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作者:尼奴尔达      更新:2022-05-28 13:35      字数:3476
  一个伟大之人的背后,是同样伟大的人们。

  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冬。

  罕见的暴雪袭击了整个大兴,狂风与雪片夹杂着雷霆怒气直奔大隋朝的皇城而来,人们纷纷闭户不出,惊恐的仰望天际而发出惊叹:老天为何震怒,是不是有凶事要降在人间。此时,唐国公的府邸已经乱做一团。

  李渊披了一件单衣,在后厅中焦急的度步。院内的回廊中,府内侍从鱼贯而行,个个神色匆匆。不远处,隐约可以听到一位妇人凄厉痛苦的声音,纠结着四周的空气都透着阵阵苦痛。

  "郎君,您回屋等着吧,外面雪太大,当心着凉。"李府忠实的管家李青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说道。

  李渊抬起头望了一眼暗灰的天空,"今年这雪下的蹊跷,夫人已经生了大郎,这一次怎会生的如此困难,这孩子还未出生就累其生母,难道是我李家不祥之兆?!"李青连忙宽慰:"郎君多虑,您还记得三日前来府上叨扰的那个道士么,他可是说的吉利话啊。"

  李渊轻蔑的一笑:"这些云游术士,无非是想讨个饭食,当然的挑好听的说,不足信。"

  雪越下越紧,到了傍晚,竟铺天盖地而来。此时天际升腾起一阵奇异的旋风,飞卷着白色的雪片,形成了两股好似长龙般的雪带,呼啸着向地面而来。

  "啪"的一声,那两股狂风迅猛之势吹开了李渊夫人窦氏的房门和窗门,屋内的人一阵惊呼"快关窗,快!”但这些喊声已经无济于事。随即,一声清亮而有力的啼哭声,宣告了一个新的生命已经诞生,那响亮的啼哭声顿时传遍了周围的每片角落,仿佛要让整个世间聆听他的到来。

  李青踉踉跄跄爬上后厅,声音颤抖的大声叫到:"老爷,生了,生了,是位公子,是位公子......"。李渊激动地竟然忘记了披上外衫,一把抓住了李青:"真的是个男孩,奇了奇了……"。

  此刻,雪竟骤然停了,天际露出一轮明月,光芒犹如白昼的太阳。

  大业二年,又是一个瑞雪乍停的冬日,大隋皇宫从清晨起就注定热闹起来。仁寿宫外金水桥的石拦早已被五彩锦缎围绕,延伸出十米开外;难得宫人们也能见到一丝笑容,大家都期待着,今晚的皇家宴会必定热闹非凡,祥瑞遍及四方贵宾......

  入夜,却有一个令人极度不安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内宫,大隋王朝的太史令张胄玄在宴会后被皇上罢免,更可怕的是他随行的两位弟子则被皇上下令于明日处斩于街市。没有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令原本心情极佳的杨广引发如此震怒,人们猜测着,谨言慎行,惟恐也招至杀身之祸......

  而引发这一切的,竟然是一个在皇上怀抱中正展露欢颜的周岁婴儿,十三年后的一位倾国佳人。只有那临刑前绝望的呼喊,预示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皇室隐秘湮没了痕迹。

  大业十一年初,大兴城依旧热闹如初。的确,无论个人发生过何等大事,对于他人则是不同了。

  在大兴街头,三位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只见这三位前后错落,都骑着高头大马。走在最前面的男子年纪较长,约有四十多岁,而随后的二人显然正值年少,英气逼人。尤其是走在最后的那位少年,素衣蓝带,儒雅俊秀的面容中投出几分沉稳静毅,骑着一匹四蹄纯白,而鬃毛乌黑发亮的骏马,尤为出众。这三位正是李渊和他的二子李建成,李世民。

  随着南阳公主生辰的临近,大兴城比往日更繁华了不少,“宇文家的几个儿子个个真是青出于蓝。“李渊有些感叹地说道。“父亲,宇文家乃皇上家臣,自然会多蒙圣宠.父亲不必多虑。“李建成赶忙接道。李渊撇了李建成一眼,笑道:你以为为父是攀龙附凤之人,为父只是担忧长此以往,宇文家坐大会对圣上不利。“

  李世民并未急着说话,他反复思量李渊所说,不由暗自点头。这时李渊笑着对李世民说道:“世民的婚事为父早已看中,长孙家的小姐除了我们李家谁也抢不了去。“还在沉思的李世民突然听到父亲的戏谑之言,倒有点不自然起来。

  高士廉的在大兴府邸距离皇城外三十多里,但其门楣仍能显示出高家的显赫门第。早已得到消息高士廉竟然亲自在门外迎接李家父子的到来,以显示出李高两家的特殊礼遇.高士廉将李渊父子亲自迎入前厅,宾主围坐一处,自然海阔天空起来。

