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公子(14)
作者:尼奴尔达      更新:2022-05-28 13:36      字数:2303
  大业十三年五月申子

  王威、高君雅密谋在晋祠拘押李渊事泄(1),李渊借口邀二人议事,命李世民率精兵与厅外,刘政会告发王、高二人勾结突厥阴谋叛乱,捕杀二人,史称晋阳宫事变。

  “李渊!逆臣!你与当今陛下同为独孤氏之后,(2)血脉至亲。陛下委你晋阳形胜之地,荣宠已极。怎料你不思如何退却突厥,追讨叛臣刘武周,却暗藏狼子野心,谋求大位!为臣不知为主尽忠、为父不知教子行孝,勾结突厥随意诛杀朝廷命官,今日我王威虽死犹荣,陛下仁爱,我恨为何不早日除掉你这逆臣?!”

  “大臣挟愚污之人,上与之欺主,下与之收利侵渔,朋党比周,相与一口,以乱士民,使国家危削,主上劳辱,大罪也。(3)我二人今日未能完成陛下所托,无颜面对陛下,但即使化为厉鬼,也要看你这逆臣如何下场,所谓子不教父之过也,你终有一天也会死于亲眷之手!”

  王威、高君雅临死前的咒骂不绝于耳,依旧飘荡在晋阳城的上空……但李渊起兵谋反筹划缜密,早已如利剑出鞘一般不得不发!

  议事厅

  李渊府邸议事厅的灯火已经连续通明了五个昼夜,在此期间李渊等人诛杀了虎贲郎将王威、高君雅等人,悉数清洗了晋阳城内反抗势力,将心腹安插在各个要害行动已近完毕。同时李渊书信密令河东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仍在京师的女儿李秀宁和女婿柴绍向晋阳集结……

  “今日的是最后一次商议……”李渊咳嗽了两声,慢慢站到了厅前朗声道,“目前,各方筹措情况如何,诸位先都说一说,尽可能把我们能想到的事情再想一遍,看看还有什么疏漏,起兵不是请客吃饭,一招不慎是要玉石俱焚的……”

  他的目光指向了左边的刘文静:“突厥那边有什么要求……”,刘文静立刻站起身来蹙眉回道:“依照唐公修书,突厥那边已经有了回复,突利的使者带来其父的一封回信,说亲自援助我们骑兵及粮草已经上路,并且已经暂停对晋阳的封锁。不过……”李渊脸色一沉:“不过……什么?”,刘文静不知如何开口,他默默回头看了李世民一眼,接着道:“突厥希望我们面北俯首称臣!”

  哈哈哈哈,李渊听罢一阵大笑,随即冷冷回道:“这个如意算盘打的不错,我倒是越来越喜欢突利这小子了,比他爹始毕可汗有见识。殊不料这胜败尚在未知,况煌煌中原何时轻易向北方俯首称臣过?!今天他见我义军羽翼单薄,趁机讹诈,我就借力打力,日后来个一箭双雕!”说罢,李渊默默点头,对刘文静道:“你先稳住,待我再修书一封你亲自面见突利,尽快定下骑兵和粮草之事才是要紧!”

  谈完突厥之事,李渊缓缓舒了一口气,慢慢在厅前案几前落座,环视四周:裴寂、刘文静、李世民、刘政会、长孙顺德、窦琮、唐宪、刘弘基、温大雅、武士彟、长孙无忌等人都正襟危坐,气氛严肃。门外兵甲宿卫,微含肃杀之气。

  “我近日一直在想,我们究竟以什么样的名义起兵为好?是像刘武周自立为王?还是学李密广发檄文讨伐暴君?……”李渊抿了一口茶,思量着左右不定。李渊不动声色默默看了李世民一眼,只见他目不斜视,也不发一言,只是隐隐透出雷霆万钧之气。

  “唐公所虑确实是我们面临最重要的一件棘手之事。古话说的好,名正则言顺,才可以聚集四海之力成就霸业。自古以来,乱臣贼子之名欲得天下者败,即使侥幸得手也命不久矣。如秦之赵高、汉之王莽皆不可取也。唐公名望素高、又是门阀大姓也自不比那山野盗匪流寇一丘之貉。理当效仿周公匡扶幼主、方可使天下英雄尽归……”裴寂老谋深算、深知李渊心思,便胸有城府地站起来侃侃而谈。

  “效仿周公?裴大人,你不是开玩笑吧?我们把脑袋拎在腰间,筹划起兵反了那暴君杨广,你现在却说要让大兴那乳臭未干的杨家小子继续当皇帝?我长孙顺德第一个不干!要干我们就大大方方,痛痛快快杀他个片甲不留,冲进那大兴宫,唐公自己当皇帝!怎么着也不比那些七七八八的刘武周、杜伏威之类的强!”长孙顺德一听裴寂这话,立刻跟炸了锅似的嚷嚷着跳了起来,但他的话引起在座些许人的称许。

  裴寂一见长孙顺德这样急躁,就跟秀才遇见兵似的无可奈何摇头笑道:“兄长不要这么着急,听裴寂我把话说完你再恼也不迟……我们这些人今日干了这掉脑袋破天的大事,谁不希望唐公立刻就坐了这天下,可饭的慢慢吃,事的一步一步来不是嘛?如今的情势不说大家也明白,南方有杜伏威、北方刘武周、突厥跟我们掣肘,李密最为势大,拥兵自重现在正筹划兵困洛阳城,人们都说李密当有天下。可这天下在我看来,已成群雄逐鹿之势,鹿死谁手,未可知。我们有幸跟从唐公举义,虽说没有三国诸葛之才,可也以当辅佐唐公成就安天下之帝王大业为要!为今之计,正如当日刘邦与项羽之约,谁先入主咸阳,谁就能占尽先机!”

  “裴叔说的不错!我附议!我们起兵的名义目前只有遵从‘尊王攘夷’这四个字,方为上策!”(4)李世民在一旁听两派互不相让,这才站起身来朗声说了一句。

  (1)晋阳亭长刘世龙告发王威、高君雅谋害李渊,为李渊赢得了宝贵时间。晋阳宫事未能与洛阳同时写,故采用倒叙方符合史书记载。

  (2)三朝国丈独孤信其三女相继封为三国皇后,杨广,李渊全是他的外孙。

  (3)出自《韩非子孤愤》。

  (4)齐桓公执政,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成就霸业。

  作者有话:很多著作都描写晋阳宫变,本文更侧重于对于起兵前各项重大事务决策过程的描写,李渊集团最后能够成功,个人认为从起点开始李渊父子在重大决策上都高人一筹,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以后的事才能按照既定的轨道前进,绝对不是什么机缘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