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读书写字
作者:河边的苹果      更新:2022-05-28 23:39      字数:2335
  萧瑞德抓了抓头发,脸上落出了一丝笑容。

  董如意继续道:“至于嫁衣的事,此事我同你说了,你可不能外传?我的贴身丫鬟已经开始替我绣嫁衣了。所以嫁衣的事,你更不用担心了。”

  萧瑞德惊道:“姨母连这个都准了?”

  董如意义正言辞道:“我可是考状元的,平日里读书写字,哪有时间做绣活,你真当我是全能啊!哦,对了,此事万万不可说与旁人,我还打算过几日学斗鸡呢。至于骑马,要等我在长长的。”

  萧瑞德瞪大了眼睛,他已经惊的不行了。他小声道:“你这是想在他们面前,无死角吗?”

  董如意肯定地点了点头,“你看我如今是状元了,读书、写字同龄人无人能比。至于功夫,只要我在练练,日后也不见得哪个能打过我。等我在学了斗鸡、斗蟋蟀,日后我岂不是天下无敌了!”

  萧瑞德呆呆地看着董如意,他忽然有种董如意不是代王叔的女儿,而是他们家的女儿。

  董如意见萧瑞德的模样,忍着笑。“走,咱们去找世杰,我还要在你这里写大字呢!”

  萧瑞德和董如意一前一后的回了庆王妃那里。

  萧瑞德道:“这些日子让母妃担心了,儿子以后都不这样了。”

  庆王妃激动道:“你想明白就好,想明白就好。”

  萧瑞德先是吃了一大碗面,然后带着董如意姐弟去了他的小书房。三人围在一张书案前,有说有笑地写着大字。不一会董如意就被叫了出去。

  庆王妃道:“今个的事,要姨母如何谢你?”

  董如意笑道:“姨母无需谢我,只是日后我们姐弟要常来府上了。”

  庆王妃一怔,又有些担心了。

  董如意见状,只好把萧瑞德说过的话学了一遍。

  庆王妃听的哭笑不得,“如意,你别理他,他就是欠揍。”

  董如意乖巧道:“早知道表兄要受罚,如意就不说了。”

  庆王妃无奈道:“好,好,不罚他,姨母就当不知道。”

  董如意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向董陈氏撒娇道:“娘亲,我答应表兄常常过来玩了。”

  董陈氏嗯了一声,“你来可以,但是不能给你姨母惹事。”

  董如意赶忙点头应道:“不惹事,就读书、写字。”她说完便跑了回去。

  庆王妃叹了口气,“这几个在一起,不用读书、写字,只要不惹事就好。”

  萧瑞德道:“你去哪里了?”

  董如意摆手道:“我去和我娘亲说,日后要常来你这玩。”

  萧瑞德大喜道:“她们答应了?”

  董世杰插话道:“我长姐出马,这是必然。”

  董如意笑道:“知我者弟弟是也。”

  三人写好了二十篇大字,这才停了笔。

  萧瑞德道:“真累啊!”他语气轻巧,没一丝的不悦。

  董如意道:“走,咱们出去玩。”

  董世杰高兴的喊道:“太好了,走喽!”

  萧瑞德道:“咱们去哪里?”

  董如意看了看四下,小声道:“去看看你家的鸡。”

  萧瑞德略有深意地看着董如意。

  董如意二话不说,直接使了个‘你懂得’的眼神。

  萧瑞德贼溜溜地笑了起来,他带着董如意姐弟去了斗鸡房,这里是庆王专门养鸡的地方。

  萧瑞德挥退了鸡房里的其他人,他一边说着斗鸡的注意事项,一边解释着如何挑选。

  董世杰静静地听着,董如意时不时的还会问上两句。

  萧瑞德道:“这是我父王养的霸王鸡。”

  董如意点头道:“果然同你说的一样。”

  几人在鸡房玩了一会,直到庆王妃使人来寻,他们这才离开。

  董陈氏已经得知了她想要知道的事。

  庆王妃和董陈氏之间的情分,比董文德想象的还要深。

  董陈氏没什么心眼,她只问了几句,庆王妃就明白董陈氏想要问什么了。她也不废话,直接附耳说了一句,“萧瑞景性命堪忧。”

  董陈氏听后虽惊,却也知道许些事,不是她能深究的。等董如意姐弟二人过来,董陈氏这才告辞离开。

  董如意看着董陈氏的模样,就知道庆王妃说了实话。

  董陈氏一路无话,她可怜萧瑞景,可她更在乎董如意的后半辈子。

  天气见暖,街上的人也多了起来。

  董世杰看着外面,他想出去玩,可他安奈住了。他要等考上状元,才出去玩。他闭上眼,想着:“长姐都是状元了,还天天陪他在家温书,他更不能只想着玩了。”

  董世杰的心静了下来。

  等三人回到府内,已经快晌午了。

  三人吃过午饭,董世杰看了会书,才躺下午睡。

  董如意没有做声,对她来说,考取功名同样需要寒窗苦读,她当年也是日读、夜读的。

  董如意给了董世杰一个赞赏的眼神,这才躺在了新放置的榻上。

  ***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金銮殿内响起了张福海的声音。

  “臣,有本启奏。”魏忠贤颔首行礼,然后递出了袖中的折子。

  魏忠贤道:“今年黄河两岸从春季起,大雨连绵。臣恐河水泛滥,故而请旨加建河提。”

  他话音刚落,刘相便向前了一步。“陛下,魏相的话,臣不敢苟同。今年的雨水的确比往年多,可下雨的地方不止黄河,如今就连江南都已经下了整个月的雨了。臣明白魏相的担忧,可要是银子都用在了黄河的堤坝上,万一其他地方出现灾情,朝廷哪里还拿的出银子救灾?”

  户部张大人上前道:“臣附议,刘相说的没错,修筑河提本就工程浩大。这几年大周灾情不断,加上扩运河、修堤坝,户部已经拿不出多余的银子了。加建黄河河堤的事,还忘陛下三思。”

  魏忠贤着急道:“陛下,黄河上的雨已经下了一个月了,如今雨势虽小,可依旧在下。加建需要的银子,同堤坝垮塌后的损失相比,何多何少?加建堤坝的事,还请陛下三思!”

  刘相听了忙道:“魏相,你这是危言耸听。”

  就这样刘相和魏忠贤二人各执一词,双方久久争执不下。