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魄在天 第二部(33)
作者:武侠精品      更新:2022-05-27 03:27      字数:3121
  “卫大人不愿将真相告诉你,是因为他认为你只要好好活着,就够了。而我千里迢迢赶到这里,要将真相告诉你,是因为我希望你知道真相之后,会活得更好。”易尚文说完这两句后,重重道,“现在我告诉你,你爹爹孟逸,当年的确是私通敌国,他并没有被冤枉!”

  闻言,孟离身体陡然僵直,脑子空荡荡的,一时无法思想。

  这段日子以来,他从一开始认为爹爹是叛国者,到逐渐查明爹爹可能是被冤枉的,再到探查凶手,他几乎已经认定了爹爹的无辜。却未想到,现在易尚文会告诉他,爹爹仍是一个叛国者。

  而易尚文话音刚落,门就被人猛地踹开,司马扬直闯进来,逼到易尚文面前,怒道:“我就知道你来这里没好事,你说这话,以为都督在九泉之下就听不见么!”

  孟离早就知道司马扬在外间偷听,只不过懒得点破,此时更无心思理他,只朝易尚文沉声问道:“先生如此说,可有证据?”

  “除了生就一张嘴,红口白牙地胡说,他能拿出证据来么?”司马扬怒气未消。

  虽然被司马扬指着鼻子,易尚文仍旧从容不迫,稳稳道:“当年审案时,呈堂证供中便有孟都督与西夏将军的来信,那是他亲笔写的。”

  “那是被人陷害的!”司马扬虽然没有证据,但他怎么也不相信孟逸会私通敌国。

  “不,那是真的,是他写的,是我看着他亲笔写下来的。”易尚文的声音极缓,可对于屋中其他两人,却仿佛炸雷一般。

  司马扬怔住,死死盯着易尚文,后者神情平静得出奇。

  “你这话不对,当年你与都督根本无交情可言,就算都督写信,也不会当着你的面写。”司马扬愤然反驳。

  “当年,我与孟都督确实毫无交情可言。”易尚文点头,“直到发生了那件事情……”

  “什么事?”

  “咸王起兵。”

  听到这四个字,司马扬呆住:“什么?咸王起兵?当年有这回事吗?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易尚文叹道:“你不知情,是因为孟都督不愿你牵扯其中,所以那时候特地让你回乡探亲,你可还记得?”

  司马扬又呆住。

  听到“咸王”二字,孟离率先想到的便是卫近贤的那些疯话——“那日,你问伊吕、伯夷,我会效仿何人?我说,自然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我虽不想成人杰,但也不想做刀下鬼……”

  原来想反的人是咸王,他早就该猜到才是。

  “咸王想造反,他可是去找过我爹爹?”

  “不错,本来咸王就常与你爹爹在一块打猎。虽说这只是他为了迷惑朝廷的一个幌子,但日子久了,他确实与都督也有几分交情。”

  “爹爹不肯?”

  易尚文点头:“孟都督心中是不愿意的,但面上还是敷衍着他,且一直在暗中探查咸王兵力和粮草所在。”

  “等一下!”司马扬不解道,“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大人莫忘了,当年我是顺德经略使,咸王自然也派人来找过我。”易尚文目光郁郁,仿佛二十年前的那一幕重新回到了他的眼前,“当时的我,实在是呆得很,直接就去找了孟都督,要他派兵捉拿咸王。”

  “我爹爹是不是把你赶了出来?”

  “你怎么知道?”

  孟离道:“因为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的。”

  易尚文闻言微笑道:“不错,你爹爹确实当众把我赶了出来,可是那天夜里,他又悄悄地来到我府里。”

  司马扬武将出身,这些年做生意拿主意的又都是他大哥,脑子转得也比旁人慢些,急急问道:“你们为何不上报朝廷,让朝廷派兵来?”

  “那晚,都督来的时候,我正在写上奏的折子……”

  对于那晚,易尚文记得清晰异常。

  那是一个无星无月的夜晚,甚至连风都没有,异常的安静,异常的闷热。

  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滴,易尚文用袖子随意擦了擦,便拿起笔蘸墨,那瞬一个声音自书房外慢悠悠地传来:“我若是你,就不白费这工夫了。”

  “谁?谁在外面?”易尚文被骇了一跳,抬起头朝窗外怒问道。

  一人披着玄色斗篷缓步迈进来,站定后方不紧不慢地摘下兜帽,脸上微微挂着笑:“易经略,火气还没消?”

