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血洗府衙
作者:碟魅舞影      更新:2022-05-27 05:19      字数:3048
  “王爷,我敬你一杯,以后还得托王爷要多多照顾。”李运年端起酒杯向东平王说道。李运年其实也知道东平王根本就不稀罕自己这颗棋子,只是他不想就这样闹得僵,如果东平王这一次能够真心的保住自己,以后一定为东平王赴汤蹈火。

  “老李啊,你以后也要好自为之啊。”东平王也和李运年打起了官腔。又接着说:“怎么不见宝儿呢?”一说起宝儿,李运年就气不打一处来,但是他也稳得住,照样在脸上堆满笑容。

  “王爷想见宝儿我去给您叫。”说着便走到门口对侍女说道:“去请夫人来。”便转身又坐回了原是和东平王接着喝起酒来。

  “王爷,您说这回江南的事情该怎么办呢?北静王要是真来了江南我可就脱不了干系了,王爷您可不能袖手旁观啊。”李运年便说着还用手擦擦头上溢出来的汗珠,表情极其紧张,东平王看着李运年一点也不为之动容,他很镇定地说着:

  “老李啊,这事不是我不愿意帮你,要是皇上派了其他的官员过来我还有办法疏通一下,毕竟这朝中大多数人还是会给我几分薄面的,只是这北静王虽年纪轻轻办事却很利索老成,在朝中可是铁面无私的,他从不与其他同僚私下结交,我与他从来未有过交道,这事就很难办了。老李啊,不是我说你,你说你再怎么胡闹也不能动用国库的粮食啊,那可是要被灭九族的。”东平王并不想趟这滩浑水,更在言语中置身事外。

  “王爷,这件事情我都是为了您才走成这样的,您不能不管啊,您要不管我可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老爷,你别这么说,王爷他一定会帮你的,你为王爷做了那么多,王爷心中都有数的。”李运年的话刚说完,宝钗从门口走了进来,也不向东平王行礼,径直坐到东平王的身边,又对东平王说到:“王爷,您说是吧。”便将酒杯递到东平王的嘴边。宝钗的举动并没有引起李运年和东平王的反感,仿佛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

  “不说其他的了,来,咱们三个一起喝一杯。”东平王见宝钗进来眼珠子就一直在她身上没有移开过,根本就没心思跟李运年谈论粮库的事情。李运年见东平王无暇谈论粮库之事也不再提起,一顿饭还没有吃完就找了借口出去,也许李运年是故意留个空间给宝钗和东平王,让宝钗好好跟东平王说说江南之事的厉害关系吧,所以说这官场上处处都充满着战争,尤其是这些文官的斗争比战场上的真刀实枪要厉害得多。宝钗见李运年走了出去,便一本正经的看着东平王说道:

  “王爷,您打算怎么解决这江南之事。”宝钗直接进入主题询问着东平王,宝钗当然知道这件事的厉害关系,她很想知道这件事情东平王打算如何了结。

  “宝儿,听说这件事情是你提出来的?”东平王没有回答宝钗的话,而是直接反问了宝钗,他的神情令人捉摸不透。

  “王爷,这件事情虽然是宝儿提出来的,但毕竟宝儿只是一个妇道人家,这些事情还是要老爷做主的。”宝钗又开始装可怜了。

  “宝儿,这件事情捅的篓子太大了,要解决没那么容易,不过宝儿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你有事的。”东平王说着手便搭到宝钗的肩膀上。

  “王爷,这件事情没有您想的那么简单,那个李运年也没你想的那么窝囊,相反他比我们想象的要有心机得多。”

  “哦?那宝儿你说说看吧,李运年怎么个厉害法?”

