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不要抢着认罪
作者:未可思思      更新:2022-05-27 00:19      字数:2025
  “你说不会错就一定不错?!”郑贵妃面目狰狞,声音尖利。

  花锦鸢笑了,反问道:“娘娘如此激动,难道认得这具白骨不成?您若不信刑部的仵作,大可请信得过的人来。臣,绝不阻拦。”

  事实上,那日得知焦书外出游学,久未归家后,花锦鸢就怀疑他遭遇了不测。

  只是没想到,处理尸体的人竟然这么偷工减料!

  直接把他和先前那些死者埋在了一起!

  倒是省了她好大一番功夫。

  焦书大约死于十年前,正是那具最新鲜的死者。

  那时卢家已经被抄,花家还未入住。

  整座宅院都贴着封条,荒无人烟,正好方便凶手抛尸。

  至于死者的身份,白骨附近确实没有什么能证明身份的物件。

  但是焦书当年在六部饱受排挤时,曾经被人恶意踩断过左手两根指骨,与白骨上的伤痕完全吻合。

  考虑到凶手不太可能在外地杀人后,特意将尸体运回京城,花锦鸢又特意找了焦书那座小院附近的邻居打听。

  证实十年前,焦书确实来过京城,而且,看上去还十分落魄。

  那时花文晔刚刚办了几件漂亮的差事,与官场中初露头角,升迁近在眼前。

  因此,焦书的邻居对他如此落魄的出现在京城,感到大为惊讶,这才一直记到了现在。

  据那位邻居说,焦书言语间,对花文晔的“好运”颇有怨怼。

  最后一次见到焦书,就是他喝得醉醺醺的抱怨什么“同人不同命”,还说自己当年傻,被人骗了,这次来京城就是要将自己该得的一切都讨回来。

  “他要找谁讨回?莫不是他当年举报卢太傅,乃是受人指使?”陛下漫不经心的问道。

  此话一出,李显的表情顿时变得古怪起来。

  当年一心要卢中冠死的人,不正是陛下您自己吗?

  授意他泄题的人,是您。

  后来特意安排花文晔等人举报卢中冠的,难道就不是您了?

  您刚刚都承认了,现在又明知故问,是几个意思?

  若不是心里提醒自己,眼前的这位是天子,李显险些连白眼都翻出来了。

  然而花锦鸢却答得十分认真。

  “正是如此。有人想要除掉卢中冠,因此借了陛下的手,又恐我大伯孤身一人举报,不会被受理,故而找上了焦书等人。

  对方不仅教了他们如何行事,就连当年被举报的那几个舞弊考生,亦是对方一手安排。”

  “花锦鸢!你什么意思!你这是在暗指我承恩侯府得了便宜,还找人当替罪羊?”李显越听这话越不对。

  不是说舞弊案都已经说完了吗?

  怎么又绕了回来?

  当年提前拿到春闱试题的人,可只有他二叔李仲文一人。

  除了他承恩侯府,还有谁能提前安排?

  总不能是卢中冠怕自己死得不够快,特意安排这几个人送自己上路吧?

  那就是陛下?

  可陛下刚刚那意思,显然是不打算承认这一条罪名的。

  到头来,还得他们承恩侯府背锅!

  “李少卿……”花锦鸢有些不悦的看向李显,“不是你家犯的罪,就不要抢着认。要不然别人会怀疑是我们花家在针对你。”

  李显气得鼻子都歪了。

  就这?还不是针对?

  前些日子套我麻袋的事,你都忘了?

  “不过,对方此举倒也不能说和承恩侯府毫无关联。”花锦鸢话锋一转,娓娓道来。

  凶手知道卢中冠泄题,便想以舞弊案定他的罪,借陛下之手杀了他。

  但是又不想得罪承恩侯府,或者说,是不想得罪陇西李氏。

  于是,参与舞弊的考生,就不能是李仲文。

  几个与卢氏勉强能扯上关系,又无关紧要的底层考生便进入了对方的视野。

  凶手拿着春闱试题,轻而易举的便引着替罪羊上了钩。

  而收买焦书等人,则是给了金银财物,又许诺他们可以留在京城,而不用外放到苦寒之地熬着。

  焦书等人和花文晔一样,虽然上了榜,但是名次却不高。

  按照以往吏部授官,肯定会被派往偏远之地任县令之流,熬上好几年,再倾其所有打通关节,才有可能平调到稍微富庶一些的地方。

  就更别说升迁,甚至重回京城,在陛下面前露脸了。

  凶手给出的好处,直击焦书等人的内心,再加上又不是诬告,还有花文晔这个傻子在前面挡着,几人便很快就答应了下来。

  焦书那处小院,便是用凶手给他的银子买下的。

  以他当年的家境,妥妥的大额财产来历不明。

  只不过他的家乡离京城甚远,他回乡之后又将自己描补得十分妥帖。

  族人都以为他在京城确实混得还不错,只是志不在官场,这才辞官回乡。

  而京城的熟人,则都以为是他家中倾其所有,为他在京城购置了安身之处。

  倾一族之力供养一人,这样的事并不少见。焦书名次不高,却能授官在京城,熟人或是邻居都以为他家境尚可。

  因而这么多年以来,也没人对他那处院子怀疑。

  花锦鸢找到了当初卖与他院子的掮客,替他修缮院子的工匠,以及他采买砖瓦的店家。

  都能证明焦书那段时间突然有过一大笔银子的进账。

  而焦书老家的族人却都表示,从未筹集过银子给他送来。

  而当年与焦书一同举报的另外几人,也有同样的情况。

  只不过那几人在京城遭遇排挤后,便十分明智的主动申请了外放为官。

  而当时收取的金银,也未像焦书这样用来购置院落,而是拿来贿赂了吏部上官,为自己谋了一处相对富裕的地界当县令。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人不巧去了江南道,在去年那波清算中已然获罪,年关都没过就踏上了流放之路。

  要不是花锦鸢派去打听消息的人赶到的及时,那位险些就没撑住,差点儿死在矿山里……

  而随着零碎的线索慢慢汇总,花锦鸢这才发现,焦书之所以比另外几人更加头铁的原因,不是他傻,也不是他对京城特别执着。

  而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秘密,觉得足以换取自己仕途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