  “你!”易尚文吃了一惊,转而怒道,“你来做什么?白日里你已经说得够明白的了,你我道不同不相为谋,请你出去!”

  “火气还是不小。”尽管见他气得不轻,孟逸仍是一派风轻云淡,反而在就近的太师椅上坐了下来,斜歪着瞅他,似笑非笑道,“以前有没有人教过你,气恼的时候最好什么事情都不做,否则做什么错什么?”

  “我不用你来教……你、你是怎么进来的?”易尚文猛然意识到,孟逸进来并无家仆通报,实在蹊跷。

  “翻墙。”孟逸简单地答道,又似想到什么,开始掸去衣袍上沾染的青苔。

  易尚文气结片刻,随即满腹疑惑,盯着他问道:“你究竟有何事非得翻墙进来?”

  由于意识到了什么,他的语气已经稍稍放缓,孟逸却偏偏还要刺他两句:“我自然比不得易经略,风声鹤唳仍可阔步当街,果然是坦荡君子。”

  “你……难道你以为我会怕了咸王么?”

  孟逸轻轻一笑:“自然是不怕,可又能有何用。”

  “日里你说过,我是不自量力,螳臂当车。”易尚文冷哼道,“你大晚上翻墙进来,不会是为了再把这些话说一遍吧?”

  “当然不是!我是来告诉你,这折子你不必费心往上递了。”

  “你是来当赵祈的说客?”

  “我若是他的说客,又何必翻墙进来。”孟逸直摇头,用一副“孺子不可教也”的眼神看着易尚文。

  易尚文被他弄得狼狈,不耐道:“有话快说,说完快走!”

  直到此时,方见孟逸面色一肃,沉声道:“我此行来,是因为有事想请经略大人帮忙。”

  “何事请说。”

  “上书圣上,弹劾我玩忽职守,不理军务,致使边界不稳。”

  易尚文怔了半晌,也想不明白他的用意:“都督有何用意?”

  孟逸却又不愿回答,淡淡笑道:“这不是什么难事,况且也有据可循,相信对于易经略来说,是办得到的。”

  见他不愿说出缘故,易尚文心中不满,只道:“事有轻重缓急,你要我上这个折子,可以,不过还得过些时候。”

  孟逸一笑,瞥了眼他书桌上的奏折,淡淡道:“你这折子递不上去的,别白费劲了。”

  “你想吓唬我?”易尚文冷哼,“我知道朝中定有咸王收买的人,但我不相信你们就能只手遮天。”

  “圣上现下抱病,除了太子外,还请一人代阅部分奏折,你可知道是谁?”

  “谁?”易尚文本能地问了句,随即反应过来,“是欧阳太师!”

  “不错。”

  易尚文冷笑一声:“我没记错的话,阁下正是欧阳太师门下高足。”

  “惭愧,当真是惭愧,”孟逸笑得无奈,“因为我的折子也被他压下来了。”

  易尚文这才一惊:“难道你……”

  “三个月前我便已上过奏折,”孟离耸耸肩,“太师曰:不可妄动。结果时至今日,我也没等到朝廷有动静。”

  “欧阳太师是咸王的人?”

  “那倒未必,我想他不过是想多观望观望。”

  易尚文语气复硬:“就算如此,我也还是要上折子,太子殿下未必就看不到。”

  “不是,”孟逸缓缓摇头,“我是想告诉你,可能你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而结果却什么事都没办成。好,那我们来说第二种可能,太子看见了你的折子,告知圣上,龙颜大怒,派人来探查虚实,然后调集兵马,剿灭叛军。”

  易尚文仍是冷哼,眼中有不屑之色:“怎么,你怕了?”

  “怕?”孟逸作皱眉苦思状,道,“让我想想谁会怕?咸王么?他等的就是造反的这日,求之不得,自然是不会怕的。圣上么?圣上可调天下兵马,胜咸王数倍,自然更不会怕。你猜,这个怕的人会是谁?”

  易尚文被他说得疑惑起来,忍不住问道:“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