  “王爷您还不知道,李运年偷偷地把这些年您给他的书信,还有送给您的那些银子的来历都都记在了账簿上,他就等着您不帮他的时候拿出来拉您当垫背,您说这件事情该怎么办啊,要是您也倒了我还指望谁啊。”宝钗说着便开始抽泣起来。

  “哼!这个李运年也太不识抬举了,想拉我下来,也不看看他自己有几斤几两,他不仁也别怪我不义。”酒杯在东平王的手中破碎,惊得宝钗大叫了一声。

  从酒席上借故出来的李运年又回到了自己的书房,这是的水溶和水安正在书房中寻找着这本账簿,却不想脚步声渐渐地靠近,二人只好又回到刚刚躲藏的房梁上。李运年进门之后就直接坐到自己的书桌上开始奋笔疾书,写完信之后便又吩咐下人将信送回老家亲手交给夫人,便关好了门出去了。水溶和水安没有找到账簿也只好无功而返。

  “王爷,这李运年到底会把账簿长在哪里呢?您说他会不会根本就没有什么账簿,故意拿这话来吓唬东平王,好让东平王施以援手呢?”水安对着从知府后衙走出来之后就一直闷闷不乐的水溶说到。

  “不可能,如果他没有账簿那么这次江南之事他就死定了,而且是株连九族,但是他如果真有账簿张越那老家伙也不会放过他,这件事情他横竖都是要死,但如果真有账簿他还可以为他家族中的其他人的性命赌一赌,这个李运年不愧是新科状元,只是这心思都没有用在了正经事上,竟然栽在一个女人身上。”水溶感慨道。

  “王爷,那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呢?”

  “等,江南之事已拖数月了,眼下江南的汛期还没有过去,江南的百姓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看着日子刘渊也应该快到了,我们必须要先以百姓安居乐业为重,这粮库之事就先派人盯着张越和李运年还有那薛宝钗,只有他们有一方先行动了,这件事情就有眉目了。”水溶简单地分析了一下眼前的局势,便找了离府衙较近的客栈住了下来。水安看得出水溶从知府后衙出来之后似乎心情不大好,说话之间都透着很重的杀气,猜想着水溶一定还在为东平王打黛玉的主意之事不悦,也不敢多去触碰他,只暗暗的派人监视了这三人。

  刘渊也在几日之后到达了江南,他在江南的驿馆中住下,便派人将从金陵运过来的粮食分批发给百姓,又给百姓分发了一些药材,并且告诉百姓这后面还有粮食运过来,一番举措稳住了百姓焦躁不安的心。李运年听说了北静王已到了江南却并不接见任何官员,终日闭户在驿馆也摸不透北静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北静王到了江南之事着实让他紧张了一会,他不听地给东平王施加压力,但自从那日饭局之后东平王并不再见他了,他心中也如热锅上的蚂蚁,连宝钗也整天也跟着东平王在一起,李运年成了孤军奋战,于是他不想再挣扎,一心等着北静王上门来查粮库之事。

  这天夜里,李运年如平常一样吃过了晚饭便早早的睡去,却在半夜的时候听到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还有的少许的刀剑交错的声音,李运年心乱如麻,他知道东平王终于出手了,这件事情恐怕等不到北静王来了,但他不想这么快就认输,他拿起挂在床头的一把剑,便迅速地藏在帐幔的后面,他并不懂武功,但他也不想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就死去,脚步越来越近,李运年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这时门终于开了,几个黑衣人走了进来,他们手中的剑还在滴血,那一滴一滴的血液在月光的照射下格外的触目惊心。李运年握着剑的那只手开始发抖,他毕竟只是一个文官,习惯官场的勾心斗角却接受不了这最直接的杀戮,剑从他手中滑落下来,掉在地上悦耳的声音让他更加的迷茫,这一刻他终于知道死亡有多可怕。房间内的黑衣人顺着声音看到了正在发抖的李运年,一个个露出了狰狞的面孔,李运年从他们的脸上仿佛看到了来勾自己魂魄的鬼差,他终于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正在这最后的一刻,水安出现了,他从死神面前将李运年拉了回来,水溶曾经对他说过这个李运年是江南事件的关键人物,只要他愿意将事情的经过详细地说出来,并将账簿一并交出来,虽然全凭这些事情并不能将高高在上的东平王打到,但至少也能让他元气大伤,这件事情就可以迅速的了结,皇上也会对东平王府多加防范,所以他一定要救李运年。也许是东平王并不曾将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李运年之事放在眼中,所以派过来的并不是拥有一流伸手的杀手,事情比想象中的要顺利得多,等水安将李运年带到客栈之中,这李运年也昏迷了过去。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