枪和火炮?”

  范文程一脸落寞的问道。

  面前的人都是大明朝堂之上,数一数二的官员,怎么一个靠谱的人都没有。

  只要一想到,他们成就就是面对的这样的对手。

  瞬间就拉低了他们的水平。

  就是这样的猪对手,都打的如此的艰难,现在换成了神对手,被打的稀里哗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现在大明传来的消息,许多东西别说见了,就是听都没有听说过。”

  施凤来不由的有些后悔。

  当年他可是将要接任内阁首辅的人,就因为自己的心头不爽,想要给新皇一个下马威。

  让小皇帝好好的瞧一瞧,治国的大臣们,不是那么好委屈的。

  然而,时过境迁。

  回头再看当时的自己,就是一跳梁小丑。

  如今的大明内阁首辅李长庚,那是一个什么人?

  当年连名号都没有,现在堂而皇之的,把大明弄成了盛世,差距简直不要太大。

  “所以,咱们这些人,都是不可能投降的人,那么下一次,就要跟着皇上一起去打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斗了。”

  参将李思忠心下一横的说道。

  反正是死是活,只有战斗结束之后,才能见到分晓。

  而更后面的那些诸生们,才是最后悔的,好好的昌盛的大明不要,非得去凑上建奴们的这条破船。

  就是在大明做一位教书先生,也好过将要战死沙场吧。

  (本章完)

  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