  高家的后庭,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颇有江南风景的神韵。绿树葱郁,流水盈盈,尤其是位于池中的撷芳亭,典雅景致,自有一番灵气。就在这撷芳亭中立有一人,身影卓绝。一身浅白的素纱中投着几缕天青,粉黛娥眉,却从容傲气,好一位钟灵神秀之人。只见她手握一本乐府,正凝神静思。

  “小娘子......“一个容貌俏丽的丫头从池边迎面而来,显然是由于过于奔忙的缘故,双颊微红,气喘吁吁。“莲儿,平时我怎么嘱咐你的,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如此匆忙,忙生乱象。“亭中的女子轻柔的告诫道,但目光仍未从书中移出。

  那丫头显然与小娘子平日融洽而处,一步跑到她面前,嗔怪道:“小娘子,你,你知道谁来了啊。“那人微微一笑:“什么人让莲儿如此惊慌,莫非是圣驾到来不成?“,而手中的诗集仍未放下。

  “小娘子,是李家的郎君和两位公子来了,那个和小娘子你定亲的李-世-民。“为了引起她家主人的重视,丫鬟刻意地拉长了语气,尤其是“李世民“三个字.然后不动声色地盯着小姐的神情。

  这时,这小娘子才真正的看了一眼丫鬟,她略微俏皮地微微在亭中转了一步,“来得正好,我今天到要领教一下这个父兄都称赞有加的李世民,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说到这,她不由暗自露出一丝微笑。

  江南剑南春贡茶的香气从白瓷龙首双身壶中飘散开来,但这沁人心脾的香气却难以掩盖高士廉书房内近乎压迫的气氛。

  “皇上竟然廷仗柳御史,柳御史乃二朝元老,连先皇都礼遇他三分。可圣上却让他当着文武百官几乎送了命!”高士廉在书房内焦虑地踱步。李渊不动声色,表情平静地端起茶,品了一口:

  “我看廷杖他还算是皇上开恩,以他的忤逆之言,如果换做先皇早已推出午门之外。科举取士是先皇定下的国策,虽然有诸多弊端,可不能做为废除的理由。”

  高士廉对李渊所言颇为吃惊:“难道御史所言四科之举的弊端还不够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大隋的还不都集中到那帮南蛮手中,枉我们当年抛开身家性命……”

  “贤弟,当年之事还是不提为妙。”李渊警觉地向门外看了一眼,挥手止住高士廉继续往下说。高士廉会意地叹了口气“我就知道,你向来谨慎,对朝政从不多发一言。那些南蛮就是看准了咱们这一点,这些年压着我们向上爬……”

  李渊地表情突然变的严肃起来:“你说的这些,我会不明白?!但你还是不了解我们的皇上啊。平陈那阵我就跟着他,他冷酷起来那可是六亲不认,只要他认准的事情,就会不顾一切。不光是这次科举的事情,还有废除地方总管府、远征高丽,开凿运河,哪一次不是闹的御史血溅朝堂。但这也是令我李渊佩服的地方,只是……”李渊这时突然沉默起来,他没有说出自己的隐忧:如今的杨广象一匹脱缰的千里马,只想不顾一切的奔跑,却不知道何处才是奔跑的方向。没人能够驾御的他,将会把整个大隋王朝带向惊涛骇浪的险地……

  这一切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相比起书房中压迫焦虑的空气,撷芳亭内倒是春意盎然,轻松惬意。

  “世民,承让了。”长孙无忌好不容易遇到对手,自然不会手下留情。倒是我们这位谦让的客人,只是微微一笑。

  “辅机,棋艺多日不见又精进许多,世民佩服。恐怕整个大兴城也鲜有对手。”

  “呵呵,说笑了,要说棋艺,仅在这方圆之内,除了你我,还有一人不分伯仲。”

  “哦?”李世民不由有些好奇“仅在方圆之内?”长孙无忌略含深意的一笑:“不必猜了,此人正是我的小妹-安明。”听到这些,李世民不由更加急迫的想见识这位神秘的长孙氏。

  “什么茶如此清香,这么远已经香气扑鼻?”长孙无忌突然发现莲儿笑盈盈地正端着一壶香茶站在了撷芳亭外。

  “禀郎君,小娘子知道有贵客远道而来,特命奴婢开启珍藏的剑南春,以甘露之水浸泡。因此,香气袭人……”

  “哦,呵呵,原来如此。“长孙无忌一笑:“还是世民比我好福气,我这个做兄长的也未受此待遇,看来今天是托你的福气喽。”说罢,两人正要端起茶杯,莲儿却正了正神色:“郎君,这茶先别急着喝。小姐说了,能为美器付上绝对之人,才能享受品茶之乐。”众人惊异之余,李世民看了一眼茶杯,在这紫砂美器外侧,果然着有笔墨,字体婉约娟秀,曰:林下何须远借问。而在另一杯侧,却无一字。李世民会意地露出一丝微笑,沉思片刻:“拿笔来!”只见他挥笔飞舞,笔力略带刚劲,写下一句:出众风流旧有名。待这这一句引得众人称奇之时,在珠帘背后,更有一张充满笑意的面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