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姜子牙
作者:白云彩霞      更新:2022-05-28 06:07      字数:2427
  李白进阶大罗金仙初期之后,又花了小半个月的时间巩固境界,方才破关而出。

  接下来,

  在和罗霜,妲己她们一番商议之后,李白决定即刻离开翠屏山,前往西岐。

  毕竟他受了元始天尊之命,前去西岐协助姜子牙封神,自然不能在外面耽搁太久,以免误了大事。

  商议已定,李白离开千幻宫,又将山河社稷图一收而起,连同那枚三宝玉如意,一同收进右手无名指上的玄武指环中。

  这时候,云中子的宝贝仙杏树,以及得自终南山玉柱洞的各种灵药仙草,天材地宝,全都被李白安置在千幻岛上。

  那仙杏树谢杏儿有柳千幻,妲己,敖春等八个龙女这些好姐妹陪伴,又身处四季如春,风景如画般的千幻岛,已然是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对于重回阴暗潮湿,密不透风的玉柱洞,更是彻底提不起兴趣。

  她和云中子的交情本来就算不上有多深厚,在柳千幻和妲己的连番游说之下,已经决定改换门庭,转投木道人李白门下。

  李白大喜之余,便将《女娲补天功》倾囊相授。

  谢杏儿收获《女娲补天功》这等神功妙法,自是对李白感恩戴德,心悦诚服,再也不提回终南山之事。

  此时此刻,李白见诸事已定,径自离开翠屏山,放出降龙剑。

  施展身剑合一之术,化为一道金光,直冲云霄,朝西岐城的方向飞去。

  一路无话。

  不多时,已抵达西岐城。

  ……

  西岐城中繁花似锦,车水马龙。

  在文王姬昌的治理下,西岐的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

  前不久,西岐城中更是发生一件怪事。

  姬昌居然拜一个在渭水河畔钓鱼的老姜头——姜子牙为相。

  这件事在西岐城传得沸沸扬扬,男女老幼奔相走告,尽人皆知!

  李白在西岐城外的一处密林降下飞剑,白衣飘飘过东门,施施然朝姜子牙的丞相府走去。

  以他大罗金仙级别的神识念力,倒也不必问路,只需施展金光瞳略加搜索,便可将这西岐城中一草一木,一针一线尽收眼底。

  李白行至丞相府门前,命门童送上拜帖。

  少时片刻之后,

  一个满头银丝,面容清癯,身穿白色八卦道袍的老者,带人迎了出来。

  那白衣老者虽然看起来枯瘦如柴,精神却是十分震烁。

  正是姜尚姜子牙!

  在他身后,则跟着散宜生,南宫适,武吉等西岐的一众文官武将。

  “哪位是我那李白李贤侄?”

  姜子牙一阵东张西望,目光终于落在李白身上,不由得眼前一亮。

  “正是贫道,来者可是子牙师叔?”

  李白淡然一笑,稽首为礼道。

  “想不到,李贤侄大闹碧游宫,威震天下,居然是这么一位玉树临风,潇洒飘逸的翩翩少年,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姜子牙紧走两步,握住李白的手,惊叹不已道。

  他虽然身在西岐,却已得到元始天尊的符诏传音,知道了李白的所作所为。

  得知李白这样可以轻松击败赵公明,和云霄三姐妹大战一百回合不落下风的高手,前来助他斩将封神,老姜头心里自然是乐开了花。

  要知道,他自身道根浅薄,资质不佳,在昆仑山学道四十余年仍是一事无成。

  修为仍是地仙之流,区区化神后期而已……

  元始天尊说他仙道难成,便命他住持封神之事,图一个人间富贵。

  姜子牙自知道行浅薄,举步维艰。

  想要帮着武王伐纣,斩将封神,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有打神鞭,杏黄旗在手,姜子牙仍是觉得势单力薄,心里没底。

  好在,半个月前,元始天尊忽然给他发来一道符篆传音,说是已派了李白来助他一臂之力。

  姜子牙本来完全不知道李白这么一个人,也对黄龙真人的弟子表示深切的怀疑。

  但是,

  当他得知李白最近大闹碧游宫的英雄事迹之后,顿时刮目相看,内心冲满了期待感。

  只可惜,

  姜子牙在这丞相府中足足等了小半个月,李白却始终没来报到,不由得心急如焚。

  适才听门童说李白来了,姜子牙大喜之余,亲自带队出来迎接。

  只不过,

  看到李白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毛头小子模样,老姜头心里又不禁泛起嘀咕……

  “哪里,哪里。”

  李白哈哈一笑,道:“师叔谬赞了,实不相瞒,我因为修炼的功法有些不同,导致一直保持着少年时期的容貌。

  其实我的实际年龄,要比表面看上去要大得多。”

  他自是一眼就看出来,姜子牙因为自己太过年轻,对自己有些不信任,只好解释一番,来打消其心中的疑窦。

  “原来如此。”

  姜子牙眼中闪过一丝恍然之色,一摆手道:“此地并非说话的场所,李贤侄且随老夫到客厅一叙。”

  李白自然不会反对。

  一行人返回丞相府,在一处宽敞明亮的客厅之中,分宾主落座。

  侍女奉上香茶。

  “姜师叔。”

  李白轻轻啜了一口茶,淡然一笑,开门见山道:“实不相瞒,师侄乃是奉掌教大老爷所命,前来协助姜师叔斩将封神的。

  以掌教大老爷的意思,是想早日看到师叔大举义旗,讨伐纣王那个昏君的,还望师叔早做定夺,以免迟则生变。”

  “唉——”

  姜子牙闻言却是叹息一声,无奈摇头道:“老夫也想早日完成掌教师尊的重托。

  只可惜,

  文王仁义,一直不忘自己是成汤的臣子,不愿做出忤逆作乱的事情。

  老夫带领文武百官劝了十多次,求文王发兵讨伐纣王,文王总是不准。

  我们刚才还在讨论这件事,不知李贤侄可有什么高见?”

  散宜生,南宫适等人的目光也已落在李白身上。

  只不过,

  他们脸上明显都带着几分鄙夷之色,不相信李白这个一直躲在深山老林中修炼的毛头小子,能有什么高见……

  “原来是这样,此事倒也容易,待师侄略施小计,定可让文王兴兵伐纣!”

  李白将散宜生,南宫适等人的鄙夷神情尽收眼底,忽然哈哈一笑,一脸胸有成竹的样子。

  姜子牙等人闻言,无不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