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一锤定音
作者:河边的苹果      更新:2022-05-28 23:34      字数:2220
  如果按照董如意指定的人数,那么从造船开始到造好试水,最少要大半个月时间。

  安夫人自然是不赞同了,只是刚刚董如意的感谢的话还在旁,她不好直接反驳了去。

  她想着稍后再稍作解释,或许董如意就改变了主意了。

  安南县主没有反对,如今安家船厂是什么情况,她最清楚不过了。

  她明白董如意的意思,这样的船只,倭寇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如果减少接触的造船人员,那么就缩小了她们查找的范围。虽说这样会加长造船的时间,可是相比船厂潜伏已久的细作来看,还是找出细作更加要紧。

  安南县主默认了董如意的说法,然后问道:“那另外的一艘战船呢?”

  安夫人震惊的看向安南县主,心道:“县主怎么默许了,这也太…太纵容了。”

  安夫人都明白的事,董如意自然也明白了。

  董如意继续道:“这艘大船,就以安家如今的实力,如果不是所有人员都投入建造,光以四表伯母名单上的人数,怕是造好试水也要个把月吧?”

  安夫人震惊的张大了嘴巴,她怎会知道她最初的想法,她原本就想用两个月时间建造这艘大船,然后安排试水,年前投入使用。

  安南县主没有过多的惊讶,她点头应是。只是她面上虽然镇定如常,可是心底已经是无比震惊了。她对董如意能看懂船厂相关的那些东西,已经很是吃惊了。可是看的懂和真正明白那是两个概念。

  很显然董如意不仅懂、不仅明白那些个船厂相关,她竟然连船厂的作业时间都能推算个大概,这简直神了。

  董如意见安南县主并不震惊,继续说道:“先前我也说过,这两艘船都未曾生产使用过。最后结果如何,还要等船下了海才知道。小船作业时间短,所以我建议直接投入制造。但是大船的作业时间太长,为了避免大家白白忙活一场,所以我建议,让船厂的高级匠人们先研究、计算一下。等众人觉得没有问题了,再进行制造,毕竟这艘船,体积大,工序又繁杂。”

  安夫人点头应是,董如意的说法很显然更加的保险。如今这战船不容得一点马虎,很显然董如意想的比她周全。

  这也怪不得她,安南县主是看过这船,且研究过的。如果有问题,安南县主早就看出来了。

  安南县主心里明白,这艘船的问题就算有,那也问题不大。可是她更懂董如意的意思,董如意这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查找奸细的机会,很显然她是要用这艘大船的图纸来查高级匠人们中有没有细作。

  她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办法很好,把造船的和研制船的人分开,然后再缩小范围排查。不管细作在不在选中的人中,只要她放出消息,细作绝对不会坐视不理,除非倭寇想被灭。

  如果福建水师有了这样的战船,他们一定会出兵海上,替枉死的安家人和战死的兵士报仇雪恨。

  安南县主知道,她们这次一定能清除船厂的细作。

  安南县主直接一锤定音。“就按照如姐说的做,把名单上的人再划去一半。你同堂二伯等人一起造小船;至于大船这边,我亲自坐镇,等匠人们得出结论。”

  就这样,船厂的事由安南县主敲定了。

  安夫人不仅不解,还隐隐的有些不高兴了,她觉得船厂有什么是她不知道的。

  安夫人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是她不想因为这样的事反驳安南县主,毕竟不管是安南县主还是董如意,此刻为的都是安家。而安家说白了,如今是她丈夫安永寿的,未来则是她儿子安平的,所以她压下了心中的不快,按照董如意的意思、安南县主的吩咐做了。

  入夜后安夫人突然召集了在座的所有人。

  安夫人道:“原不该这个时候把大家叫出来,只是战船的事大家也明白,晚一日不如早一日。”

  在场的十几人面面相斥,他们除了震惊,就是不解。

  安家每年都是要造战船的,别说今年的战船已经造完,就是没造完,安夫人也不该入夜后叫他们这十几人来此。

  安夫人见状只能抬出安南县主,“这次的战船县主非常的重视。”

  众人恍然大悟,瞬间就有人小声说道:“我就说么,县主怎么会平白的来船厂,原来是为了战船的事啊!”

  其他人点头,表示可以理解。

  安南县主不同旁人,她是正经的皇亲。更何况她为了福建,她不仅死了丈夫,还死了三个儿子,如今安家嫡长房剩下的只有安永寿父子二人,要是安永寿再有个三长两短,那么年仅十岁的安平要如何扛起安家的重担,如何扛起福建水师。

  屋内的众人或是低头,或是看向一处,全都不再说话,他们坐等吩咐。

  安夫人继续道:“从现在开始,按照老规矩,大家都不能离开这里。至于各位平日里的换洗衣物,我已经让人去取了。”

  众人抬头看向安夫人,他们不由的想起先前船厂的谣言,也不知道谁传的,都说安家得了新战船。可是这大半年都过去了,也没有见安家有动静,故而在座的大多数都没有再当回事。

  船厂有船厂的规矩,以前建造战船,都是提前知会的,他们也会同家里说清楚,可是这次……这次的情况很不寻常啊!

  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起身道:“大家都听我说一句,既然是建造战船,那么咱们自然要尽可能的配合,否则倭寇上岸,咱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说话的是二老太爷的嫡长子安比槐,在安家排行第三。

  安夫人点了点头,她就知道只要堂二伯父子在,这事就不会难做。

  安夫人拿过身旁放置的小盒,打开,从里面拿出了一打图纸。她起身道:“各位先看看,这次参与的人少,所以造船的时间会比较赶,大家也会比较辛苦。”

  安比槐起身接了那一打图纸,他看向手中的图纸,面露惊诧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