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公子(6)
作者:尼奴尔达      更新:2022-05-28 13:36      字数:1761
  杨暄宁慢慢从随身锦囊中取出一张签子,慢慢递给了这位老者。轻声言道:“受人之托,想请大师看看这个人的近日运势。”

  这位老者名曰王远知,他不仅是这重玄观的观主,更是茅山宗道家势力的精神领袖。曾为历代皇室秘密服务,在两京之间来往频繁,受到王公贵族的推崇,只见他面色平静慢慢接过签子,凝神静思了片刻才说道:“不知贵人想问什么事?”杨暄宁淡淡笑道:“天命。”

  王远知眉头不展,像是思衬如何解签:“此人的运势与国运一系,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喃喃自语道。杨暄宁眉头一簇,淡唇微颤:“王道长真人也,想必已猜出我的来处。”

  王远知点了点头:“既然受贵人所托,又得贵人亲临,老夫惶恐。从此卦上看,大不吉。龙气衰微,此乃不祥之兆。”杨暄宁听了这话,心里已经凉了半截:“那……可有破解之法。”“施主,此乃天命难违。除非……”王远知突然放下签子道:“大兴乃龙脉所在,尚可挽救颓势,速返西京为要。”

  “我明白了。有劳大师……”杨暄宁向王远知颔首谢礼,击掌三下,随行的女官杨慈慢慢进来捧上一个木漆锦盒。“一点卦金。不成敬意。请大师务必收下。”杨暄宁依旧面色淡然。

  王远知也不推辞,这是皇室的惯例,也是占卜的规矩,谁也不能破。他仔细端详着杨暄宁,不仅透出隐隐笑意。

  “大师,那我先告辞了。倘若事成,另有重谢。”杨暄宁被杨慈扶起,正要回宫复命。“贵人,且慢走,既然来了,为何也不问问自己。”王远知突然朝她说了话。杨暄宁有些诧异回过了头,望着王远知十分不解。“一金卜两卦的道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杨暄宁浅笑盈盈。

  “能为贵人占卜,乃是贫道的荣幸,贵人之命,变幻莫测,妙不可言。”王远知不仅微笑着说。杨暄宁脸色稍变:“大师……”。“大师,没有根据您可不要乱说,否则会祸从口出。”杨慈神色一沉,语气冷冷的。杨暄宁一挥手,微笑道:“想必大师有话要指教,愿闻其祥。”

  王远知静静望着杨暄宁的面相,幽幽说道:“贵人一生将和三个男人的命运联在一起。第一个男人会对不起你……而你会被第二个男人所救,却会因第三个男人而死……”

  ………………………………………………………………………………………………

  洛阳大兴殿

  从远处眺望宫城中的殿宇气势浑厚,伴随着暮鼓晨钟每日上演着惊心动魄。“自正月以来,已经分遣使者十二道发兵讨捕盗匪,突地稽为辽西太守监视突然与美丽动向。国库拨款共六百三十万两,分三批拨出。……”民部尚书声如洪钟正在殿上禀奏。

  “可惜了……刘武周该杀……朕失一王仁恭,边患更甚啊。”杨广斜坐于龙椅之上,眼中有些泪光。“李渊在干什么?为什么还迟迟不和刘武周交手?!”他狠狠握住了龙椅。

  “陛下,李渊孤掌难鸣,据回报说他手中无饷银可拨。王仁恭被逆贼所害后,北部边防甚为空虚,急需用钱。”纳言苏威颤颤巍巍地出了班提醒道。

  “他没钱,难道朕有钱?!”杨广显然在气头上,什么话也听不进去,“朕从出巡以来,许诺为众将封赏勋官,办的如何?”他扭头问民部尚书道,语气冰冷。

  民部尚书早都汗流浃背,再加上胆战心惊早都支撑不住,一听杨广问及此事,竟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回……回陛下,追论勋格太重,国库已经无力负荷,请陛下宜加斟酌。”

  “什么?”杨广一听这话顿时雷霆震怒,站起身来指着民部尚书的脑袋:“你们平时跟朕吹嘘说朕国库多么多么充裕,什么大隋国力远胜于前。怎么一到真正用钱的时候,你们一分钱也拿不出来,朕要你们管家就是这么管的?”

  “陛下息怒,陛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站在一侧的国舅萧瑀看不下去站了出来:“自大业九年以来,恰逢朝廷多事之秋,国库本来就捉襟见肘。如今各地盗匪蜂拥,赋税一半收不上来,三攻高句丽不克,许多偏远州县府衙已经难以为继。增加赋税又唯恐加剧边祸,如今要从国库拨银子犒赏将士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朝廷数十万捕匪军队的饷银谁来发……”

  萧瑀一席话字字珠玑,说得在情在理,这话除了萧瑀没人敢说得出。杨广站在殿上,虽然听他的直言面色不悦,但是也承认他说得有道理,也没有作声。

  “萧大人,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你算来算去,还是要扯上陛下!”忽然有一人也站了出来,语气挑衅,众人一惊回头看去,原来是内史舍人封德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